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备考三个词:清晰、雅致、深刻(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4 18:45: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备考三个词:清晰、雅致、深刻(苏教版教学反思)

 高考作文是各科试卷中分值最大而且综合性最强的一道试题,因而许多师生对高考作文是既爱又恨。但高考作文与我们所说的文学创作不一样:文学创作是相对自由的情感抒发,可以不受内容、文体、篇幅长短等限制,写起来约束性比较小;高考作文是开放性和规范性并存的一种应试性写作,而且更重视后者的规范性,因为评卷工作要求公平、公正,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很难保证评分的公平公正。既然是这样的一种考试,那么其中也就有一些可成为指导性的规律的存在。为此,在学生备考作文指导中,我以“清晰、雅致、深刻”三个词来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

作文备考三个词:清晰、雅致、深刻(苏教版教学反思)

之一:清晰

清晰,就是作文的行文思路明晰可辨。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毋庸讳言,我们的应试作文,如何让阅卷老师快速把握住你的思路,看清你的文章是至关重要,因为再新颖的题材,再典雅的语言,再深刻的思想,如果文章内部各自游离而不能有机成为一体,或者是段与段之间无序罗列或杂乱堆砌,不仅不能打动阅卷教师,甚至在无形中降低你的作文在教师心目中应有的阅卷标准。那么,如何让文章思路清晰?

1、在记叙类文体中,重点引导学生巧设串联句,具体方法是用句式相同或大致相似的一句话间隔在文章的行文中间,以起到串联全文,提示思路的作用。串联句多是文章的分主旨句或线索句,人们常常喜欢用诗词、歌词、格言名句等,在运用时,一般独占一行,这样醒目、突出,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整篇文章的思路。这些串联句或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如《傲花三弄》中通过“一隐菊”、“二净莲”、“三勇梅”三个事物来倾听来自天际的呼喊,让读者有一种泪盈于心的感动,生成起拨亮我们阳光的智慧。《感受中学生活》中“紧张:生活的主旋律”、“牢骚:生活的小夜曲”、“希望:生活的狂想曲”三个串联句,分别独立成段,间隔在几小部分之间,形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十分严谨。至于递进关系如《甘瓜抱苦蒂--高中岁月履痕》主体部分用“高一,《彷徨》”、“高二,《呐喊》”、“高三,《朝花夕拾》”来结构文章,让高中三年的岁月履痕,深深烙在阅读者的心中。

在记叙类文体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写两例、不雷同”。王大绩老师说过“写两例、不雷同”既是文章结构方式,又是语言和思维方式。“写两例、不雷同”具有多种变化形式,适合考场灵活应用,也便于学生在考场快速构思成文。鉴于前面“巧设串联句”的结构方式,我着重指导学生写两种结构:前后转折式和正反对照式。前后转折式结构常常是欲扬先抑来突出人物的形象进而表现文章的主旨,而不象正反对照式结构的对比鲜明。正反对照式结构如《风起云飞扬》中先写到行进的路程中感受到风的力度和美,然后写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所谓的流行风、时髦风。两相进行对照,用形象的事例提醒读者“在风中,脚要站稳,不要被吹得左摇右摆……尊重自己的个性,铸造自己的人格!”

2、在论说类文体中,重点引导学生在文中进行分论点式的结构。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借鉴之美》在主体部分用四个分论点:“自然之美需要借”、“人生之路也需要借”、“国家发展同样需要借”、“民族和谐,亦要借”。

这种模式最适合考场快速作文,也是简单易学的,因此,我们把它当作议论文写作的重点来训练。但在指导时,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分论点要用一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要注意将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一般是这样要求学生:中心论点放在第一段的末尾,而第一段一般不超过四行半,开头段落太长显得不够精悍;分论点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这种作文指导的重点地方,它是学生思维和语言结合的最佳途径,可以结合语言表达中的仿句训练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分论点工整意谐;可以套用名言或诗句来结构这样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一般控制在15个字以内。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给阅卷老师扣题的印象,如上面的《借鉴之美》中的“借”。为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清晰,分论点的表述尽量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如“转折并不意味着放弃信念”、“转折并不意味着放弃尊严”、“转折并不意味着放弃前进”和上文《借鉴之美》中在主体部分用四个递进关系的分论点:“自然之美需要借”、“人生之路也需要借”、“国家发展同样需要借”、“民族和谐,亦要借”。

当然在训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学生分论点的切割的杂乱和泛化的现象,如“改革使国富民强”、“改革需要打破传统观念”、“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是要付出代价”、“改革不等于盲目蛮干,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显得太过杂乱,也扰乱了整个文章的思路。而“宽容是-种气度”、“宽容是一种力量”、“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沟通”也太过泛化,显得文章在说一些正确的废话,了无新意。这一块是我们作文指导时候的难点,也是关键点。

 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构思,同时适应高考试卷作文纸的结构形式,让文段有一种布局匀称美,作文时要求学生采用“七段、840字”的综合式。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三句话后提出文章中心论点,不超过四行半。第二至五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采用分论点的形式在面上展开,点上挖掘,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纵深的立体感。第六段:反面佐证,论证周全。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用“如果”引出的辨证分析能使论证更为严密周全。第七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回应和升华。 

 3、在安排好段与段的层次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段内层次的安排。段内的层次,包括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之间的顺序安排。这个次序或是逻辑顺序或是时间顺序或是空间顺序或是几方面兼顾来结构句子的组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重视了全文结构的安排,却忽视了每一段段内层次的安排,信手而写,以致语意不连贯,表达不清晰。为此,我们特别强调了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每一段中心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结合课内和课外文章中的典型例子和学生优秀作文中的句群、语段,结合语言表达的训练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揣摸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包括句群、语段的仿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行文思路畅通,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之二:雅致

雅致,就是作文的语言典雅别致。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家秦牧说过:“文学作品的文字,除了要求清晰流畅之外,还要求优美。文字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一篇作文的优劣,除受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众多因素支配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即语言要典雅别致。但是我们也要把语言的规范优美与华丽缤纷区分开来,尤其要与滥饰、晦涩、怪异的不良文风划清界限。语言典雅别致提升的方法很多,指导学生应以简便有效为主。

 1、锤炼词语,讲究质感美。语言的典雅别致,首先来自于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古人诸多苦吟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如:①栀子花的清香拨动了夏天的韵律,也摇醒了农家的早晨。②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③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④外面的世界让我们无法不精彩。以上动词、叠词以及一些让人咀嚼的词语的使用,形象生动,含义隽永,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提升了语言的品位。

 2、选用修饰语,讲究形象美。为了做好这种训练,我们将“燕子飞翔”这四个字进行记叙的方式扩展、描写的方式扩展、议论的方式扩展和抒情方式扩展来训练学生按照不同表达方式运用修饰语来丰富句子的内容,使得句子不至于干瘪、浅白。这几种表达方式的扩展句子依次为: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通过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在每次作文都能有意识地扩写一两句话把它放在文章的恰当的地方。

 3、化用诗文句,营造意蕴美。文章中适当化用一些诗文,借助于前人诗文所创造的意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会收到始料未及的效果。如: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郁达夫《烟影》)或者是在议论文中,如: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文句,恰到好处的用在文章中,自然就增强了文章的意蕴,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4、巧用长短句,追求变化美。文章中适当变换句式,能使文章摇曳多姿,鲜活生动,令人回眸一笑。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长短句的使用一定要和句子的内容和节奏结合起来,否则会破坏文章的整体协调美。

5、巧借名人文句,讲究内涵美。名人的诗文句是文化的积淀,传统的承继,适当地引用会让文章增添它的内涵美。如:《草叶》的芬芳,让我们沉浸于博爱与完美中;《飞鸟》的翱翔,让我们融化在哲理的真诚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让我们对忧愁多了一份感悟;“人间万代皆如此,一代虽死一代生”,又让我们对未来添了几分希望……当我们抚摩着这一个个精致的符号,领略着这一朵朵思想的火花,藏在心中的欣喜与哀痛,宁静与不安,都悄悄汇聚着,凝成心灵的骨朵,慢慢成长着,直到绽放出充满睿智与真爱的辉煌。在文字的引导下,我们每一点心绪都像火中的凤凰,尽情地燃烧着,又在灿烂的火花中获得涅槃。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作品和诗句引入到自己的句子中,根据典故又进行了创新,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厚度的句子。

当然,想要使自己的语言典雅别致起来,技巧仅仅是末技,真正的是自己的语言文化的保有量。“十七岁的阅读是四十岁以后的享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惟有如此,写出的文章才会如内涵丰润,令人回味良久,不忍释手!同时,要做到语言典雅别致,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格式、标点。写文章,字要写工整,字迹潦草难于卒读的文章,还谈得上什么典雅别致呢?还要不写错别字,因为一字之差表意上很可能差之千里,也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严谨的印象。同时,文章的格式一定要正确,尤其是应用文,格式上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也是阅卷作文评分的硬伤。标点符号是文字表达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帮助显示句子的结构、词语的性质以及作者的情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是写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而且是文章做到语言典雅别致的必要条件,有时一个标点符号可以制造出文章的一个亮点来。

之三:深刻

深刻,就是文章的立意要准确新颖,立意一新颖就会给人以深刻的感觉。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48回中,借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的情节,提出写诗作文“第一要紧的是立意”的观点,概括了前人写作的基本理念。立意要准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准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准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这是应试作文的第一要义,写作时任何人宁可不要新颖也不能不要准确。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要遵循哪些途径呢?

1、以旧出新  “新”与“旧”是相对的,新题材时间一长,写的人一多,也就变成了旧题材。把旧的题材写进文章中不加以变化,缺乏新意,说着一些正确的废话,就不能吸引别人了。如何使自己的立意常写常新?这需要我们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在别人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如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某大学的一年级,在第一堂哲学课上,讲台上放着两个柄长一米多的勺子,还有一盆水。老师拿起一把勺子微笑着对大家说:“如果让你们用这种勺子舀水喝,你们能做得到吗?”“能。互相喂着喝啊。”学生们一致回答,因为他们都多多少少看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请大家表演一下好吗?”老师说完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两个同学拿起勺柄,很认真舀满水,小心翼翼地往对方嘴里送。但是勺柄太长,很不容易控制,喝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还洒了对方一身水。“看得出来,你们的阅读范围很广,也都知道互相帮助的道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喝水呢?”老师无不遗憾地说。

只见老师拿起勺子,他没有像同学们一样拿起勺子的末端,而是轻轻拿起靠近勺头的部分,很轻松地舀起一满勺水,全部喝了下去,一滴也没有洒。

“如果你们没有看过或听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也许你们会和我一样自己喝到水,为什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们反而做不到呢?”

同学们愣住了。老师接着说:“无论别人的思想是多么深刻,多么先进,你们也只可以自己去学习、去借鉴,但决不能用别人的思想来代替自己的思想。只有自己亲自掌握、体验的道理,自己再来运用,才不会出错。”

2、破常出新   这里的“常”指我们生活中固定下来的旧有的道德常规和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在旧有的常规中积极迈出一步,并在文中阐发出令人信服的道理,那么阅卷老师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如这样的材料:

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他代表单位去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他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

有的应试者神神秘秘地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十减一等于二十,那是金融;十减一等于一百,那是贿赂。”

只有一个应试者说等于九,但还有点犹犹豫豫。问他为什么,这个应试者说:“我怕照实说,会显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然后,他又小声补充了一句:“对获得一份好工作来说,诚实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武器。”

结果,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听了朋友的故事,问他为什么出这样的问题。朋友说,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

3、角度出新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见解新颖的,它是要善于从最佳视角去进行说理,进行入情入理的阐发。它或从正面,或从侧面,或从反面,巧妙地揭开问题的一角,让人窥见事物的全部真相,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快感。它的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如:

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4、同中求新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如: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和以往不一样的新的意蕴。在备考作文的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新颖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而这种描述和深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老师对于“深刻”这个环节也只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总之,在目前这种应试氛围极其浓厚的环境中,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一条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写作分数的路径,分数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硬条件,没有了目前的分数,哪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呢--仅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

 

张广银

【作文备考三个词:清晰、雅致、深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04-21

《三个好伙伴》教学反思04-28

《写作 思路要清晰》教学案04-14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2-18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04-27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1-20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精选8篇)03-03

《三个儿子》语文教学反思04-14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01-26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