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案例(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2-04-14 17:31:3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愁》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人教版《乡愁》教学案例

《乡愁》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岳晓芹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第一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一、导入新课。 

        

     叶落归根,故土思情。 故乡,永远是每个游魂牵梦萦的地方。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指导朗诵。 

         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 

      -

        3、划分诗的节奏。       

         

      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5、指名朗读 

         四、分析、解读本诗。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 

          (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 

 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 

          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激情抒怀。 

          ( 

      播放课件)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 

          六、迁移拓展。 

           1、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 

             七、布置作业 

            创作一首盼望台湾回归的小诗。 

           板书设计 

                                  乡     愁 

                                    于光中 

                             小时侯    邮票    思乡  

                             长大后    船票     

                             后来      坟墓    怀亲 

                             现在      海峡    爱国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乡愁》教学案例(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乡愁》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联想与想象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学会想象与联想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乡愁 教学设计04-14

《乡愁》教学设计03-03

《乡愁》教学反思02-02

乡愁教学反思10-21

高二必修《登高》教案设计03-08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