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抓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边疆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澜沧民族

时间:2022-04-14 18:01: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读为抓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边疆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澜沧民族中学朱永存(教学论文)

  摘要:边疆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通过引导学生的“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进而改变学习的现状。

以读为抓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边疆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澜沧民族中学朱永存(教学论文)

关键词:朗读  激发兴趣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边疆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与内地和沿海大城市里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边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而朗读的技巧没有,也读不出感情。第二,边疆的学生阅读面比较窄,语文学习仅仅只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学习。第三,边疆的学生大都习惯于老师的满堂灌,而不愿意主动积极地思考。造成这三方面的表现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对语文没有兴趣,那么,如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战斗在边疆的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带着这个困惑,我一直在探寻思索,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次晚自习的偶然发现:边疆的学生齐读课文时的热情很高,声音很亮。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不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吗?那天晚自习学生刚刚考试结束,没有任何的作业任务,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语文课文,学生非常高兴,很快就书声琅琅了,过了一会,学生很自觉的分组读起来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上句,女生下句,声音洪亮整齐,引得别的班级的老师也过来了。而且晚读结束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看到这一幕情景,我心里顿时一亮,为何不充分利用他们朗读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们完全可以用其长处,弥补短处,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的。

朗读,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活动。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朗读,让学生爱上语文呢?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的范读也是语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之一。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我在教学高二第一学期的课文《琵琶行》时,在讲解课文前,我示范朗读了全诗。在我朗读完后,全班学生一起响起掌声,之后,很多学生也跃跃欲试要朗读这篇课文,抓住这个机会,我请几位学生朗读,在学生朗读时进行指导。《琵琶行》这首诗,白居易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音乐,抒发情感,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认真读诗,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染自己,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

二、培养兴趣,让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真正能把朗读落到实处,真正从朗读中找到语文学习的动力,从而扎扎实实地通过诵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首先必须让学生对诵读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让学生觉得倾听优秀的朗诵作品可以陶冶自己情操,而全身心投入地去朗读一篇文章则是一种享受。如果学生能自觉地进入到乐读的境界,动口、动脑、动心,甚至能辅以必要的形体语言,把朗读文章当作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那么,诵读教学定会散发出其无穷的魅力。相反,如果学生面对一篇文章,本身就没有一种朗读的欲望,毫无主体参与和创造意识,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或仅仅是为了背书而读书,动口而未动心,读起来干瘪平淡,平铺直叙,那么,朗读者自我感觉寡然无味,听者肯定也是味同嚼蜡,诵读定然无功。而当前边疆的学生朗读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一种状态。因此,语文学习也就激不起兴趣,没有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效果明显。

(1)、欣赏作品朗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都有配套的朗读录音带,这是很好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资源,我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给学生听课文的示范朗读。同时,我还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下载朗读素材给学生欣赏,也让学生自己把平时听到的好的朗读材料推荐给班级同学听。

(2)、通过朗读兴趣小组带动全体

朗诵是需要一定的氛围的,而用兴趣小组带动全体,是创造诵读氛围的有效途径。我曾经在这方面做过实践探索,在任教两个班的学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朗诵兴趣小组(要求对朗诵有兴趣而对其朗诵水平不作要求),通过形式有效的朗诵兴趣活动,其朗诵热情进一步高涨,朗诵水平明显提高。这些学生回到班级,用他们的热情以及其自身的进步对非兴趣小组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感染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能自觉地把用心读书、有感情地读书当作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为后续的“感悟”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将“积累”由一件苦差事变成了其内在需要的兴趣活动。

(3)、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强化朗读训练。

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边疆的学生很多都是生活在大山里的,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他们普通话很不标准,很多学生到了高中了,还不能用普通话进行比较顺畅的交流,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了。所以要先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其次,能读准字音,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不等于其朗诵水平高。其实,普通话只是基础,而朗读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因为它是一门艺术,所以朗诵中包含了许多的方法和技巧。要提高学生的掌握朗诵水平,单靠苦练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只有从把握朗诵技巧入手,苦干加巧干,才能引导学生逐渐体悟到朗诵无穷的艺术魅力,甚至最终能自己创造这种艺术魅力。朗读技巧的指导要求老师自己的朗读有一定的水平,在指导的时候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学生也因此会更加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三、课堂教学采用“诵读―感悟―交流-积累”模式教学。

近一年多来,我扎扎实实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诵读教学的实践,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反思,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诵读教学模式”,如下图表所示。

语文能力

诵读 -- 感悟--  交流

语文积累

(诵读教学操作模式图)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诵读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诵读、感悟、交流并不是几个单一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相互穿插与促进的统一体。充分的诵读是感悟的基础,有所感悟是交流的基础;反过来,有所感悟才能激起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朗读,而积极的交流也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诵读的内容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局部的语段或语句,应根据具体的篇目和教学内容而定,因此感悟与交流也就会因诵读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当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循环往复之后,该理解的理解了,该积累的也积累了。这个模式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教师仅仅充当了一个组织协调的角色,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局外人了,而是真正的课堂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关键的时刻进行点拨,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也就是引路人的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对“读”逐步感兴趣了,课堂上的书声响亮了,语文学习的热情高了,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觉得乏味和厌倦的课堂了。 

朱永存

【以读为抓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边疆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澜沧民族】相关文章:

多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04-14

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网友来稿)04-14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04-14

在初一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网友来稿)04-14

寻找语言文字的美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尝试04-14

谈如何去激发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网友来稿)04-14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中心稿)04-14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网友来稿)04-14

教学为中心 德育为抓手04-14

新课标下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