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讲义之二(高三必修教学案例)

时间:2022-04-14 18:20: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写作讲义之二(高三必修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写 作 操 作

高中写作讲义之二(高三必修教学案例)

一、写前准备

                            1、审题:

近几年作文主要在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中徘徊,在没有更好的方式的前提下,这两种作文仍是今后的主流。另外还有(1)命题作文(2)题意作文 

①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2000年-2004年的形式,话题作文应注意的是:    1、明确话题的含示。如“诚信”一定是人与人交往中的诚实、守信,应强调的一定发生在交往时人所应具有的品质。“心灵的选择”一定在一种选择,而且是人内心矛盾冲突后的选择,而不是中国革命的选择,也不是选拔干部等等,体现的是主体内心矛盾冲突后作出的一种抉择。    2、审题范围。有些话题作文是有范围要求的。如“诚信”只在诚信的植架内。如“假若生命有轮回,你选择怎样的生命方式”。前面一个假定的条件不可违背,然后才谈对生命方式的选择。而有人大谈生命轮回不科学,生命只有一次,显然就违背了话题。     3、注意话题内部的隐含信息。如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是一个关系类的不确定话题,不像“诚信”那样你可以直接谈诚信,必须弄清二者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是否影响认识,为什么只有将这些话题搞清,你才能很好地完成这篇文章。    4、注意提示语。如“感情的亲疏与认知关系一文说”,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明显是限定的话题的中心,你必须在文中回答出有无关系,如何体现这种关系。    另外最后要求:①必须在话题内。②字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这些限制在作文中必须满足,超出范围的是离题,打入四类卷中。“文意自定”,即必须回答出有无关系。“文体自选”要求你选定一定的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题目自拟,要求你不能用人家原先的题目,不少于800字,若少则扣分。有的是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则诗歌、戏剧类形式不能使用。

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简单,命题者一般不为难,学生回答是什么,重在考察 学生如何将主题表达好。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②材料作文。

随着话题作文的加深,一种好的形式也走到了尽头。近几年作文又有回归,回到材料作文上来。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如2005年湖北卷“入乎其内故能观之,出乎其外故能高致”一文,即强调入与出的关系,再分析即可得出入即微观而进入事物内容,深入了解事情的本源“出”即走出事物,以宏观的形式把握事物的走向趋势。这才是作文的重心,当然如果能抓住全面看问题或善于论述出与入的关系,也算符合题意。

材料作文审题应注意:

(1)若材料是写人的,可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根据性格来提炼观点;

(2)若材料是写事的,应弄清事件的意义,根据其意义来提炼观点;

(3)若给的材料是一些现象,要分析其现象的本质,根据其本质来提炼观点;

(4)若给的材料是结果性的,要分析其结果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来提炼观点;

(5)若材料是寓意型的、象征型的,要通过材料抓住寓意,根据寓意来提炼观点。

一、整体把握材料,特别是对材料读后的感性认识 ,    如1、“画蛋”而知达芬奇多年如一日的画蛋作文起,终成宗师。多年如一日--勤奋、持之以恒,由画蛋而成宗师--基础的重要性。   2、夹竹桃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原产东印度。此花开放时间久,花色艳夺目,且容易成活,随便折一枝插入土中便能生长。过去我们许多公园和庭院中都种有此花,繁花满枝,笑脸迎人,煞是好看。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叶、茎、花都有毒性,花的香味闻多了也会使人头痛。   这个材料至少有以下寓意:①应全面的认识事物。②谨防披着羊皮的狼。③顽强的生命力。④应大胆创新,让夹竹桃为人类服务。这几个题意中又以第一个最为全面。

二、注意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如2005年高考题,出和入反复出现,且王国难论述了入的好处与出的妙处,因而可以肯定的说本文就是论述出与入的关系,且必须是又出又入,能入能出。

三、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多问一个为什么。如挖井这幅漫话,挖井人多次快挖到水时都说这里没有水,为什么?一是缺乏毅力;二是没有科学的精神,那么这二个题意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我们应表达的题意。①巴豆,据南朝中医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药性最能泻,但李明珍试用的结果表明,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反而能治好慢性腹泻;剂量大了才会引起严重腹泻。

李时珍为什么能推翻引说?①大胆怀疑。②寓于实践。③大胆创新。巴豆数量多与少说明什么?④恰到好处。⑤正确处理。这五个方面则是我们写作时的题意。

四、注意材料后半段话题。材料作文的寓意一般不会明确示人,而材料后半段则往往是寓意所在。古时候,夫妻俩开了个小酒店,生意兴隆,终日座无虚席。一日丈夫出门办事,一去一月有余。刚到家,妻子便喜形于色地告诉他:“你走这一个月,我多挣了十两银子。”丈夫问是何故,妻子说:“我每天都往酒坛里兑水。”丈夫听了,顿足长叹:“坏了,你把咱酒店的生意全卖了!”从此,酒店的生意日渐萧条,不久便关了门。

丈夫感到事情不妙为什么?①不讲诚信必害已。②害人之心不可有,不义之财不可得。③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反过来对待你的,而谈以真心、以爱心对待关怀人。

五、有些材料作文给了命题,则应重视命题中同语的关系。①单个词语不能误解。如诚信,有人谈忠于党,忠于人民,显然离题。2005年题中出现了宇宙人生的词语,有人不理解,大谈站在宇宙看地球。②偏正短语一般来说,中心词是落脚点,修编语是过程,心灵的选择,一定要写出心灵的斗争过程,“美丽的人生”、谈人生但如何美丽或通过什么可看出美丽。③动宾短语。则应体现过程的完整性。如追求美丽,许多人写一个人的美丽不在外表而在内心,他写的是什么是美丽,而没有体现出追求美丽的过程或者议论出为什么要追求美丽怎样去追求美丽。④关系内短语则应回答出二者各自的好处,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如出和入必须写出为什么要入(出),如何才能做到入(出),如何正确处理入和出的关系。

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则应体现出二者有无关系--为什么这样认为--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做。

云:材料作文要求联系实际。“实际”并不一定仍要是自身经历过的生活,社会实际才是最好,但必须联系实际,其实论说之中的例证就是实际。

七、文体选择,题目、字数等与话题作文一致。

近几年,材料作文在材料后又跟着给定了一个题目或写作范围,我们将二者放在一起做一个分析,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⑴: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

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如:话题“脸”(05江西)

    ■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一部“脸”史;请你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

    ⑵: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

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必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对象的角度添加:

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语----(我,妈妈,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原因的角度添加:

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添加:

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

■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

   ⑶:关系型话题的立意: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一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 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雹迫嗣强次侍獾姆椒ā⒔嵌炔煌;③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 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

 

杨长荣

【高中写作讲义之二(高三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联想与想象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之二04-28

学会想象与联想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计划03-04

让学生快乐写作文--作文教学案例04-14

教学反思案例03-01

肖培东:一波四折教雨果的《报复》 教学案例(高三教学案例)04-14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写作教学设计)04-14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