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桥梁--也谈立纲起草(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8:14:5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桥梁--也谈立纲起草(人教版教学论文)

 “立纲起草”,即写作前的列提纲打草稿过程。大约是指文学理论上的艺术构思阶段吧,是作者积极思考、整理思路的过程。也是作者思维外化、思路物化为一个大致轮廓的过程。这一阶段对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要求较高,因而“立纲起草”阶段也是写作过程中最紧张、最艰苦、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大概是对应郑板桥所说的“胸中之竹”阶段。因此“立纲起草”是由“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中间阶段,是架通“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桥梁,其作用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立纲起草”被我及我的学生视为一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自由环节。

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桥梁--也谈立纲起草(人教版教学论文)

首先反观一下我的作文教学之路:按照人教版课本的编排,我的作文教学是按专题分文体进行的。高一时基本是集中记叙文的写作,什么写人要凸显个性啦、写景要抓住特征啦、写事要有点波澜啦,什么学会描写、学会抒情、学会虚构、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啦。在这一阶段,学生突出的问题是:1.故事老套陈旧。一写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一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此类题材学生从小学写到中学,难为他们了!2.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大多数学生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觉,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3.写作技巧有待提高。记叙描写不分,整篇都是干巴的陈述,人物异常干瘪。故事单调,缺乏情感,好不容易碰到篇写自己经历的感人故事时,读罢总感觉他在冷静地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文章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如何感动别人的。于是我忙着强调“作文要真”,要有真情实感。强调要善于观察,向生活要素材。强调要注意卷面,认真书写!要……就是没强调要“立纲起草”!高二阶段集中练习议论文的写作,一开始便发现学生所谓的议论文,大都是观点加故事型,说记叙文不是记叙文,说议论文也不算议论文的“四不像”文章。于是我忙着规范文体。学生议论文渐渐有了议论文的样子,问题却又来了,对于一些材料作文,审题开始出现问题,严重者跑题,偏题是普遍现象。于是我又忙着找材料,大讲特讲审题技巧。对于一些话题作文,学生不会展开,打不开思路,于是我又忙着“兜售”网上贩来的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抽象,作文要小切口、深议论;忙着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与大家一起联想与想象。忙着……但就是没硬性强调,要求学生作文前一定要拉纲。我也曾说过,是一带而过地说,议论文写作前最好要拉拉纲,痛批过拿到题不假思索就写,“跟着感觉走”写到哪是哪的错误现象。但我从没拿出一节课来进行“立纲起草”的训练。由于我思想上的不重视,学生也错误地认为拉不拉纲无所谓,拉也是浪费时间。自然由于我没刻意强调、未实施检查,写作中学生会不会去列提纲我也不得而知。除了后来高三临近结束时,时间较紧,综合训练时不要求学生全篇写出来,只要求学生拉出纲来给我看看。从今天的两节视频课“议论文的立纲起草”及专家的点评中,我才领悟到“立纲起草”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又翻看大学时的文学理论课本,意识到写作三部曲“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中“胸中之竹”对应的“立纲起草”有着不可逾越的桥梁作用。反观我的作文教学之路,确实是走了不少弯路,我手忙脚乱,费力不少,却收效甚微。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定要与学生探讨“立纲起草”的重要性,“立纲起草”立什么?怎样高效拉纲?前面说过“立纲起草”是艺术构思过程,包含复杂的思维活动,而非简简单单地涂抹几个字来敷衍了事。要列纲就要列出效率来,要么别列。首先学生拿到题目,细读要求,是对应“眼中之竹”,由“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之间要进行复杂的“胸中之竹”的思考过程。眼中看到的竹的形,竹的神,整体的竹,细节的竹,心中思考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要突出什么,是泼墨、工笔、写生、还是写意等等,做了通盘考虑,便有了“胸中之竹”。相应地写作过程“立纲起草”应包括:1.读题审题,确定写作中心。

2.发散思维,通过联想与想象,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古今中外的人,古今中外的事,拉网式呈现所有自己所知的与上文确定的中心相关的材料。

3.聚合思维,选取确定自己最熟悉、最好写、最有可能写好的材料,确定文体,并思考拟定一个既能体现中心有能吸人眼球的题目。

4.布局谋篇,各就各位。文章如何起承转合,事理事例如何妥善放置,宏观上的大致结构一定要有。

有了“胸中之竹”,有了总体构思规划的提纲,“手中之竹”的呈现便会顺手很多,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写作过程的涂改自然也会大大减少,卷面跟着也会上去。虽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有时会有灵感散现,提纲中的内容会做局部调整,但也不影响大碍。可见,“立纲起草”的三五分钟背后,包含着高密度极复杂的思维过程。一纲在手,通篇在胸。养成“立纲起草”的良好习惯,学生会受益终生!

 

 

史先慧

【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桥梁--也谈立纲起草(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山涛01-27

大班竹鼓《新年到》03-18

竹影的教学反思03-10

《竹石》的教学反思03-22

竹影教学反思02-15

竹石教学反思04-22

《竹影》教学反思04-09

《胸中之竹》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04-14

《竹》教案03-20

《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的“之”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