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案:第五章 写作主体论2( 语文版高一)

时间:2022-04-14 19:59: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写作教案:第五章 写作主体论2( 语文版高一)

 第五.六课时

写作教案:第五章 写作主体论2( 语文版高一)

教学目的:

掌握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和心灵建构

教学重点:

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和心灵建构

教学难点:

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和心灵建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

1、差异性

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主要是在后天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各人的阅历、学历及其他实践环节的不同,带来了知识、人格、智能方面种种的差异。表现在写作行为上,每个人在写作中的得力点就不一样:有的人得力于生活,有的人得力于学历,有的人得力于技巧,有的人得力于语言修养,有的人适合于文学创作,有的人则宜于从事其他写作。

2、变易性

不同写作主体之间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存在着种种差异,同一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则有着变易性,它时时在产生质的或量的方面的变易。

3、稳定性

对一个作者来说,写作活动在客观效果上表现得很不平衡,有时好,有时差,但只要大脑的工作能力正常,而且客观条件允许,他的写作活动总要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延续到晚年。

4、可塑性

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除具有差异性、稳定性、变易性,同时又具有可塑性,他可能通过社会实践及时地调整自己,丰富自己,从而塑造自己。

二、写作主体的心灵建构

1、主体心灵建构的含义

所谓写作主体的心灵建构,就是写作者为了写出最优秀的文章,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努力提高自己人格知识智能结构的质量,并不断挖掘自我,发现自我潜能的过程。

主体心灵建构行为与他的文章表达行为,对主体来说,前者更为重要。写作主体的创造能力,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容不得半点懈怠与取巧。一个写作主体,他或许可以中断一段时间的表达行为(如歌德之写《浮士德》),但丝毫也木能中断他的心灵建构行为。他只有不断地调整、充实、丰富、提高他的心灵建构,才有可能不断地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如果忽视或中止了写作心灵的建构行为,就意味着写作主体的失落,中国文学史上江郎才尽的故事,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2、主体心灵建构的内容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的质量

写作主体的心灵建构,首先就是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提高这些方面的修养、素质。

对于写作来说,高远的人生境界、广阔的胸怀视野、深刻卓越的人生识见、充沛旺盛的创造激情、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气,乃至独特优美的个性气质,是理想的人格修养。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终追求的是要有序地表达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卓越的人生见解。因此,它要求作者具有高远的人生境界、广阔的胸怀视野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力。他应该将广袤的宇宙、人生、民族、国家纳入自己的心胸,而不应该是为了一己的利益而奔走呼号。他应该生活在广泛、合理的参照系里,而不应该是一叶障目的井底之蛙。他应该对现实保持着新鲜卓越的识见,而不应该是浮在现实生活的表层。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最需要的是创造性。写作主体应该是充满创造激情和创造力的人。

写作作为一种独立的、艰苦的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异常艰苦的。

广博深厚的知识对写作来说同样是需要的,将宇宙、社会、人生纳于眼底,将社会人生、科技文化、思想理论知识涵蕴于心中,将历史、现实、未来涵蕴于眉睫,融广博与精深于瞬间,这是写作主体知识结构的理想品质。

(二)对自我的不断挖掘,不断发现。

在写作领域,一个作者,想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每种文体都有所成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作者只能依据自己的条件,找到几种切合自己的文体,以施展身手。

就写作成才的情况看,各人机缘和得力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功在不舍,有的是功成于勤;有的是训练有素,有的是多难兴才;有的是得益于学识,有的是得力于生活;有的是重点突破,有的四面铺开;有的是擅长于感觉与想象,有的得力于缜密与理智--这其中莫不有一个“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发现自我,寻找自我”,是写作主体能动性、自觉性的一种表现。

写作主体的心灵建构,意味着人在写作活动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目的性、选择性、超越性。他不仅仅是作为写作行为的主体力量,还直接参与了自己人格的塑造和命运的设计。一个作者,如能充分地意识到自身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力的自我调节系统,自觉地建构内心雄伟的调节工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就有可能达到前人尚未达到的彼岸。

3、主体心灵建构的途径

(一)阅历

“阅历”这个词,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历”,一是“阅”。前者指作者的亲身经历,后者指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

“阅历”是写作主体建构心灵的基本途径,它对于开阔主体胸襟,形成主体思想,提高主体学识,形成主体个性、气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写作的基本保障。任何文体的写作,无一不基于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与把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阅读

阅读对于写作主体的形成与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离开阅读,任何写作主体都不能够形成。

首先是“语言材料”、“语感”、“写作技巧”、“文章图式”以及“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阅读。

“语感”是建立在词汇基础上的一个更为“玄妙”的问题。所谓“语感”,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时,对语言所持有的特殊的敏感。

要真正地理解技巧,除了一般的、抽象的讲述,更需要结合具体文章去感受。如果脱离了文章的具体阅读,如果不是从作品本身去理解技巧,种种写作技巧,就成了一种无法了解、把握的东西。

作为主体建构的一种途径与方法,它本质上是主体对自己的一种自觉的设计与塑造,它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阅读既是主体心灵建构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聚材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将平时的积累性阅读与临时的搜寻性阅读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历练

一个习作者应该怎样去练笔呢?简言之,有如下几点:

1.由易而难,自近而远

写作还要由近而远。所谓“近”,也就是从自己的身边写起,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所感写起。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起来感受真切,容易上手。

2.注重基础,磨砺习惯

譬如说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基本技能,就都要有所历练和掌握。有些人只重视记叙、描写,完全忽视议论、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差,即使搞创作,也难得有所突破。有的人只重议论、说明,认为记叙、描写是作家们的事,连一个基本事实也叙说不清楚,要写好议论文,也是很难的。

3.起始摹仿,渐臻创造

由摹仿而创造,是写作学习一条重要的规律。写作学习总是从摹仿开始的。老师念一段话,让我们摹仿着写一段话;老师念一篇文章,叫我们摹仿着写一篇文章;或是我们看到了一篇喜爱的文章,摹仿着写一篇文章。在这个摹仿过程中,我们逐渐地熟悉了一些基本技巧,逐渐掌握了文体的基本特征,慢慢地,也就能独立地写作了。

4.持之以恒,追求不懈

有写作经验的人都懂得,写作靠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它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奢望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就解决问题。每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能体会到,写作是“不懈的追求”,它不能“一劳永逸”,不能奢望努力一个阶段,就轻轻松松万事大吉”。

要将自己的努力维持在某一个目标上,仅仅靠兴趣还不行,还要靠意志。意志是人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活动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独立性,是实现目的性行为的根本保证。勤奋是获得知识才能永不枯竭的源泉,毅力是发展才能的风帆。学习写作,还要通过意志的努力,去克服内在的、外在的困难,以达到既定的目的。

5.志存高远,继往开来

学习写作也有一个立志的问题,“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从心理学看,人的志向是意志的重要部分,一个心理健全的人,他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和行为都是意志活动。

三、布置作业

1、具体叙述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结构”的特点

2、简述习作者练笔应注意的问题。

 

林云

【写作教案:第五章 写作主体论2( 语文版高一)】相关文章:

写作业日记2篇01-28

语文写作教案12-03

《六国论》与《过秦论》写作特色比较04-14

写作教案设计08-25

文学写作的开端:个性化写作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应用文写作教案12-14

细节描写写作教案04-29

材料作文青春的弯路写作指导 (高一)04-14

论高中写作语感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网友来稿)04-14

自由写作快乐写作理想写作(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