《望海潮》教案(高一必修)

时间:2022-03-03 17:44:1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望海潮》教案(高一必修) 篇1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 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 官------愉 (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 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 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 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附:板书设计

  望 海 潮

  柳永

  景美 人 惊叹

  杭 形 胜 间

  民乐 赞美

  州 繁华 天

  官愉 堂 羡慕

  《望海潮》教案(高一必修) 篇2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教学重点 )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通过柳永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知识积累

  1、 词的基本常识(见补充资料)

  2、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整体感知 反复诵读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 、再读课文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1、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有重点的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描述意境、推敲词语、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鉴赏),每人也可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交流。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引导赏析

  (1)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天之势。写出浪涛的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诗人笔下的钱塘真是繁华的不得了。

  (2)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我们可以联想到南宋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 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虽是传说柳永犯了个美丽的错误,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致。

  无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西湖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三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4、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七)再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望海潮》

  2、用散文化的语句描述《望海潮》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内容。

  《望海潮》教案(高一必修) 篇3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

  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

  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

  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

  四叠——四片

  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

  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补充介绍: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合作探究,诵读鉴赏

  (一)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1、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能够吸引地方长官孙何的注意,使得柳永能够顺利和故人相见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视频朗诵,请同学们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感受意境,初步体味作者的情感。

  2、标出注音

  参差(cēncī)天堑(qiàn)珠玑(jī)

  罗绮(qǐ)重(chóng)湖叠巘(yǎn)

  羌管(qiāng)钓叟(sǒu)千骑(jì)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重湖叠巘清嘉:巘,山峰。清嘉,秀丽。

  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4、学生齐读,老师点拨

  注意节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

  5、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作者笔下的杭州又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情感怎样?

  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等。

  作者面对繁华的杭州,看到美丽的景色后深感欣慰,言语间充满了赞美和愉悦之情。

  (二)二轮诵读,因景明情

  【上片解读】

  1、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明确:“形胜”和“繁华”。这四个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是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自古杭州皆繁华,那么作者在上片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呢?

  明确: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会,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这一句也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小结: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纲,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进行铺叙。

  2、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在上半阕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明确: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思考:为什么是“烟柳”?

  明确: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烟”字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给人一种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而且古代评价一个地方是否繁华、政治是否清明、人民生活是否安定,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口的多少,杭州有万千人家,侧面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人民生活的安定。

  小结:这三句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正所谓“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画面。

  3、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江南山温水暖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柔美,与北方的刚健雄浑有所不同。但钱塘虽是江南城市,但并不缺少阳刚之气,请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本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请用语言描绘一下。

  明确: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一望无际。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怒涛:汹涌的钱塘潮水,可见其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壕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故描写钱塘江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古人讲究炼字,哪两个字写的好?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绕”树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动静结合,江堤蜿蜒迤逦,树木郁郁苍苍,云遮雾罩,恬静优美。“卷”有气势,涛似连天喷雪来,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钱塘江堤,巨浪翻滚,一时间,碎玉乱琼,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小结:可见柳永也能用豪气。此句的气势不亚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下于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些描写主要抓住了景物,这又体现了钱塘的什么特点?

  明确:形胜。作者紧扣“东南形胜”,选择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写出了江堤曲折,江涛浊浪排空,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堪比豪放词风。

  4、赏析:“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翻译: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绸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豪华。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家里绫罗绸缎,五光十色,那种华贵,那种富足,令人向往。

  这里的人民到底有多富庶呢?柳永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两个意象——珠玑(珠玉宝石)和罗绮(绫罗绸缎),是财富的象征,这里并不是少数人拥有,而是市列,户盈,家家户户都有,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 家家穿戴都是绫罗绸缎,而且人们竞相夸耀奢侈豪华。柳永只抓住了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的殷富反映了出来。

  小结:上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齐读上片。

  【下片解读】

  1、作者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未能写尽杭州的盛景。于是在下半阕,他又描写了哪些景物?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风貌的呢?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明确:①“重湖”三句:写西湖与众不同的美景,让人看了如痴如醉;②“羌管”三句:谢了生活在西湖边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一派祥和温馨;③“千骑”三句:写不仅普通百姓是如此快乐,高官们也很受拥抱这样的生活;④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有如此一人间仙境。

  2、赏析西湖湖山之美

  西湖湖山之美作者用了两个字进行概括——清嘉(清秀、秀丽的样子),西湖的“清嘉”首先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重湖”——写西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所以说“清嘉”。

  接着写山上的桂子和水中的荷花。相传金主完颜亮看到此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南下攻宋那么它到底美在何处?请同学分析。

  明确:①“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 湖”,写水中荷花;②“三秋”从时间上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上写荷花满湖。③桂花开在秋季,清香淡雅,荷花开在夏季,冰清玉洁。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最动人心脾、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联想空间。

  写湖山之美为什么单单选择这两种花呢?

  明确:这两种花是西湖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白居易《忆江南》中可知赏桂、观潮历来为杭州之胜景美事。

  关于桂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据说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情人的,这美丽的传说更给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极耐人寻味。”这桂花,仿佛是上天格外恩赐,种满西湖。这桂香,似乎并非人间所有,而是天香飘落,洒满杭州。此时,明月朗照,嫦娥起舞,桂香扑鼻,在此情景中,不觉让人也衣袂飘飘,恍若世外仙人了!

  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杭州夏天可以观荷,秋天可以赏桂,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

  小结:试想,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闭目微嗅,桂香淡雅,沁人心脾;抬眼望去,荷花满湖,亭亭玉立烟,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沉浸其中呢?

  3、赏析百姓生活的愉快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形式上对仗工整,情韵悠扬,而且互文见义。

  “嬉嬉钓叟莲娃”,嬉嬉,愉快的样子。你能联想到什么?

  明确:采莲少女清脆欢快的歌声,垂钓老者微笑时脸上舒展的皱纹。可以说白发垂钓翁,垂钓之余,尚可乘兴奏曲。红颜采莲女,弄莲之时,亦能放声歌唱。歌声和笑语是最能体现幸福感的。一个“嬉嬉”就把市民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百姓游乐图卷。

  4、赏析官员游乐的场景

  这里风景如画,人民生活富足,悠闲安适,管理杭州的官员也沉醉其中,词中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玩赏山水,是何等乐事!《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官员是在乐什么?

  明确:自然风光美,百姓安居乐业。

  乘醉听箫鼓——宴酣之乐

  吟赏烟霞——山水之乐

  小结:眼观风景优美,耳听百姓嬉嬉,政治清明,万物和谐,怎能不乐?这三句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无一字写乐却处处欢乐。

  5、解析写作目的

  词作中有一句话与描写景物无关,但却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请找出来。

  明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谁图好景,回京夸谁?

  明确:孙何——投赠之作——祝他早日升官回京。

  好景具体指什么?凭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

  明确:“好景”二字将以上所写的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表面指杭州美景,实指孙何的政绩成就,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凤池”二字包含了对他的友情祝愿。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

  明确:①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②拜谒孙何,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③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得到提拔。

  (三)三轮诵读,概括总结

  1、作者用如椽画笔,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三重美,请大家总结出来。

  明确:第一重美,目之所遇,眼之所见,西湖四时,湖木花树(美在风景);

  第二重美,民俗风情,奢华生活,昼夜笙歌,怡然自得(美在生活);

  第三重美,官员风流雅致,官民同乐,政通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和谐)。

  2、本词在艺术表现上,善于运用点染和铺陈的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示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游子思乡之情的伤悲。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找出词中那些地方用了点染的方法,那些地方用了铺陈手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用点的方法;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用了染的方法,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四、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1、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特别是自己的家乡的名胜。

  2、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写到自己的练笔笔记上。

  《望海潮》教案(高一必修)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惊叹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3、自然景观

  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

  羡慕

  图景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望海潮》教案(高一必修)】相关文章: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07-29

(人教版高一必修)望海潮教学设计07-30

(人教版必修) 《望海潮》教学设计07-30

望海潮教案范文08-02

望海潮教案合集9篇12-31

柳永《望海潮》赏析02-14

高一必修《沁园春长沙》教案07-29

人教版高一必修《过秦论》教案07-29

《断章》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