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教案设计)

时间:2022-04-14 17:35: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教案设计)

江苏镇江一中   陈晓东

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细腻淡雅,浑然一体,每个读过的人都有很真切的美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都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交流一下。

生1:夜色撩人,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已经浑然是一个个精灵,她们是来自神秘的世界吗?在这样动人的夜晚,在人迹罕至的池塘边偷偷沐浴。作者是误入了仙境吗?那就和她们一起共舞吧。否则她们就会像这渺茫歌声似的清香一样散去,再难寻觅她们的芳踪了。

生2:荷花在这儿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我在岸边驻足,无人理会。花朵在月光中独自美丽,我在这美丽中迷失自己。这边清香也是那么缥缈,仿佛幸福和我若即若离。想走近荷花深处,又恐它们腾空而起,飞向天际。于是我静静地驻足,独自享受这份忧伤。

生3:有人说现实中那个荷塘再普通不过,可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竟然如此美丽?我想那个荷塘不在清华的校园里,而在作者的心里,像小李飞刀的刀一样,无人能寻。而现在也在我的心里安家了,真希望能在某个夜晚看到我心中的这片荷塘。

看到同学们这么多精彩的语言,我很欣喜,他们的诸多感觉正是这篇文章主题多元性决定的,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启发同学,同样的内容大家的感觉却不同,你们认为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生4:作者是喜悦放松的,他笔下的荷塘多美丽啊,如果心情沉重不会有这样美丽的语言的。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呢!作者能不开心吗?

生5:作者心情很忧郁,虽说他描写的景色很美丽,但是我读的时候,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了压抑,我几乎找不到热烈激昂的词语,最关键的是我读的时候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有一种酸楚,所以我认为作者当时心情肯定很忧伤。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这和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分不开,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来判断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朱自清复杂的心情,能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吗?

生6: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因为作者反复提出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那段日子国家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

生7:我也赞成。文章的结尾说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到底”意味着作者这几天一直想着江南的事,今晚出去是为了忘却,却因为想到江南采莲,终于不能忘却。“惦着”不是“向往”,而是“挂念”“放心不下”。那么,当时的江南,有什么事让作者挂念放心不下?这不是一清二楚吗?

生8:我在有关的文章中读到,说是由于政治的影响。但我认为这和政治无关。朱自清不关心政治,是家庭琐事造成他心里的不宁静,作者好像是有意回避妻子,才出门寻找宁静和自由的。出门和回家妻子都没有和他心灵交流,仿佛置身事外,作者虽然没有明确写出,但“妻子和孩子早已睡着”不是作者对妻子不理解自己的埋怨吗?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读文章除了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解读外,必不可少的是对文章本身的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看来,课前大家的读后感,有些同学理解过于“自我”,缺乏对文章本身的解析。大家认为,哪些读后感是需要改进的呢?

生9:其中把荷塘月色的感情诠释为思乡的, 认为不妥,因为本文虽然感情复杂,但思乡的主题却是没有的,“惦着江南”也不能理解为思乡。

……

师:其实大家的读后感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对文章的一种感悟,结合文章本身的内容和自己的主观经验解读文章,就会产生一篇篇新的属于自己的《荷塘月色》,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选自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月刊2005年第10期,有删节)

这个片断是学生多元解读作品的一个精彩片断。教师没有先入为主,而是在调动学生自已进行欣赏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思维活跃,情绪热烈,课堂充满了生机,实现了“生态课堂”, 这种场景是新课程所希望的,也应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追求的。

(苏盛葵)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设计08-29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劝学》教学实录03-03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水调歌头》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04-14

《月迹》教学实录03-04

《学弈》教学实录04-09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04-14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03-04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