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开放的模式管理新课程()

时间:2022-04-14 16:33: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开放的模式管理新课程(人教版)

 自2006年9月实验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甄元福校长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遇到许多的困惑和难题。现在回头反思总结,我想,有两点值得说一说,就是运用了科学发展观来对待新课程改革,用开放的模式管理新课程。

一、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启动新课程

(一)领导重视

1、校领导直接参与。从接到实施新课改的通知起,学校就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校长担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教务处及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组员,并进行具体分工,教务处负责新课改的具体实施。

2、为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学校根据课改要求制订了一些措施和制度,为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和交流,全教师必须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和新课程培训等。

(二)课改准备工作

1、课改方案。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制定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实施方案明确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目标和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制订实验步骤,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程改革。

2、课改的组织机构。

课改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任组员。同时还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小组,负责这两项课程的开发。

3、课改宣传工作。

课改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首先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出黑板报,创造课改氛围。让家长和社会及时了解学校的课改情况,争取得到家长的协作和支持。

(三)课改常规工作

1、经常开展针对新课程的交流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开展年级和校级展示课,要求每学期必须开一次展示课,供教师讨论和探讨。

2、积极开展针对新课程的教学研讨活动。要求各教研组也按计划召开教研组会议,进行理论学习和课改的经验教训交流。

3、开始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关的评价方式。如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及时记录学生的阶段性成长经历,包括学习、行为、思想等各项内容。同时相应的采用“成长卡”来鼓励进步的学生,让学生看着自己成长,并从中获得更大的信心。根据学生自评和班级评议相结合,学校综合考察等形式,评选“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突出进步学生”。

(四)课改观念转变

1、课程观

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有选择的安排教学。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等),而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一些课和我们的实际很接近,可以对教学内容做全方面的整合,运用本地区实际事例来说明,使教学更贴进学生生活,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2、教学观

教学过程应该是围绕三维目标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方面。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注意对三维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把三维简化成为二维目标。

同时,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改变,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建立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教育评价的常用工具有测验和测量,还有其他很多种,例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等。严格意义的考试及其一定角度的同义词测验或测量,与评价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考试存在着种种严重弊端,从理论上讲,其根源就在于考试原本有某种测量的作用,而人们却把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甚至干脆把考试和评价完全等同起来。新课程下,我们注意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建立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突出进步奖”是我校教师采用的评价法。你这次考试没考好,下次有进步了,一样可以得到表彰。“突出进步奖”实现了真正的有成长就有奖,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争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3、学生观

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独立的、发展的人。学生,首先是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这样的人:学生是学习怎样生存的人,是学习怎样生活的人,是学习如何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怎样使生命有价值有意义的人。而我们的素质教育,其目的也正是想把学生培养为这种意义上的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成功。

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霍姆林斯基说过:“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爱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同时还看到,学生还是有差异性的人,包括个体内差异、阶段性差异、个体间差异、群体间差异等。以往的教学,是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制成品。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会磨平学生个性的棱角,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同时也造成差异的扩大化。现在我们注意多样化的个性教学,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开放的模式管理新课程

  新课程的启动实施都在开放的模式下进行的,只有开放的模式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1、学校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确保课改经费的支出,确保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和学习交流的经费支出。

2、课改培训工作。2006年暑假,我校派各学科骨干教师赴黄山、安庆、合肥等地参加新课改省级理论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实验教师全部持证上岗。同时学校也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新课标以及新课标解读,观看教学片断录像并进行讨论。另外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新课改实施练好基本功。

3、学会学习的延伸,课后巩固。

通过学习课程服务生产、生活及课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如应用浮力知识、密度知识制作船,比一比,谁的船运送货物多,行驶既快又直。

再如,通过学法指导,在各门学科中应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方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如电灯为什么熄灭?轮胎为什么会没气?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教室和学校而应向课外延伸。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备课时,能广泛参阅各种书刊文献资料,常用的是:(1)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附光盘);(2)新课堂学习目标与评价,作业本,习题精选,全程评价与自测;(3)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投影片及说明;(4)教学论。新课程学习资料(理论、理念、教法);

校内各种设施场所(图书馆、阅览室、各种服务设施、教学设施、计算机房等)的建设以及对其的充分利用。

积极联系并利用校外的场所,机构(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及其他各种社会机构),开展教育活动。

积极联系镇派出所,聘请法制副校长,请其到校举办法制教育讲座,配合学校教育转化后进生。

积极联系退休教师到校进行校史教育。

分散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开设课程有数学竞赛辅导,科学竞赛辅导,音体美特长活动课,开展演讲培训和比赛等,写调查报告,建立小记者。

 

【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开放的模式管理新课程()】相关文章:

开放模式培养创新人才04-14

立足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开掘和创造(网友来稿)04-14

新课程要有新的学生评价理念04-14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的教学反思05-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04-12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观念的反思04-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范文04-30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5-01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