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2-04-14 18:23: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编号           姓名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

【解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1-3段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享受学习的乐趣。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

【自学互学】

一、自主学习: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1、背景材料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秦晋围郑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2、自主学习检测

(1)、背诵《曹刿论战》,并说说其内容和和写战争的突出特点。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qué)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失其所与,不知

B夜缒而出,见秦伯     使杞子、逢孙

C才美不外现           秦伯说,与郑人盟

D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

A、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夫晋,何厌之有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A、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微斯人。吾谁与归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E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找出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A展示)

(1)词类活用(3个)

①夜缒而出        ②越国以鄙远                 ③既东封郑

(2)特殊句式(3种)

①阙秦以利晋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以其无礼于晋

(6)、① 本文主要人物是谁?  

② 本文主要事件是什么?  

以上两问可从题目进行分析 

二、合作探究

(一)、朗读展示:

1、学生自渎: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集体朗读。

(二)合作探究(含自主学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

1、 “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什么意思?(C展示)

2、导学第一段

(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B展示)

①.且贰于楚也

②.晋军函陵

③.以其无礼于晋

(2)、翻译第一段:

(3)、请归纳本段大意,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C展示)

②.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B展示)

3、导学第二段

(1)、重点掌握以下词句(B展示)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无能为也已

③、是寡人之过也

(2)、翻译第二段:

(3)、请归纳本段大意,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B展示)

②、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A展示)

4、导学第三段

(1).重点句子翻译:(B展示)

①、敢以烦执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夫晋,何厌之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2)、请归纳第三段大意,并思考以下问题。

1、烛之武能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说秦的结果如何?(B展示)

2、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其中哪一点最关键?(A展示)

【限时训练】

一、课内训练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晋军函陵              2、且贰于楚也  

3、辞曰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邻之厚,君之薄也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二)翻译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有?

(三)熟读并力争背诵1-3段

二、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 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外内弃之 弃:厌弃         B、不亦诬乎 诬:荒谬

C、焉用文乎 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 田:田地 

2、 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①禄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3、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 

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4、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 

A、 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 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 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 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5、、对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诱导儿子追求名利。 B、考验儿子是否坚决隐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写介母是个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人。 

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译文:---------------- 

②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③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④ 译文:--------------- 

第二课时

编制:杨帆 苏卫东     审核:             分管领导:          使用时间:          

【解读目标】

1、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第4段文言实虚词“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提升文言文翻译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宾语前置句的判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积累文言实虚词,丰富自己;感悟分析人物性格,成长自己。

4、重点难点: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分析人物性格,成长自己。

【自学互学】

一、自主学习:

1、复习

(1)检查背诵

(2) 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根据下列提示的重点字词,疏通课文: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以乱易整不武

3、重点句子翻译: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链接: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6)、 吾其还也

链接: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①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②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③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⑤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学案上未解决的问题)

(一)、导学第四段

请归纳第四段大意,并思考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B展示)

(二)熟读文章,结合课文内容,试归纳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A展示)

(三)、熟读文章,结合课文背景与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烛之武这一中心人物的认识。(B展示)

2、 课外迁移 

佚之狐知道烛之武很有才能,为什么以前不推荐给郑君,而在国难当头才想起烛之武?(A展示)

(五)熟读文章,结合课文内容,试谈谈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A展示)

(六)、知识梳理

1.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2.通假字 

  ①今老已,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3.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4.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⑧(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⑨子亦有(何)不利焉 省略句 

 5.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限时训练】

(一)课内训练

1、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有误的一组是(  )

A.汜(fàn)南        缒(Zhuì)       越国以鄙远(当作边邑)

 B. 君之薄(bó)也    共其乏困(gōng,供给)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C.朝济而夕设版焉(jì)   秦伯说(yuè)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D.阙秦(jué)            逢孙(páng)、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共其乏困       

C.何厌之有?                     D.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作为)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B. 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C. 晋军函陵 (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D.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B.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家祭勿忘告乃我翁

C. 因人之力而敝之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 夫晋,何厌之有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国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注〕: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②惠帝: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③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④磔,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谳疑狱,立白                                  狱: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部:部队,部下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                 缀:追击

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屯:驻扎

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 (    )

A.①愤甚,百计进攻            ② 铉督饷无乏

B.①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②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C.①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②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D.①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②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而溃,只有铁铉与参军高巍从临邑到济南同盛庸、宋参军等人一起誓死以守。

B.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

C.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又封他为山东参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10.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译文:                                                                                                   

(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译文:                                                                                                    

(二)拓展练习(ABC展示)

写一段能表达人物个性的语言片断,要求 300 字左右。

 

扬帆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08-25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03-03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