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商隐诗朦胧美(教师随笔)

时间:2022-04-14 19:13: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李商隐诗朦胧美(教师随笔)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与杜牧齐名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几乎一生都处于党争和爱情的漩涡之中,形成了感伤抑郁的个性,这对他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浅析李商隐诗朦胧美(教师随笔)

    李商隐的诗作主要有咏史诗、政治诗、无题诗几类,内容丰富,追求一种密丽浓艳之美。他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等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深受杜甫影响,并在语言上吸收齐梁诗的特点,集众家之长,开创了托兴幽远的朦胧诗。

    李诗的朦胧美首先是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特别是其《锦瑟》一诗,其题旨有恋情说、悼亡说、咏物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因诗中所咏是诗人“思华年”时藏于内心深处的当时已“惘然”的东西,别人无从知晓,它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是一种可以体验、感受,却又空灵飘渺的意境。

    李诗的朦胧美也表现在字句之中,以无题为代表,这类诗歌取材广泛,情意绵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因此,他的某些诗句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解释。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描写失恋悲哀,因涉及爱情而写得含蓄蕴藉。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诗人与恋人之间的情深意笃,致使他们分别时的痛苦远远胜于相见无期之思,透出缠绵之情。而末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借神话传说来表达诗人对恋人的相思,正是失望中的这一线希望,使得读者能从这些诗句中深深地体会到诗人刻骨铭心的爱恋。

    李诗在结构上的回环往复及时空交错也造成一种虚幻朦胧的境界。这种独特的朦胧之美当首推《夜雨寄北》,全诗在时空上从今宵此地(实景)写到他日彼地,再回到今宵此地(虚境),并通过叠词叠句循环,使理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半是悲哀,半是温爱,隐晦含蓄中透露出真挚而热烈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李诗的某些诗句能够独立使用正是由于它的朦胧含蓄使得诗句能够在诗的整体上脱离出来有了更为深广的内涵,能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句,不同遭际的读者在面对这些诗句时,结合到自身的经历与幽思便会生出多种不同的解答。而这些诗句若放到诗歌整体之中,往往又给人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李商隐朦胧诗的朦胧中多渗透着一种感伤情调,我想这大概与诗人的经历遭遇有关。诗人少年时生活艰苦,后又卷入党争的漩涡之中,爱情上亦不如意,虽有妻子王氏的相知相爱,而王氏却不幸早逝。于是,诗人的多数作品中便不自觉地融入了实事身世之感,这些在当时均不便明言,诗人便只好隐约含蓄地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李诗在朦胧中带有了几许伤感情调。

    我认为李商隐的朦胧诗虽能给人回味无穷的美感,但他有的诗却因过于含蓄而显得晦涩难懂。当然,我们也不能因这些细微的瑕疵而全盘否定李诗的朦胧美,其诗中独特的朦胧之美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所接受和学习,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景椿

【浅析李商隐诗朦胧美(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浅析《白蝴蝶之恋》的朦胧美与空灵美04-14

李商隐的诗04-14

朦胧亦美(网友来稿)04-14

北岛诗歌导读(朦胧诗)04-14

漫谈北岛朦胧诗的特征04-14

诗的色彩美(教师中心稿)04-14

美,需要塑造(教师随笔)04-14

距离之美(教师随笔)04-14

艾青诗的忧郁美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