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泰坦尼克号》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6:19: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教材:待琢之玉

    本单元为文艺评论。了解、学习文艺评论,是中学生艺术鉴赏实践的必需,也是对他们感性化、经验化鉴赏实践的指导与升华。如果说钱钟书先生的《论中国诗》表现出编者对高中诗歌欣赏实践的观照,朱光潜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揭示了艺术欣赏活动多层次多需求的现象,那么,弗吉尼亚伍尔夫《读〈鲁宾孙漂流记〉》则鲜明地表现出编者引导师生关注外国文学叙事经典鉴赏的倾向,而当代学者叶凯蒂的《评〈泰坦尼克号〉》(以下简称《泰》文)则表现出编者对当代社会背景下对流行文化、外来影视文化应持有的理性剖析意识的一种赞赏和期许。四篇文章艺海行舟,古今中外,雅俗兼顾,知行相辅,足见编者的良苦用心。

    《泰坦尼克号》(以下简称《泰》片)是1997年底引进的热映全球的美国大片,具有鲜明的好莱坞“梦工场”文化特色。1998年前两天国内票房已突破320万元,至1998年4月已达3亿元人民币。当时的评论界,好评声和挞伐声此起彼伏。作为很有见地的影评,《泰》文的引入,使教材散发着鲜活、鲜明的当代社会气息,反映出编者对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间血肉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创新的心态。

    但毋庸讳言,《泰》文是作者的“急就章”,也是编者的“急就章”。虽然文章表现出了作者在流行文化的喧嚣中可贵的冷静、诚恳与深刻,但作为一篇高中的课文,它的内容稍嫌艰深、抽象,语言明显艰涩不晓畅;它的分析和结论,对刚升入高二的中学生显得“曲高和寡”;文章从艺术品质层面对罗萨-杰克爱情故事童话色彩的定性,与爱情故事对中学生的巨大感动间形成某种隔阂和对立。这是学习的挑战,也是学习的机遇。影片引进时,现在的高二学生正在上小学三、四年级,班上“碟青”是有,但“非碟青”更多。如果不看电影而学习这篇影评,无异于只对着挂图学习牛体解剖。因此,看电影是学影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影评学习的大情境。因此,《泰》文是块待琢之玉,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层面上精心取舍,琢而成器。

    二、对话:五种不同的声音,一个成长的世界

    相对于《背景》《改造我们的学习》《赤壁赋》这类文章,《泰》文的学习要点显然不在于它术语叠砌、理论化口语的语言,也不在于它所持的观点本身(尽管也不乏灼见),而在于它的不愤激、不盲从,冷静、理性地看问题的学术品质,和有条不紊、平心静气地分析阐述的评析方法,在于它作为使学生感受、了解影评文章的标本的身份。因此,我们毋宁把它看成是就《泰》片而进行多重对话的平台,而作者的一家之言只是一个宏观的鸟瞰式分析的例子。在这个平台上对话,至少会有五种声音:本文-作者的,其他影评者的,影片导演的,老师的,学生的,而学生的声音应该是最强音,是对话活动的中心和目的;前四种声音作为一种客观的、已知的世界,而后一种声音却是一个成长的、未知的世界,是我们教育智慧的阳光应该倾注的世界。因此,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学生发出自己动听的声音,这是《泰》文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以教师必须晓喻学生,对作者可以敬慕,但无须仰视;对自己可以谦逊,但无须妄自菲薄。

    为对话而倾听作者,因对话而受益自身,这是学习的方法,也是学习的目的。

    三、对话为其表,探究为其里

    以学生现有的稍嫌稚弱的理解能力“听清”文本大意,是一种探究;以自己的评鉴所得质疑文本,是探究;评价别的影评文章,是探究;举一反三,评鉴好莱坞其他流行大片,是探究;思考分析流行文化现象,更是探究。

    让探究贯穿对话始终。

  [教学目标]

    一、理解好莱坞新类型影片“基本结构不动,技术功能创新”的总体特征,培养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冷静思考意识。

   二、理清文章思想,体会影评文章特点。

   三、评价作者观点,激活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重点]

   促进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冷静思考,使自己身处流行大潮中多一份镇定和深刻。

  [教学难点]

    文章学术色彩浓重,术语多,语言风格近于理论化的口语,使学生有较明显的阅读理解障碍。要告诉学生,把握要点即可,无须字字句句落实。

   [教学方法]

    一、课前熟悉课文,画出要点和疑点、难点。

    二、分析作者观点,辨析他人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扩展延伸,举一反三。

   [媒体使用]

   多媒体投影仪:《泰坦尼克号》海报、精彩剧照,主题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激发、了解作者观点,评析作者观点。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激发。

自从有了影视,就有了影视评论。法国现今著名影评家米歇尔傅东先生这样评价影评的作用:“一篇好的影评可以帮助一个年轻导演找到资金拍他的第二部影片”,足见影评巨大的艺术评鉴和舆论导向力。

          

      其实影评并不高深莫测,和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大家一定忘不了集体看电影散场后边走边谈、边谈边争的情景。那可说是一种朴素的影评。也许,我们的感慨和体会还暂时达不到叶凯蒂这样的专家学者的高度,但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自惭形秽。因为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声音,相信自己,未来优秀的影评家也许就坐在大家中间。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看过《泰坦尼克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和当代学者叶凯蒂教授进行一场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对话,好不好?

   二、创境入境。

    1、多媒体展示《泰》片海报、精彩剧照,并伴随播放其主题曲。

    2、请一位同学概述剧情,其他同学补充。

    剧情参考:

     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在船舱里看见了一幅画,102岁高龄的罗萨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罗萨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萨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青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罗萨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抱住。很快,美丽活泼的罗萨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萨,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老态龙钟的罗萨讲完这段爱情传奇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3、“影院问卷”:

    (1)“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被誉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和“梦之船”?什么原因让它的首航走向噩梦?哪个原因最主要?对这场噩梦你有何思考?

  (2)你认为罗萨-杰克的爱情故事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电影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三、教师出示“学案”,请同学们完善后通过,作为《泰》文的学习方案。(事先印好,课堂上下发)

    【附】《评〈泰坦尼克号〉》学案(草案)

   一、听清作者声音:用圈点批法读课文,梳理文章要点

    (一)课文第9段段首有两句话,老师觉得对我们把握作者观点很有帮助:“《泰》在经济市场上的成功当然不是光靠童话故事。其成功在于童话与高科技的结合。”作者为什么认为《泰》片的成人故事竟然是个“童话故事”?作者所说的“高科技”指什么?“童话故事”与“高科技”是如何结合的?

   (二)在《泰》片热映时,有人认为是文化入侵,有人则极尽赞美。从作者的分析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老师的声音。

    二、探究延伸

   (一)了解了作者宏观的鸟瞰式的评论,你自己还有哪些或宏观或微观的评论?“友情提示”,比如:

    1、主题与价值观

    2、情节双线结构

    3、场景、场面

    4、人物塑造

    5、对比手法的运用

    6、视觉冲击

    7、动听的主题曲

    8、罗萨与杰克的爱情

    9、人性在灾难中的显现

    10、《泰坦尼克号》挖掘欧洲历史题材进行创作的历功,对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启示

    11、《泰》片全球票房奇迹与中国电影

          ……

    (二)反弹琵琶:

    有影评人士对该片提出批评:认为该片应将后半部分的惊险、特技的效果贯穿全片,以突出灾难片的分量;前半部分的爱情戏显然是画蛇添足、无足轻重,完全可以压缩,因片长达3小时,使观众难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该片单位放映次数。

    请回答,果真如此--

    1、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2、如果一见钟情、急剧升温的爱情故事得到改变,该如何改变?

    3、如果用常规技术和视觉方式演绎现剧中的爱情故事,将会如何?

    (三)他山之石:

    快速阅读下面的影评,看看你的思想与它有哪些一致,有哪些冲突,文章的思考对你有哪些启示。

    (见《教师用书本课》“相关资料”二中的“影评”)

    三、“课外园地”(两题中任选一题)

    (一)以课文学习所得,评价好莱坞历史题材巨片《珍珠港》的创作特色与不足。

    (二)好莱坞著名动画大片《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古代“花木兰代父从军”传说。试对这部熟悉而陌生的影片做出自己的评价。

    四、影评展

    优秀影评将结集或在班内网页上发表。

    四、《学案》实施之一

    批读课文,梳理文章,列出结构提纲,以听清作者声音。

   明确:

   1、故事的童话性

          

    (第8段:“它没有黑白不分明的局势,没有爱憎不分明的人物,没有不可解决的矛盾,最终也没有无结论可下的结尾。这不是一个代表泰坦尼克号灾难的寓言,而是一个童话。因为寓言的内涵是它反映了人类无法解决的某一个矛盾;而童话,把它解决了。”)

    2、高科技手段的寓言性

    (第9段:“影片的寓言成份恰恰体现在影片的制作人仍然相信利用高科技便能够‘真实’地再现泰坦尼克号的覆没与人类追求技术万能的野心这一无法解决的矛盾。”“但对于泰坦尼克号覆没这个寓言,影片选择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并企图利用新技术再次设法探讨这人类之谜:人类伟大的幻想力、创造力与自我毁灭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它的探讨方法越高科技就越逃不出泰坦尼克号对人类提出的这个问题。”)

    3、二者的结合

    (第9段:“高科技企图把幻象变为‘真实’来重演泰坦尼克号的灾难,而这企图也许正是制片人选择童话故事模式的原因。公式越简单就越能突出处理的高超。”)

    4、对作者的评价

    (答案是开放的。但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用批判审视的眼光评价;同时可结合1998年热映时好评如潮和斥声盈耳两种舆论状况;强调、赞扬作者在流行文化热行时可贵的冷静、诚恳和深刻,启发学生对待流行文化要持有正确态度。)

    5、老师的声音

    (设置一个历史的大背景,编造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登峰造极的电影特技,这就是好莱坞爱情历史片的制造公式。《泰》片中爱情故事片的童话性有力地烘托了技术万能寓言的深刻性--人类的盲目狂妄无情毁灭了人类的纯真爱情和伟大的幻想与创造。其实,我们人类生来就是这样的,有纯真的童心,有对美好的追求,有惊人的创造力,但又不免与生俱来的盲目和狂妄。)

   五、小结

   六、布置《学案》的进一步实施

   就《学案》(一)(二)(三)准备书面发言稿。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案》实施之二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我们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作者宏观的鸟瞰式的评论,那我们自己还有哪些或宏观或微观的评论?

    (小组五分钟讨论。由小组主持人主持讨论,并确定发言人。教师可先以举手调查各组评论话题,每个话题提问一组,其余近似观点组进行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也要中肯地进行思想评价和点拨,不能只是说一个“很好”了结。)

    二、“反弹琵琶”: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注意发挥教师的思维引导和思想指导作用)

    三、就《教师用书》中的“影评”进行第二轮对话

    (这则影评语言畅达,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且同样具有一种客观理性的学术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其一点进行评论,不必面面俱到。对视野开阔者可个别辅导。)

    四、布置并指导“课外园地”作业

    五、总结

    阅读的实质可被定义为围绕文本展开的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只有以对话的心态和方式才能引发继续对话、深入对话的热情;只有在热情、投入的对话中,才能实现我们的阅读期待。

    对话无处不在。我们每人的生命过程实质上就是一场关于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的对话。让我们与文学艺术真诚对话,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真诚对话,以丰富人生、提升生命。

    【附】

    一、板书设计

    好莱坞配方基本结构不变童话故事重在技术创新寓言意味烘托

    二、备教手记:单元教学建议

   (一)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统筹安排教学。

   可将这一单元的文章看成是对中学生文学艺术鉴赏实践的一次小结和整合,是对中学生文学艺术鉴赏的理论指导与示范。可结合地方艺术形式、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思考、写作。

    影评的对象是影视作品。优秀影视作品有诗情画意,可雅俗共赏,可做多层面多维度的审美透视,且可视可听。因此,影视评论的学习和写作可以整合前三篇文章的艺术指导。看电影与影评更易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欲望与审美激情,更便于直观指导学生的艺术鉴赏、影评写作。因此,可结合《泰》文学习搞诸如年级、班级电影节活动,把语文学习、文艺欣赏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以搞古诗文诵读鉴赏活动、名著读书座谈会等。

    (二)文学艺术的灵魂是人的生命和心灵。学习这一单元,即使对《泰》文这样的文章,也必须从这一点出发去理解。如央视“春晚”节目《千手观音》,如《泰》片中爱情的高贵与乐队的镇定与从容。

    (三)学法本身应遵循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当然,知识目标不能过于文艺理论化而应追求学生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能力目标之一定位于能写一般的较为感性的文艺鉴赏文章;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审美教育,同时也不能忽视四位著名学者治学的严谨、造诣的深厚、对艺术的热爱、对真理的探索、认识的深刻和对学术品格的坚持等方面对学生审美情感和求知、治学态度的熏陶。

    三、补充资料

    (一)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影评

    第70届(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又名《铁达尼号》。

    《泰坦尼克号》上演不到20天,票房就超过了2亿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11亿美元(国内票房为3亿元人民币)。它是美国电影史上迄今为止制作时间最长(五年),制作费用最高(25亿美元),获奥斯卡奖提名最多,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0年的奥斯卡奖历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宾熊如此,它却与四项表演奖无缘。

    美国第70届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金像奖)于1998年3月23日晚颁发。故事影片《泰坦尼克号》共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插曲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音响奖、最佳音响编辑奖和最佳服装奖。该片拍摄历时五年,耗资25亿美元。《泰坦尼克》1997年底公映以来,获得巨大的成功,曾获得金球奖的四个奖项。

    若要评选该片最风光的人物那无疑是集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于一身的詹姆斯卡梅隆了。提及此君,我国观众并不陌生,他的《终结者》、《第一滴血》、《异形》等作品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在1994年,由他编剧导演、制片的《真实的谎言》更是在全球大获成功,在我国的票房居然超过1亿元大关。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根据人类历史上曾经建造的最大客轮--“泰坦尼克”号那悲剧性的沉没为背景拍摄的史诗性灾难爱情片。

    1997年,融合卡梅隆五年多心血的《泰坦尼克号》终于驶进全球各大影院。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噩梦中悲惨地结束了。正是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碾转粉碎。我拍摄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既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在剧中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美仑美奂,表现出的乘客和船员们的少激情、乐观和希望的同时,在揭示这场灾难中人类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类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明镜。它还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当然还有爱的不朽传奇。”在接受最佳导演奖时,卡梅隆还提议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死难者默哀。

    《泰坦尼克号》使全球的观众争睹了詹姆斯卡麦隆制造的这一灾难神话。不少女观众是泪眼汪汪地看完的,纷纷称赞这是一部弘扬伟大的人间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视觉效果极佳,观众仿佛自己置身于坦尼克号轮船上,与片中人物共同经历了葬身大海的惊险历程。

    (二)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

    批评的高层次功能不是批改学生的作业,而是抛弃毫无价值的作品,理解杰作,理解其自由的创作冲动所蕴涵的有朝气的新颖的东西。(《人民日报》2005年3月31日《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04-14

边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高二必修《登高》教案设计03-08

《窦娥冤》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03-03

语文版必修三《八声甘州》教案设计12-16

《雷雨》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1-14

《登高》 教案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必修五)04-14

(语文版高二必修)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03-04

《泰坦尼克号》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语文版)《白鹅》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