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4-14 15:51: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谢耀茂

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目前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想象力。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它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及物质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创新能力。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 改变传统教学办法,渗透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教学认为,教法和学法并非等量齐观,其中,学生的学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应当解放学生头脑,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并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般从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着手,放手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后,皇帝穿着“新衣服”游行之后,他会怎么样呢?文章并无说明,但这个问题却始终在学生的心中盘旋,怎么办?我就叫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续写。今后他会怎么样?要求题目自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各抒己见。结果有人评判两个骗子的所为,有人嘲笑皇帝的愚蠢,每人都写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此外,我还常常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带学生去参观,去考察,以扩大视野;组织学生评判同学的作文及看过的电影、电视等,以此来检验、增强自己的语文鉴赏能力。这样学生在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语言,使自身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亦使语文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总之,我们要敢于冲破语文教学“旧概念”的束缚,正确树立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大胆地改革,不断地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倡导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激发学生富有创新的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 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

原先的教师都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后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但不能满足学生的胃口。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

总之,我们必须从可能取得的最佳教学效果来确定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劣。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性的优势或在施教一些教学内容时的突出效果而笼统地要求教学中必须运用它,毕竟它还存在着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因为传统教学手段在施教某些教学内容时的突出效果而抱着不放,不去积极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紧跟时代,不忘传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三、 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在《七根火柴》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有说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有说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有说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有说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你看,多好啊!

2、 利用发散思维,释疑解难,提高阅读能力。

现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度也较词汇大,这是因为其问题的牵涉面广,隐蔽性大,要领会其意颇费心思。教学时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最大限度地拓展思维的空间。如鲁迅的杰作《孔乙已》一文,孔乙已的命运是悲惨的但造成悲剧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可谓一果多因,要弄清诸多的原因,可从内因与外因入手,扣住其牵涉面,以孔乙已为中心展开相象寻求各个击破。㈠在内因上找突破。孔乙已的悲剧来自可悲的性格。孔乙已好喝懒做又鄙视劳动,这一可悲的劣根性使他愈来愈穷,以致靠偷窃过活而被打致残,他的结局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苟延残喘罢了。自甘堕落,又又怎么能怨天忧人呢?㈡、从外因找突破。孔乙已的惨死固然是自身的劣根性造成的,但与人们的冷酷也不无关系。孔乙已在人们的心目中不过是一个供人取笑娱乐的工具,掌柜关心的是欠的十九个钱,而孔乙已的生死却无人过问。试想,假如有人在他断腿后帮他一回、拉他一把,他的结局也不至于如此悲惨。可见,人们的冷酷正是扼杀孔乙已的另一原因。㈢、借助内因,在外因上找突破。孔乙已为何鄙视劳动?他风烛残年,三餐难顾,为何对秀才仍然耿耿于怀、懊丧万分呢?这些劣根性并非天性使然,而是社会使然。孔乙已早年读过书,受过封建文化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他的脑子里已根深蒂固,也无怪他鄙视劳动;他风烛残年,三餐不顾,可对没中秀才仍耿耿于怀,可见其利欲熏心,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可以说,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是导致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发散思维驰骋了我们的想象,拓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发展了智力,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2008年6月25日

 

【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相关文章:

浅谈现代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网友来稿)04-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网友来稿)04-14

浅谈OBE教育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03-04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03-04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教学论文)04-14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4-14

浅谈应用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探索(网友来稿)04-14

浅谈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05-03

浅谈希望理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05-08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