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5:40:0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春(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诗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约写于1928~1937年间。其风格较初期诗文有很大变化,没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代之的是鲜明的新鲜格调和欢乐情绪。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意的笔调,细致描绘了大地回春、春花烂漫、鸟鸣蜂飞蝶舞、细雨滋润万物、人们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赞美春的生机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勇向前,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诗情画意相融相合。

教学本课如果按照介绍作家、作品背景---生词教学---段落结构---文句赏析---处理作业这一传统模式,起码要用三个课时,多好的一篇美文被肢解得破碎淋漓,学生味同嚼蜡,且不堪其累。

本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感,教学重点应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读赏结合。

同时,课文内容较为浅显,适合互动、点拨式教学法,在点拨、互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会赏析写景文,进而进行自主学习。告诉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要让学生感到,语文课不枯燥,也不难,自己也能够进行分析,甚至总结出答案来。

所以,选准以上两个重点,即朗读和赏析准确生动的词句,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其他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课时只需两课时,驾驭轻松。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里就是以读贯彻全过程,是主线,赏析优美词句是主要活动,是互动的重点。淡化作家、作品背景的解读。弱化生词教学。

自始至终,教师情绪饱满,学生轻松自如,其乐融融。

知能目标:

    1、积累词语。

2、流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揣摩、欣赏文中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领会课文分层次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观察细致的方法。

过程、方法: 朗读、品味、欣赏、互动。

情、价目标: 把握作者字里行间里流露的真挚情感,感悟大自然之美,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诵读,揣摩、欣赏文中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欣赏文句之美。

教学难点: 分层次写景,抓住景物特征细致观察。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人迎春、赞春、总写盼春部分。)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一说到春天,人们的心目中就会立即涌起许多美好的情感,大家会想到许多美好的景物,比如,花香鸟语,莺歌燕舞,阳光明媚……,还会想到许多描绘春天的好词好诗,比如,杜甫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的?(鸟、柳树)。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又是通过什么景物来描绘春天的?(春风)其中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绿)。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是从声音来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从色彩写春;杨万里说“盛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是从踏青的活动和乐趣来写春。(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天。)

一个春字让古往今来的人们总是有说不尽的话题,抒不尽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去尽享作者笔下那个草长莺飞人欢乐、蜂飞蝶舞花盛开、细雨绵绵诗情画意无限的江南春天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范读、仿读,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感情,准备试读,边听边作勾画生词及其它。

2.学生对不会读和不懂的字词提问,学生自己解答。并归纳出来。

巢cháo 应和hé 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3.学生试着模仿朗读,把握情感。

4.学生选段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自读、互动、研读课文:

点拨:⒈课文写了哪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⒉按照小组进行分工,学生进行自读,找出认为非常好的句子,说说其妙处及作用。

       ⒊同组里进行交流,形成共识。

       ⒋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读仔细,不能停留在表面。

四、班级交流、互动。(教师加入讨论,适时引导。并简单板书。)

第一组:赏析春草段。

预设:

①、体会“钻”所表现的内容,弄清“偷偷地”在文中的意思。 

明确;“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到,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偷偷的”和“钻”字用得巧妙至极,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并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突出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动人情态。

(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去体会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

②、体会“嫩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绿绿的”比“绿的”更绿,准确地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③、体会“一大片一大片”给人的感觉。 

明确: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 

④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戏?这和写春草有什么关系? 

明确:用了“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⑤体会“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和“风很轻”“草很软”有什么不同。 

明确:使用叠词有“非常”的意思,使语言准确生动,音节协调,节奏整齐,琅琅上口。

⑥本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第二组:赏析春花段。

预设:

①“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把“争”字表现得非常形象,把树写活了、下写这些句了,就显得平淡、呆板,缺少生气。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对应的。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昧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④“‘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闹”字将蜜蜂拟人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行为,更体现出了蜜蜂的情趣。增加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活泼性。

⑤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⑥“遍地”和“杂样儿”是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明确:“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 

⑦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离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点拨:作者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 

第三组:赏析春风段。

预设:

①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明确:“吹面不寒”写春风的温暖;“杨柳风”(拂动杨柳的风)写春风的柔和。 

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给人的感觉。 

明确:温暖和柔情。

“像母亲的手”是比喻,“抚摸”是拟人。两者融合使用,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表现出了春风的温馨、柔润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振奋。

①②总的是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暖。

③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明确: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④这些味儿和前文的“春草图”“春花图”有没有关系? 

明确:“青草味儿”照应了“春草图”,各种花的香照应了“春花图”。

③④总的是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

⑤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化无声为有声的? 

明确: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啤亮的短笛声。 

⑥体会“应和”和“也”的作用。 

明确:使四种声音浑然一体。组成一支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

⑤⑥总的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音响。 

点拨:理清作者写春风的层次。

讨论: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党三个角度来写春风。 

第四组:赏析春雨段。

预设:

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②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明确:“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③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通你的眼”? 

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 

④体会两个“儿”读起来的感觉。 

明确:使人感到亲切、柔和。

⑤研读写雨中的人的文字。

启发学生联系杜牧的名句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想象春雨的情状。

⑥为什么要先写“傍晚时分”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一直贯到未句;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文的“绿”“青”正相接连。 

⑦“黄晕”和雨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里所见的灯光是隔着雨幕所见的光,没有写蒙蒙细雨,但也隐含其中了。 

⑧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五、学生整理笔记,选读相关段落。

 六、作业布置:熟读、背诵以上四段。

第 二 课 时

一、齐声诵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段文字。

二、继续自读、互动、研读剩下的课文。

三、班级交流、互动。

⑴、研读“迎春”段文字。

预设: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信年龄之全。 

②“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前又何处?这里的“赶趟儿”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 

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点拨:

讨论“迎春图”和前四幅图画的关系。 

明确:这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⑵、研读赞春段文字

预设:

①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②这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刚”照应“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中的“刚”;“花枝招展”使人想起“春花图”;“健壮”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③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④这三个比喻句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撞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⑤体会“领着我们向前去”一句中“去”字的作用。 

明确: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用“去”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末尾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⑶研读盼春段文字

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表达盼望春天心情的急切。 

②“近”和“盼”有什么关系? 

明确:“近”是说靠近而未到,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照应了“盼”字。

③想象山“朗润”、水“涨”、太阳的脸“红”的情境。 

明确: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这时林木抽芽,山变绿,使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

水“睡醒”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④指名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两个“着”、两个“了”的感情。体会两个“着”、两个“了”的作用。 

明确:给人以非常亲切、柔和的感觉,两个“了”中又充满了喜悦之情。

⑤体会三个“起来了”的作用。 

明确;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点拨: 

①第2段和第3至7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2段是总写春景,宏观勾勒;第3段至第7段是分写,微观描绘。 

②这一部分是怎样安排写景的层次的?

明确:先总写,从大处勾画春的轮廓;后分写,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③本段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的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太阳的“脸红”则更使人感到春日的可爱。 

四、概括主要内容。(先让学生归纳并回答,交流总结)。

理清作者思路,分析课文结构。 

学生讨论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盼春(第1段)

第二部分:绘春(第2 段至第7段)

第三部分:赞春(第8段了第10段)

总结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人间后,则尽情地欣赏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最后,赞美春天,颂扬青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五、作业设计

⒈熟读至背诵全文。

⒉体会描写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⒊体会作者的情感。

 

【春(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望》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通用14篇)03-03

武陵春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4-14

《春》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