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备课参考(选修备课资料)

时间:2022-04-14 19:20:3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子夜》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子夜》备课参考

《子夜》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一、主要情节与主题

《子夜》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重印四次。它的完成标志着茅盾创作的成熟,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实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从纵的方面来看,是吴荪甫为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地经营他的庞大的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何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所击败。从横的方面来说,有内地乡镇土豪劣绅曾沧海、冯云卿的没落,农民的暴动,工人的罢工,交际花的活动,青年男女的恋爱……作品牵涉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众多头绪。可以说,小说的构思是宏大的,它围绕着中心事件,把复杂万端的人物、情节,包括中原大战、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投射在中国的阴影,以及买办、投机者、军官、知识分子、资本家、工人等一并浓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衰史,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和统治阶级多重压迫下必然失败的悲剧命运。作者曾这样叙述他写作《子夜》的动机:“1930年……正是中国社会论战进行得激烈的时候……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1930年半殖地的中国不同于18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当时,他们的出路是两条:(一)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二)与封建势力妥协。他们终于走了这两条路。”

这种创作意图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构成了小说的写作基础。在客观层面上,《子夜》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有抱负、才能出众,具有现代管理经验与雄心壮志,一心为民族工业而奋斗的资本家形象。但在主观层面上,作为左翼作家的茅盾显然无意把吴荪甫塑造为一个“英雄”,反而对吴荪甫这样的民族资本家,明显地持一种贬低和道德丑化倾向。如写其相貌,有意采用了“紫脸多疱”,一生气,这些紫疱就“冒气”等缺乏美感的夸张语词。在写他“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之后,惟恐读者误会似的连忙添加一句倾向性极强的判断语:“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写他的表情,翻来复去只有一个词“狞笑”。在小说情节的安排上,则着重突出他“无可避免”的失败,而对能体现他能力和魄力的一系列事件,如构建“双桥王国”,赢得朱吟利的丝厂,收购八个小厂,在公债市场上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斗智斗勇,则尽量侧写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少有正面的细致刻画。作品浓笔重绘的多是主人公事业的曲折艰难、心情的焦躁沮丧、经常的绝望和不甘的挣扎。小说还多处强调吴荪甫对工农运动的仇视,陷入绝望时的“兽性大发”,以此种事件所昭示的“道德污点”,加强对这个人物进行批判和贬低的正当性。但另一方面,形象大于思想,当人物按照自身的性格逻辑、生活按照自身的本来面目出现时,就显示出与作家的倾向性相悖的另一面,吴荪甫成为一个使读者同情偏爱的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这样两种相互冲突的价值立场始终同时并存于小说文本之中,这对小说主题的统一性不能不说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二、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塑造

《子夜》人物众多,但最富有光彩的中心人物无疑是吴荪甫。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人”形象,是个有胆识、有手腕、有魄力又懂经营之道的“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一个与旧的封建阶级完全不同的民族资本家形象。他不再因循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老路,而是崇尚“实业救国”,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兴办民族工商业。他曾游历欧美,受过西方现代价值观念和科学知识的熏陶,向往中国也能顺利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书中写得最动人的地方无疑是他为发展民族工业呕心沥血、顽强奋战的场面。在故乡双桥镇,他创办当铺、钱庄、油坊、电厂,梦想着使那落后的农村乡镇变成一个工业发达的城市。在上海,他开办了实力雄厚的丝厂,同时还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志如孙吉人、王和甫等组建信托公司,借以摆脱帝国主义财团的控制,扩充自己的实力,发展民族工矿企业。他们希望他们生产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套鞋,能进入全中国的穷乡僻壤,给那些新从日本移植到上海来的同行业工厂一个致命打击。不仅如此,这一人物还是我们民族向来缺乏的“铁腕人物”。他有着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为了事业和理想,敢于不惜一切代价与各种困扼他的环境和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血战到底。作品一开头,就把他投入到“三条火线”的夹击中,写他的魄力、才干,不愧为一名运筹帷幄的大将:面对农村的损失,他决定将残余的资金转入城市;面对工厂的暴动,他选派了干将屠维岳,使之得到暂时的平息;面对赵伯韬的威胁,他组织了益中公司来抗衡。赢得朱吟秋的丝厂,收购八个小厂,在公债市场上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斗智斗勇等一系列事件,都充分显示了他大刀阔斧的魄力和过人的才智。在政治局势动荡混乱,帝国主义买办又企图扼住他的喉咙的极端逆境中,他有过动摇惶惑、苦闷沮丧,但他决不投降,在生活上,他不贪图物质享乐,他的心中只有事业,为了事业,甚至忽视了家庭,冷落了妻子……

然而这样一个人物却“无可避免”地失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那么到底是谁打败了这样一个本应成功的人?他的失败在当时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又有着怎样深长的意味?茅盾通过小说告诉我们:他生不逢时。发展民族工商业首先面临着来自现实的层层阻力。发展民族工商业需要安宁、理性、有秩序的环境,但这群民族资本家所处的时代却是如此地混乱。战争、内乱和骚动不断地侵扰着他们,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只能在充满暴力、欺诈和腐败的无序状态下蹒跚行进。连年的军阀混战,政客们的争权夺利,使吴荪甫们生产的国货无法正常运出和销售,工厂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和商品倾销也是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大因素。作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从近代以来就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侵略的对象,中国的民族工业始终只能在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特别是1929年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危机,缓解国内矛盾,帝国主义以商品倾销为手段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政治的软弱使中国的进口关税形同虚设,大量外国货低价倾销到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火柴厂老板周仲伟尽管手腕灵活,为人精明,但在瑞典和日本厂家的冲击和压制下,也只能将工厂卖给日商,自己重新沦为买办。像吴荪甫这样一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精英人物,“铁铸的人儿”,在有美国资本做后台的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和日本丝织厂的双重挤压下,也只能面临着失败的命运。

从内部而言,吴荪甫自身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矛盾。封建性和软弱性是他性格的主要缺陷。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上,他都坚持“他必须仍然是威严神圣的化身”,习惯于把自己的专横意志强加于别人。兄弟姊妹的事情,都要由他来决定才行。这封建专断的一面充分暴露了这个所谓的“逆子”与其父吴老太爷内在的精神联系。另一方面,民族资本家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阶级,在与有帝国主义撑腰的买办资本家斗争的过程中,他不能不经常感到自己在经济与政治上的孤立。这种先天的软弱性影响到他的性格与心灵,使他经常惶惑绝望,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公债市场,当他与赵伯韬拼死一搏而遭惨败时,他虚弱、颓废,甚至企图自杀。另外,作为资本家,吴荪甫还有压迫者的一面,他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依靠军警与流氓镇压工人的反抗运动,骂红军是土匪……他的性格充分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这一形象艺术地表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不会得到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也正是作者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初衷。

可以说,吴荪甫这一人物是复杂的,他所带给我们的阅读感受也是复杂的。他的软弱和专断让我们反感,但他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让我们感动。因此,他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命运让我们同情。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无疑大大突破了当时文学单一化的描写,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三、艺术成就

1.结构

《子夜》的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繁多而又纵横交错。小说深广的社会内容和约八十个人物都集中在两个月的时间、34万字的篇幅中加以表现,情节安排十分紧凑,而且做到了波澜起伏而又有条不紊。小说一开始,借助吴老太爷的葬礼,作者就让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露了面,同时又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后面几章以吴荪甫的事业为轴心,几条线索同时推进,经纬交织地形成了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同时,作者又善于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发展阶段,运用虚实结合、对比映衬、伏笔照应、首尾勾连、前后呼应等艺术手法,来巧妙地安排情节,做到既有惊涛骇浪,又有涟漪微波,节奏有急有缓,抑扬结合。

《子夜》在整体结构上采用的是《红楼梦》式的“一树千枝”的结构形式。它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实业而最终破产的悲剧为中心,以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的情节线索作主干,由这根主干生发出五条有力的枝干:(一)在办工业方面,是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益中公司为基点,由此枝干生发出两条分枝:(1)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竞争,反映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的矛盾。(2)吴荪甫和朱吟秋的竞争,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围绕着这一枝干,又支蔓出经营益中公司所面临的城与乡,经济、政治与军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等繁茂的枝叶。(二)在公债市场方面,吴荪甫为筹集工业资金,违反初衷杀向公债市场,形成吴荪甫、赵伯韬和杜竹斋又勾结又角逐的关系。由此枝干又生发出两个分枝:(1)由农村流入城市的地主冯云卿等的公债投机,反映地主经济与农民经济、与民族资本、与买办资本之间的畸形关系。(2)吴荪甫、赵伯韬和徐曼丽、刘玉英、冯眉卿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暴露赵的腐化生活,一方面表现吴的收买手段。由这一枝干又支蔓出交易所经纪人的许多枝叶。(三)在农村方面,便是吴荪甫和农村封建经济的联系。由此枝干生发出两条分枝:(1)吴荪甫和吴老太爷、曾沧海等的渊源关系。(2)农民暴动。但由于作家中途改变了写作计划这一枝干没能得到发展,虽然以后不时地用虚笔暗示来弥补,但仍然造成了整体有机结构的缺陷。(四)在劳资方面,吴荪甫为了对付赵伯韬的进攻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引起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激化。由此枝干又生发出两条分枝:(1)以张阿新、何秀妹、陈月娥为首的工人骨干在党的领导下的罢工斗争;由此分枝又支蔓出共产党员玛金和以克佐甫为代表的党内左倾路线的斗争。(2)以屠维岳为首的吴荪甫的走卒破坏工人罢工的活动;由此分枝又支蔓出黄色工会内部桂长林派与钱葆生派的勾心斗角。(五)在吴荪甫的家庭关系方面,以吴荪甫的社会关系串连起一条“新儒林外史”的线索。由此枝干分出若干条复杂错综的爱情纠葛支蔓,并且互相纽结交叉。以上这些看似复杂纷繁的结构线索,实际上呈现出单纯性,即全书各条线索始终以吴荪甫为核心,以他的悲剧命运为焦点,由此生发开去。这就如同一棵穿天白杨,虽然枝多叶繁,但都由一条主干所生出,顺着主干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子夜》的整体结构是单纯性和复杂性的辩证统一。这样的结构形式,同《红楼梦》的“一树千枝”的结构形式是一脉相承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多方面地展开时代的风貌,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虽然情节线索错综复杂,但脉络十分清楚。它以一条主干贯穿始终,为《子夜》充分揭示主题、塑造主人公的形象提供了极为得力的形式。

(选自《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心理描写

茅盾对西方文学素有研究,十分欣赏西方19世纪小说中“心理解析的精微真确”,他自己也非常擅长以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深刻挖掘人物的灵魂世界。在《子夜》中,心理分析占了很大的分量,其中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描写尤其显得突出。如吴少奶奶的内心失落,四小姐的心灵变化等。而小说心理描写最多最成功的莫过于主人公吴荪甫。像第十七章写吴荪甫濒临崩溃绝境,心情非常复杂,作者用多种笔墨刻画了他此时痛苦、惶惑、挣扎、疯狂、绝望的心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十七章中间和后半部,茅盾通过吴荪甫、赵伯韬这两个对头在夜总会酒吧间相遇,赵以胜利者自居,向吴摊了牌,吴被逼得走投无路,意识到,从前套在朱吟秋头上的圈子,现在就要套在自己头上,想投降,又不甘心,带着极其苦闷烦躁的心情回了家。茅盾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把这一关键时刻吴荪甫错综复杂的心境,有如演电影一样,一个镜头又一个镜头在读者眼前映现出来。先是制造烘托心理活动的环境气氛:“满天乌云遮蔽了星和月亮,吴公馆园子里阴森森地,风吹树叶,声音很凄惨”。家人都不在,仆人躲在一边打小牌,他大声叫骂,到处“找讹头”训人,他的威厉的声浪在满屋子里滚……从这一连串行动中,显现出其内心的烦躁已非一般,然后由“动”的描写转入“静”的剖析,以吴荪甫沉思默想的形式进行回忆对比,由两个月前组织益中公司的雄图,到现在濒临破产的窘境,细致地描绘了他矛盾痛苦的心境,中间穿插有动作和环境的描写:“‘然而两个月的心血算是白费了!’吴荪甫自言自语地哼出了这一句,在那静悄悄的大客厅里,有一种刺耳的怪响。他跳起来愕然四顾,疑心这不是他自己的话。客厅里没有别人,电灯的白光强烈地射在他的脸上。窗外有两个当差的黑影蠕蠕地动着。”这种显得有些神经质的动作描绘和凄凉环境的渲染,再次显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不甘失败,又无可奈何。接下去是一系列违逆其意的刺激接踵出现:四妹妹执意要告辞回乡下老家去生活,弟弟无所事事,甚至还弄枪使棒,由玩飞镖到玩起宝剑来了,双桥镇这已经崩坍的王国又来电报,请求拨款救济钱庄……这一切,一切,使吴荪甫感到:“身边到处全是地雷!一脚踏下去,就轰炸了一个!”接着由逆境刺激引起吴荪甫产生下意识的精神幻象:忽然看见四小姐又跑来闹,说是要出家做尼姑,把头发剪得光光的;忽然又看见弟弟阿宣和许多人在大客厅上摆擂台,园子里挤满了三山五岳奇形怪状的汉子;而最后又看到了自己收买的“女间谍”刘玉英对自己进行性的诱惑。

这种把环境、动作、心理印象相融合,多方面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手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是很少见的,显示了茅盾心理描写技巧的独创性。

(选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茅盾专集》第二卷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前后的主要情节

课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维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此次到上海来,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他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与七少爷。

然而,在坐汽车回家的路上,大上海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景象就给吴老太爷极大的刺激。他的心脏狂跳,耳晕目眩,结果导致脑充血,一命呜呼。此后吴府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人们纷纷前往吊唁。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得以集中露面,这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节选部分赏析

第一章可以说是小说的序幕。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种类似电影“跟镜头”似的表现手法,从吴老太爷的角度,记录了他从故乡到上海,特别是坐汽车回公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封建遗老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大都市时的强烈不适感。那光怪陆离的大都会景象,红红绿绿耀着光的“怪物”和“肉的海”,都使他耳鸣目眩,“神经像要爆烈似的发痛”,心脏也“狂跳不歇”。而他教养多年的“金童玉女”(他的一对小儿女)也是一到上海就马上受了诱惑。更使他在头晕目眩之外,增加了道德的反感,结果一到家就断了气。

这一节描写充满了象征意味。在来上海之前,以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为代表,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势力与吴荪甫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多年来,吴老太爷虽然半身不遂,虚弱不堪,但却非常地顽固。十几年来他坚决拒绝和儿子妥协,他认为“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因此他绝对不愿到上海来。但乡间土匪猖獗,他不得不屈从儿子的安排,身不由己地来到上海。结果到了就受不得刺激,一命呜呼。作者这样写,其用意就在于告诉读者,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封建的僵尸,一见到空气就风化了,上海是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力量的强大。借着诗人范博文的口,作者进行了胜利的宣判:“去吧!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吧!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这段话是《子夜》开篇的结论,也是整部书的楔子。

这一节在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色。它充分利用了色彩与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理感受。那“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放射着强光的汽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怪异而荒诞,充分写出了大都市的汽车与霓虹灯对吴老太爷这样一位“古董”的巨大刺激,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考”导引

一此题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课文中有关上海滩的情况,是通过吴老太爷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的,是一个从未进过城、对现代大都市充满抵触情绪的“老古董”眼中的城市,一个光怪陆离、伤风败俗的地方。可以先找出有关段落,仔细揣摩,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二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体会与揣摩吴老太爷的心理活动,作出合理的推断,可以让学生任意发挥想像,自由写作。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及课时安排

1.背景介绍:中国有关城市的文学作品向来比较薄弱,《子夜》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写的又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人物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类新人──民族资本家。可以结合中国百年来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理解这部小说的意义。

2.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把握这部小说的关键是理解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与命运。这是一个性格刚强、才能出众而又充满矛盾的民族资本家,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下,他的事业举步维艰,命运坎坷。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也是充满矛盾的,这是理解本书的难点。

以上可用1课时。

3.重点赏析节选部分:这部分是小说的开始,同时充满象征意义。可以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吴老太爷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分析现代文明与封建遗老、封建思想文化之间的尖锐冲突,体会作者的用心。

以上可用1课时。

二、问题研究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

1.《子夜》的主要事件有哪些?它们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状况?作者主要想说明什么问题?你自己的阅读感受又是怎样的?

2.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吴荪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的事业为什么会失败?说说你的看法。

 

追忆

【《子夜》备课参考(选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人间词话》十则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西游记》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理性思维的深化》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04-14

官司之别(选修备课资料)04-14

国学经典导读(选修备课资料)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