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亮点,消除审美疲劳--记叙文写作指要(网友来稿)

时间:2022-12-16 21:39: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点亮亮点,消除审美疲劳--记叙文写作指要(网友来稿)

湖北省秭归县磨坪中学 陈沛国

点亮亮点,消除审美疲劳--记叙文写作指要(网友来稿)

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卷上,作文虽说都打着“文体不限”的牌子,但究其实,记叙的倾向仍比较明显,所以,练好记叙文对考生显得尤为重要。

可是,翻翻学生作文,甚至是中考的大作文,我们常摇头叹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就像春节期间收到的那些祝福短信一样,读者怎会不产生“审美疲劳”呢?

记叙文凭什么抓住读者?一言以蔽之曰:“凭‘亮点’。”好的记叙文通常有哪些“亮点”?该如何“点亮”它们以消除读者的“审美疲劳”呢?笔者想略谈几点浅见:

亮点之一:构思精巧新颖。

大凡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无一例外地都具有精巧新颖的构思。我们写记叙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选好切入角度。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作者臧克家所了解的闻先生的事迹绝对很多,但他仅从闻先生“说和做”的角度去写,开口就比较小,而正因为如此,就更便于突出记叙重点。其次,要选择典型材料。比如有篇题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章,作者写贫困山区的一位村支书老谭,带领村民用拖拉机往山上拖尿素,拖拉机轮胎打滑,爬不动了,老谭便脱下自己一件半新的外套,垫在轮下,让拖拉机爬了上去。这个材料就比较典型,很能表现老谭一心为民的精神。再次,要写自己的独特经历,并深入发掘事物的底蕴。笔者有篇题为《打牙祭》的文章(见“香炉客”的QQ空间“小雅斋”),主体部分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初中读书时一次“打牙祭”差点儿没吃上肉的事,但结尾没走“忆苦思甜”的老路,而是感悟到“人,是为克服困难而存在的”这一人生真谛。最后,要反映生活中美的事物。笔者曾帮一个学生指点过一篇题曰《风筝》的记叙文,他写风筝越飞越高,不料断线了,一头栽到地上,摔了个粉身碎骨,接着感叹:“人啊,也跟风筝一样,不要好高务远,当心飞得越高,跌得越痛!”笔者看过之后,问他:“你所表现的主题,能不能还昂扬向上一点儿?”他思而不答。笔者进一步提示:“张海迪说,‘即使我是一颗流星,也要把光留在人间。’对此,你怎么看?”他的认识蓦然有了新的转变:“人应该不断进取,永攀高峰,即使遭到挫败也在所不惜,因为我毕竟曾经达到过令人羡慕的高度!”

同时,构思立意可采取适宜的技法:①设悬念、兴波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都是说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善于设置悬念、尺水兴波。例如彭荆风先生有篇题为《驿路梨花》的妙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不断设悬释疑,读来引人入胜。②采用“欧亨利笔法”,把记叙文写成小小说,像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那样,安排出人意料的结局,给人以审美惊喜。③多向、反向立意。④恰当运用对比、衬托、象征、拟人化、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为刻画长妈妈形象,就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⑤安排好文章的线索。可以以事情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可以像张之路先生的《羚羊木雕》那样,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也可以像杨朔先生的《荔枝蜜》那样,以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有时不妨如鲁迅先生写《藤野先生》那样,设置明暗双线。

值得注意的是:写记叙文要力避第一构思,因为你一想就能想到的,往往是大家都会想到、都可能这样写的,千人一面的文章,读起来多倒人胃口啊!再就是要力戒鹦鹉学舌、陈词滥调或瞎编悲情故事,诸如捡钱、送伞、卖血之类。笔者顺便提醒,构思立意时,千万别为片面求“新”而给自己出难题(现在考场作文大多要求自拟题目,这是给考生开的方便之门。),已有不少“好手”因此而在考场上“翻船”!

亮点之二:语言鲜活优美。

要想让自己作文的语言美起来,先得有意识地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是语言尽量口语化、生活化,有时可以直接搬用人们原生态的口头语。比如《三峡日报》上曾有一则消息,说某初中生过生日在小饭馆里请客,一顿饭吃了七八百元,报纸上用的是口头语--“那学生真牛,一顿饭捶了七八百!”

二是多描述,少作介绍、背过场,在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中,一定要让人物说话、动作,并且无一不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且看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节选)吧,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泼辣大胆、勇力过人、怒气冲天,作者有这样一段描述--……

三是在记叙中适当穿插抒情议论,以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画龙点睛。四是适时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讲求积极修辞、炼字炼意。五是借助想象和联想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文采飞动。六是仿拟或引用歌词、诗词名句和名言警句,准确使用成语、俗语和个别文言词,使语言典雅。七是谋求将语言诗化,如台湾作家张晓风那样,把部分词语故意错开搭配,形成“陌生化”的语言风格。

当然,也有几点要引起重视:①不可滥用时髦语和外来词,有的学生作文中,动辄“酷”呀“秀”呀“来电”的,有的甚至掺入大段的英语,颇有炫耀之嫌,读来令人生厌。②别故作惊人之语,要么瞎议论、乱抒情。③不要勉强用自己理解不透、驾驭不了的词。总之,平时训练要专攻自己语言运用方面的薄弱环节,在考场上则要善于发挥自己语言表达方面的优势。

亮点之三:细节富有创意。

作家们说:“细节是文章的生命。”又说:“故事好编,细节难求。”写好细节,对一篇记叙文的成功很关键,可以说,细节是记叙文的重要支撑,其“艺术的真实性”常常要经由它来体现。笔者读过一篇题为《穿布鞋的女孩》的习作,文中写主人公和几位同学送女病号上医院,她背了一站后由另一个同学换,她在后面跟着,见病号的衣服往上翘着,露出了后背,她忙冲上去,帮着把衣服扯下来,想盖住,但一松手衣服又翘起来了,无奈,她只好一直很别手地帮忙扯着……这个细节就比较有创意,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她既怕后面跟着的男生以及路人看见了不妥当,又担心病号因后背裸露而病情加重,足见其关爱同学细致周到。

记叙文中若无细节,就容易搞成个“空架子”,新课标中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便成了一句虚话。

亮点之四:外部包装适度。

“人靠衣装,马靠鞍装。”写记叙文自然也讲究“包装”。

包装的办法很多,笔者在这里略举几种:

①拟题。常言道:“题好文一半。” 也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涉及自拟题目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好事,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契机。然而,自己拟出一个鲜亮而好写的题目实属不易。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种办法比较可取:一是化用、套用、借用。比如要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学生借用歌词拟题为《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一是概括、提炼、筛选。例如作文训练题--有一种小鸟凭借一小截树枝可飞越太平洋,而人们在生活中也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藤野先生曾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时的鲁迅的“那截树枝”,莎利文老师是在无声无光的黑暗世界摸索的海伦凯勒的“那截树枝”……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对此,有个学生拟了《我的老师》、《学海浮桥》、《向导》、《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等题目,最后筛选确定用《学海浮桥》这个稍见亮色的题目。

②开头。古人讲求“起句如爆竹”、“起笔突兀”、“开门见山”,无非是希望文章一开头就把读者牢牢抓住。笔者以为,不管开头采用哪种形式,趁早进入正题是相当紧要的,试想,600-800字的文章,怎容得你花百把几百字去闲言碎语、圈圈套套?

③结尾。记叙文在结尾可自然收束,如截奔马,戛然而止,也可以留下空白、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显袅袅余韵。

④注意过渡衔接、频频照应。

⑤点题。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在写成记叙文时,由于一般不必引用材料,所以最容易写“跑题”,避免出现这种尴尬情形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不忘画龙点睛--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处点到话题,点明题目,点出题旨。

“包装”技巧,还有很多,笔者始终强调,必须适当,文章毕竟要由内容来决定形式,因而要严防为包装而包装,搞成了形式主义。

毋庸置疑,文章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不止以上四个,诸如结构合理、想象丰富等也是文章中的亮点,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作者邮箱: zgxmpzxcpg@yahoo.com.cn

【点亮亮点,消除审美疲劳--记叙文写作指要(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亮点工作总结11-18

小学亮点工作汇报09-13

学校亮点工作汇报12-17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01-25

学校特色亮点工作总结03-11

学校教学亮点工作总结09-09

航天点亮梦想主题心得01-16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热]03-25

数学线上教学亮点总结(精选8篇)01-12

教育要点亮-议论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