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指导中学生如何写好散文(必修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6:56: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述指导中学生如何写好散文(必修教学论文)

贵州省普安二中:余永正

试述指导中学生如何写好散文(必修教学论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誉很高。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涌现了一批专从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学者、 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也跻身其中,众多的大学生也喜爱读写散文。“‘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史,无疑是继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散文这一座座峰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它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企图号召整个民族,彻底地走向人性的解放,树立科学和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现代文明观念。多少散文家都通过自己洋溢着独特个性的笔触,在不同的领域之内,从种种不同的视角,程度不等地完成着这个神圣的使命。”(林非《傅德岷主编〈中国现 代散文发展史〉序》。笔者认为中学生要写好散文,必须做到以下诸方面:

一、明白散文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 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 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 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 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二、了解散文写作的模式:

1、记叙散文。

这是一种以记述事件、描写人物为主的散文,由于描写对象的差异,还可以分为记人散文和记叙散文两种。

  记叙散文的特征是:

  ①描写对象的记人性--往往是以人作为散文里的主体形象,有生动的情节细节、独特的人物性格;

  ②表达方式的记叙性--往往以描写和叙述作为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③行文脉络的叙事性--往往是以事件的变化发展和人物的行动趋势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即以事为脉,以人为脉;

  ④表现手法的直述性--一般采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的手法。在艺术效果上,常常是以细节情节的精粹生动见长,以人物形象的传神感人取胜。

2、抒情散文。

这是一种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由于描写对象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状物为主的抒情散文 )和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两种。

  抒情散文的特征是:

  ①描写对象的景物性--大都是以“物”(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和“景”(包括山水、田园、气象)作为散文中的主体形象,借形象化的“景”和“物”作为散文抒情表意的依托和基础。

  ②表达方式的抒情性--基本上是以抒情作为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③行文脉络的情意性--大都是以感情的抒发和意愿的表述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即以情为脉、以意为脉。

  ④表现手法的暗示性--大都是采用比喻、比拟、象征等间接暗示的手法,以自然环境比喻社会环境,以景物比喻人物,来抒情述意。在艺术效果上,富有诗的味道,富有“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人联想,启人思索,以情见长,以意取胜。

3、议论散文。

这是一种寓理于象、借端寄慨的散文。由于内容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哲理散文 和政论散文。

  议论散文的特征是:

  ①描写对象的多样性--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还可以人、事、景、物兼而有之。

  ②表达方式的议论性--基本上是以议论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③行文脉络的说理性--一般是以道理阐明和议论的表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即以理为脉,以论为脉。

  ④表现手法的兼用性--既可以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也可以采用间接暗示的手法,还可以采用直接陈词与间接暗示相结合的手法。在艺术效果上,往往是以议论的形象生动见长,以说理的精辟深透取胜。

三、领会散文写作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

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 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徐迟说:“文学作品,应该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 有特别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就并不很多。然而,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应追求的境界。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说散文》)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讯 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 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引自《回忆高尔基》)杨朔的散文之所以写得那样好,原因之一就 他“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告诉我们:“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 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东风第一 枝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 又是诗篇。 

   (三)短小精悍,自由灵活。

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 潭记》193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比较自由”。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 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 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 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 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 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 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 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五)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 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一定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运用环境和事件上。古人写的散文,题材也是很广泛的,但古人写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今人写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 些为写而写的现象,所以在绝对真实问题上就出现了所谓‘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散文就写得不那么成功了。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应该生活化,生活也应该作品化,散文尤是这样。”   (六)惨淡经营,文采斐然。

优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它们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的结晶。 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 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体美”,也是要求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惨淡经营”。 整篇文章是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写成的,它的语言就是精炼的,文采斐然的。这是由于作者运用的是散文笔调。那么什么是“散文笔调”呢?可以说,散文笔调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行文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它十分讲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仅有华丽的,而且有朴素的。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四、清楚散文写作的方法: 

   (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以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中学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选――写――修。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选”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四)选材独特,立意深刻。

之所以说爱写散文的学生多,能写出佳作的学生少,因为很多学生容易进入选材的误区:或是套用他人的写法,或是胡编乱造子乌虚有的故事,或是素材陈旧老套。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抓住“独特”二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独特文章才能新颖、深刻,给人留下非同一般的印象。那么独特的素材哪来呢?

首先从“自我”中积累独特的素材,写真正只属于“我”的事,抒真正只属于“我”的情,写出我的真情实感。有关“自我”的素材肯定很多,那就得认真想那些素材是真正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材料,那些素材可能会与其他同学的素材撞车?这样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准备些素材,然后进行筛选。比如以“合作”为题进行写作,从自我角度选材可以有这样几个角度,一写我与同学的合作,二我与父母的合作,三我与老师合作。这三个角度无疑第三种更为独特,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第一种,选材大同小异,作文想得高分很难。

其次从“阅读”中积累独特的素材。读与写是紧密相连的,平时阅读时养成收集素材的好习惯,名人名言、好词好句、逸闻趣事、民间传说等等在适合的时候都可能化为我们的新颖素材。先人有言云“腹少笔墨常局促”,又说“胸中有丘壑,笔藏千万兵”,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从“时代”中积累独特的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除了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获得素材外,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站在“时代”的前列,倾听时代的呼声,听从时代的召唤,描写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采。凸现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时代的弄潮儿的神韵。

(五)创造意境,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1、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散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2、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

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

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

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3、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六) 语言清新,大气精妙。

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内涵,那么语言是文章的服饰。散文不同于议论文,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议论文要求更高。一篇优美的散文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不仅具备丰富的内涵,还拥有精美的语言外衣。

首先,积累文化因子。我国是一个拥有浓郁文化的国度,悠久的历史沉积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语言。如果在我们写作中能引用、化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一定能为我们的作品增添光彩。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精读实记了大量的诗词、名言、成语、俗语,又能结合相似联想以及迁移思维,做起文章来定然文采飞扬,语言汩汩滔滔,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

其次,一语千金,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凝练美是其一。语言的凝练体现在语言有力度、简洁、明快、不繁琐。若叙事则叙事有条理,描写传神;若议论则用词准确到位,耐人寻味;若抒情则情随意到,字字含情。修辞美是其二。俗话说“人靠衣装”,语言则需修辞来装饰。一篇文章中,比喻用得好则生动活泼,意蕴丰厚;排比用得好气势如虹,震人心魄;拟人用得好,则活灵活现,独具一格;对比用得好,则美丑劲尽显,相得益彰。个性美书其三。个性化的语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或大气、或轻灵、或深邃、或绚丽、或质朴、或犀利、或幽默等。 

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头脑笨的人,说出话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所谓的随手拈来,信笔挥去,心有所悟,笔随意走,无须杜撰。一切所思所悟所感皆从心底自由自在地流淌出来。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写作中主要注重细节魅力,是否做成色香味俱佳的佳肴,技巧全在火候。真诚的感情是构成散文情感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言道真情出于自然,也就是散文的自然美,目的就是使情感真诚。这里的自然是艺术的自然,就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和形式反映生活,浑然天成、文出自然是散文的特殊要求,相比之下,它比诗歌小说更贴近生活的本来样式,故说情贵真诚,那种在字、句、意中有明显斧凿之痕的散文是十分幼稚的,因为只要你稍加小心就会发现有艰涩而不明畅、怪僻而不贴切、文气不舒、堆砌艳词华语等令人心情不快的现象。所谓的真情出自然即把繁杂的生活现象进行锤炼加工,使散文收到返真归朴、妙造自然的效果。

总之,“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著名, 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 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 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这是我们学习写散文的最高水准。

   

【试述指导中学生如何写好散文(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情境作文(网友来稿)04-14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02-21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04-02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怎样写好教学论文(网友来稿)04-14

如何写好写人的文章教学资料05-01

如何指导学生反思地理教学反思04-30

论文的写作指导04-14

议论文如何写好第一段(说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如何写好求职信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