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生活,品读生活,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8:50: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复活生活,品读生活,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论文)

  内容提要:

复活生活,品读生活,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分析课文,只见课文,不见生活。这种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陷入困境:越教越找不到出路,越研究也越研究不到出路。目前已不是分析课文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分析课文的问题。根据时下的局势看,不彻底改变教学方式,是不能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的。因此,我把分析课文改为分析生活,把课文当作生活来学习,把繁琐复杂的课文分析变成品味生活享受生活。从字词学习到文章内容和写作,都从生活出发,复活生活,感悟生活,品读生活,分析生活。此法简便有效,好像平地一声春雷,给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完全摆脱分析文章的任何羁绊,使语文教学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关键词:

复活生活、感悟生活、品读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驾驭生活

正文:

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文教学。如何理解课文内容,传统教学的方式是老师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学生听讲。这种方式有两个问题,一是只见课文,不见生活--老师只分析课文,很少触及课文反映的生活,学生只理解课文,只理解语言文字,没有品味课文反映的生活,没有体味语言文字反映的生活。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通病,严重束缚了语文教学的手脚。可惜的是,这种状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语文教学的隐形杀手。二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方式。这种老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只接受现成结论,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教学形式方面的问题,被引起高度重视,因而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张,但实际教学中自主变成了自流,合作变成了表演,探究变成了摆设。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是自主合作探究改变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形式,没有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依然是就课文分析课文,就课文讲解课文,没有感悟品味课文反映的生活。要知道,生活是课文的本源,课文来源于生活,那些只分析课文不品味生活舍本逐末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凑效的,是必然受到客观规律惩罚的。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不要把课文只当作文章来学习,而要把课文当作生活来学习,创建阅读课文就是阅读生活,理解课文就是理解生活,学习课文就是学习生活的教学体系,把繁琐复杂的课文分析变成品味生活享受生活,让课堂内容改革和课堂形式改革两者有机结合,走出分析课文的阴影,打破分析课文的枷锁,放开语文教学的手脚,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出困境。

那么,我们怎样阅读课文,感悟生活,把课文当作生活来学习呢?

多年来,我一直研究语文教学,终于摸索出一种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此法本着以生活为中心的理念,围绕“生活”二字组织语文教学,安排课堂教学过程,通过理解生活来理解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写作,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铺平了道路,因为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不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就不会听说读写,就不会生活,不会驾驭生活,不会做人。这样阅读教学就能为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并行不悖,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体化。下面具体说说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1、对应生活,学习词语,从学习字词起就开始复活生活感悟生活品读生活。具体做法是把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激活生活体验,再参照词语解释把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必须和词语解释不同)说出来自己“解释”一番,感悟生活,并判断自己“解释”是否准确。这样学习词语就不再只见词语,不见生活,不需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如学习“月朗星稀”,先引导学生把“月朗星稀”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激活生活体验,激活学生心灵,再参照解释“月亮明亮,星星稀少”用自己的语言把“月朗星稀”的情景说出来自己“解释”一番,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并判断自己“解释”的准确性。这样对应生活创造性地学习词语,不需记忆词语解释却胜过记忆词语解释,因而不再枯燥无味,相反其乐无穷。这是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对词语学习的改进,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是通过想象联想,复活课文反映的生活,感悟生活,品读生活,分析生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养成复活生活品读生活的习惯。具体做法是: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预习,提出两个预习问题“课文反映什么生活”和“课文怎样反映生活”,要求学生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再现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把课文诠释成生活,把课文当成生活来阅读,品味课文反映的生活,然后在课堂上分别交流探究这两个问题,对话生活,交流生活,让课堂沉浸在生活的气息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写作教学铺平道路,让阅读教学直接为写作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下面通过《孔乙己》的教学实例,看看这种崭新方法是怎样完成课文教学和怎样取得这些效果的。

教学时,学习字词后首先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复活课文反映的生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并在课堂上交流。通过交流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反映的生活,理解课文。其对话交流要点预设如下:课文反映孔乙己科举失败不能进学却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好喝懒做自欺欺人的生活情景;课文反映孔乙己到处被人嘲笑被人欺凌被人摧残的生活情景;课文反映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情景,反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对整个社会造成深深毒害的情景,反映作者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深刻批判的情景。这些情景就是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不同的是:思维方式不同--以感悟生活的方式来取代分析课文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效果不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不再只是接受现成结论。

交流探究这些生活情景后,还可追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具体感悟文章反映的生活,具体品读文章反映的生活,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层次。如孔乙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孔乙己几次来到酒店,每次到店时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情景怎样?孔乙己教“我”写“茴”字的情景是怎样的?邻居小孩哄抢孔乙己茴香豆的情景是怎样的?丁举人打折孔乙己的腿的情景是怎样的?孔乙己悲惨生活的根源是什么?这些生活情景弄清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也就不言自明了,不必灌输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给学生。这样教学为什么还能促进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呢?因为感悟生活品读生活理解课文时,学生能看出作者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水平和方法,所以能促进学生学习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如果不提生活,怎么看到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呢?又怎么学习呢?可以说,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只是初步的,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才是终生受用的,才是写作所不可缺少的。单凭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的效果是最高层次的。   

3、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之后,就应探究“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写作,学习课文表现生活的方法。根据学生课堂交流发言,就可以看出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的优越性。师生交流《孔乙己》反映生活的方法如下:1)课文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来反映生活的。这是小说反映生活的基本方法。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是封建科举教育的牺牲品。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却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作者借助这个形象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和封建社会,反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对整个社会的毒害至深。教学到此时,老师先追问学生:课文是怎样塑造典型人物反映生活的?接着探究后请学生回答:作者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反映孔乙己穷困潦倒、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生活。第二次追问:孔乙己外貌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学生回答和分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外貌很典型,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的贫困潦倒和好喝懒做。第三次追问:孔乙己说话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请学生回答:“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透露封建教育的陈腐,反映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最后追问:孔乙己哪些动作神态给你印象最深?学生探究后回答:他第一次到酒店“排”九文大钱,最后一次“摸”四文大钱,他教“我”识字和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动作和神态等。 2)、课文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反映生活。提到这个方法时,老师就追问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学生探究后请学生回答:一是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对比,反映孔乙己穷困潦倒、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二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孔乙己与获胜者丁举人的对比,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三是邻舍孩子与大人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对比,反映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和仁爱而变得冷漠无情。总之,这篇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很耐人寻味,但不必面面俱到再说了。

也许有人说,所谓反映生活的方法其实就是课文的写作方法,但我认为反映生活的方法这个提法更科学,让学生产生写作表现生活的意识,形成写作表现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学习写作,促进阅读写作一体化。相反,只见课文不见生活的课文教学法只提写作方法和写作特色,不提反映生活的方法,使学生产生一个特大的误解:好像课文是作者闭门造车主观臆断的,不是创造性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结晶。这严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反映生活的习惯,不利于学习写作,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致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离开来。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点对点迁移运用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一般课文教学到理解写作方法为止,很少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虽然偶尔有仿写和续写,但没有具体指导运用哪一个写作方法,更没有指导学生反映生活,阅读和写作联系不紧,甚至完全脱离,分立炉灶,大大增加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难度。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极力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要求学生写作反映生活,因而帮助学生准备好了写作内容,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不再为“写什么”而困扰。同时,复活生活品读生活教学法采取点对点迁移运用的方法训练学生写作,极力主张运用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反映生活,极力注意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因而学生有现成的写作方法运用,不再受“怎么写”的问题困扰,写作得心应手,不再苦恼重重。如学习《孔乙己》,我根据课文特点,选定课文塑造典型人物表现生活的方法进行点对点迁移运用,要求学生通过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反映生活。题目是《最幽默的老师或同学》,反映某老师或同学的幽默,把某老师或同学幽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映出来。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把生活中幽默的语言、动作、神态特点把握住,集中几个幽默人的特点到一个人身上,就形成幽默的典型形象了。文章可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围绕“幽默”展开,文章语言要诙谐有趣,让人在笑声中产生深刻的思考,受到有益的启示。再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后,我要求学生点对点迁移运用对话的方法反映生活,收到了传统教学无法想象的良好效果。总之,长期运用点对点迁移运用的方法训练学生写作,能把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传统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写作不再苦恼,老师教学也不再苦恼。

纵观整个复活生活品读生活的教学过程看,此法很简单,只要把“课文反映什么生活”和“课文怎样反映生活”两个问题探究清楚,课文的主题、结构、写作等问题就能自然搞清楚(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文言文等都行),还能解决语文教学脱离生活、枯燥无味、阅读写作分离、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开明出版社 1995年9月第一版。

2、《中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一版。

3、《有效备课》(初中语文)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4、《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二版。

5、《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年5月第一版。

6、《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二次印刷。

7、《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第一版。

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

9、《教师的教学技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4月第一版。

10、《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长岗中学 邮编:231512 邮箱:changjiang001@heah.net

电话:15256217539 

张为民

【复活生活,品读生活,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让语文回归生活大课堂(教学论文)04-14

生活初中议论文10-16

慢生活议论文07-13

享受生活议论文11-04

生活需要宽容议论文10-26

生活快与慢议论文10-03

议论文:生活需要挫折08-08

生活需要挫折议论文08-09

生活需要宽容议论文11-12

生活教学总结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