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译之二十八(备课资料)

时间:2022-04-14 16:56:0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全译(之二十八)(备课资料)

 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全译(之二十八)(备课资料)

【本篇引语】 

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原文】 

171 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1)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2)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豚,音tún,小猪。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 

(3)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4)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5)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6)亟:屡次。 

(7)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原文】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原文】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评析】 

“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则有其岐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这是应该予以指出的。 

【原文】 

174 子之武城(1),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2)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原文】 

175 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3)。”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4)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5)?” 

【注释】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末之,无处去。已,止,算了。 

(3)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4)徒:徒然,空无所据。 

(5)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 

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原文】 

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原文】 

177 佛肸(1)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3);不曰白乎,涅(4)而不缁(5)。吾岂匏瓜(6)也哉?焉能系(7)而不食?” 

【注释】 

(1)佛肸:音bìxī,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3)磷:损伤。 

(4)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 

(5)缁:音zī,黑色。 

(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7)系:音jì,结,扣。 

【译文】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原文】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1)居:坐。 

(2)愚:受人愚弄。 

(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贼:害。 

(5)绞:说话尖刻。 

【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原文】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1),可以观(2),可以群(3),可以怨(4)。迩(5)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音ěr,近。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原文】 

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1)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2)也与?” 

【注释】 

(1)《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 

(2)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原文】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原文】 

1712 子曰:“色厉而内荏(1),譬诸小人,其犹穿窬(2)之盗也与?” 

【注释】 

(1)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 

(2)窬:音yú,洞。 

【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原文】 

1713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 

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评析】 

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 

1714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评析】 

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实乃卑鄙之小人。 

 

【《论语》全译之二十八(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论语》全译之二十备课资料03-04

《论语》全译(之十八)(备课资料)04-14

《论语》全译(之二十二)(备课资料)04-14

《论语》全译(之二十三)(备课资料)04-14

《论语》全译(之二十五)(备课资料)04-14

《论语》全译(之二十六)(备课资料)04-14

《论语》全译之二十七备课资料03-04

《论语》全译(备课资料)04-14

论语全译备课资料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