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掌声》(教案设计)

时间:2022-04-14 18:00: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文鉴赏《掌声》(教案设计)

 掌     声

散文鉴赏《掌声》(教案设计)

                   关汝松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学习,引起人民对总理的更崇高的敬意。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理解并把握通过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来反映人物品特点。

    教学重点:目的1、目的3

    教学难点:目的2

    教学时数:2学时

教 学 步 骤

    一、指导学生看阅读提示,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通过记叙199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后,周总理在余震未消时,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亲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时发生的一件极小的小事,突出了“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的这一感人的主题。

    二、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为什么以“掌声”为题?

    2、本文结构如何?

    明确1:文章就是通过叙述两次“掌声”的响起的场面,来体现群众与领袖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感。        

   请学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响起的段落。

    提问:描写两次掌声响起前面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暂时留下,看问题2)

    明确2: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13)记叙人民群众冒着风沙在打谷场上迎侯周总理。(“人民总理人民爱”)

    第一层:(1--5)主要通过场面描写(人民群众的欢腾气氛)、环境描写和人物特写(县委书记张建)来表达人民群众对总理亲临灾区慰问的激动心情。

    第二层:写干部群众不约而同,选择了面对风沙而把好的地理位置让给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深深拥戴之情。

    第二部分:通过总理执意要自己面对风沙的举动,把爱民如子、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总理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了。

   三、分析第一部分:(学生阅读3分钟)

   思考:第一部分内容完全没有写“掌声”,似乎与文题无关,为什么作者要花如此笔墨来写?

     明确:作者首先描写了一个特殊的时刻:震后。一个特殊的场面:欢腾、激荡。是什么能使人们能“从震后的悲痛中挣脱出来”呢?这无疑给读者一个悬念。再看看县委书记,是“两眼布满血丝;穿在身上的那件粗布黑袄,不知什么时候被钉子剐破前襟,露出了棉花套子;……仿佛苍老了十岁。”这一县之长,竟然如此狼狈,可见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可是,“他的目光却闪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神采”,究竟是什么大喜事呀?不由得疑问重重。至此,作者才抖开迷团:原来,周总理来到了他们身边。

    这里,作者主要是通过场面描写(人民群众的欢腾气氛)、环境描写和人物特写(县委书记张建)来表达人民群众对总理亲临灾区慰问的激动心情。

    本段的主要作用是引起悬念,铺垫,看似与掌声无关,其实是一种气氛的渲演,看似没有写掌声,其实已是掌声的前奏。这种人未至而势先行的写法,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也为文章定下了感情基础:充满激情,包含深情,使得后文的小事自然而然蓄满情感而无小题大做之感。

    接下来作者不动声色的记叙了群众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自觉地选择面对风沙的位置,看似平淡,而于平淡中显真情,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

    四、分析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重点写两次掌声。

    请学生指出写掌声的两个段落,并大声朗读。

    思考:两次掌声分别是在那种心态下响起来的?

    明确:第一次掌声,是表达对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亲临灾区慰问的敬意,它是发自内心的,由总理素来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自发引起的。从这次掌声中,我们听到的是人们对仰慕已久的亲人的热爱的心声,他既展示了人民的淳朴、憨厚,更向我们展示了共和国领导人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

    第二次掌声,则由总理的一次并无豪言壮语的小小举动引发的,它是人民对久已仰慕的总理的认识深化后发自肺腑的感动和激动,他们不会多说什么,但从这掌声中,我们可以听到,灾区的这些质朴的老百姓,在面对他们热爱而且实在值得他们热爱的总理时,有着怎样的心情,又有着怎样的决心!于是掌声的意义得到升华:它是对总理朴实、高尚、无私品德的最高礼赞,也是对灾区人民质朴、憨厚、坚强品德的颂扬。它反映着流传人民中间的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五、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的选材手法。

    一滴水可以照见整个太阳,作者深谙此理。

    1966年邢台突然发生六七级强烈地震,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发生在人口较稠密地区的强震,遭灾人口近40万。当天,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者却选取一个似乎不足挂齿的小事,反而更能把叱咤政治舞台的大人物写得真实、感人。

    2、抓住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邢台强震后,年近古稀的总理(1898--1976)穿着一套丝绵质地的中山装上了路,冒着余震危险于农历2月18日(3、19)赶赴灾区视察慰问。当天下午,专列到达石家庄,专列上的人还能感到余震带来的晃动,总理又直乘直升飞机,到达最严重的地区。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受灾地区还余震阵阵,少数地段震开了长达一米多的地面裂缝,正在冒着带热气的黑水。风沙中的群众席地而坐,周恩来不穿大衣不戴帽子站在木厢上,他迎着刺骨的寒风,而让老乡们背北面南以避寒风。他向灾区人民作了真切 感人的讲话,尽管天寒地冻,老乡们的心里却似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让学生参与)

   描写中作者抓住了两个细节动作来写:第一个细节是总理发现群众迎着风沙而坐时,“他浓黑的双眉拧成一线,”他把目光“盯”在张建的脸上。第二个细节是描写总理吩咐司机把车开到北头的细节。于是,画面出现了:人民群众舍不得自己的总理受风沙之苦,人民的总理更不忍心让自己的人民受风沙的煎熬。这感人的场面,如何不会有掌声响起来!

    六、关于总理的几件小事。

    1、 周恩来的“第二办公室”和“第三办公室”。

    2、周恩来睡的是一张普通木床,棕棚床垫。

    3、周恩来逝世,十里长安街,悲声一片。

    七、习作演练:

     捕捉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口语作文练习。

 

谢老师

  

【散文鉴赏《掌声》(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掌声优秀语文教案设计03-24

散文鉴赏概说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散文阅读鉴赏谈片(网友来稿)04-14

散文鉴赏方法指导(教师中心稿)04-14

王小波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鉴赏03-06

掌声的说课稿02-03

《掌声》说课稿05-04

掌声说课稿05-04

《掌声》教案03-28

《掌声》说课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