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教案

时间:2022-09-08 22:37:4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婴宁》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婴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婴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品味人物形象,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梳理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情节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学生搜集关于蒲松龄的生平简况。

  (2)关于《聊斋志异》的由来及其艺术风格。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初步通读全文。

  第一课时

  1、由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写过一副的对联导入新课:画人画鬼(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教师适当补充说明。

  (1)关于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一生主要活动时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诗、文、俚曲都有作品传世。但他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关于《聊斋志异》

  A、为什么叫《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

  B、艺术特色:

  (1)鲁迅先生评价:“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艺术特色:洗练和宏富的统一;奇谲和质朴的统一;含蓄和犀利的统一;委曲和真挚的统一。

  (3)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

  3、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在同位之间讲述〈婴宁〉的故事梗概。有条件的可收看电视剧〈婴宁〉。

  4、理清故事发展脉络:见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婴宁成婚。

  5、作业:

  (1)进一步阅读文本。

  (2)勾画出表现婴宁性格特点的句子,为课堂讨论作准备。

  第二课时

  1、反馈

  同位之间相互检查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感受人物个性

  (1)依据情节发展,结合勾画出的语句,讨论婴宁的主要性格特点。

  提示:婴宁的这一形象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从整体上说,她是人和狐的复合。作为狐女,她具有神异的特点;作为少女,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构成了她的主要性格特点。两重性格相映成趣,具有了真真幻幻、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使婴宁这一形象越发显得可爱了。

  (2)体察作者情感:婴宁明明是一个狐生鬼养之女,蒲松龄却亲切地称她为:“我婴宁。”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

  提示:要引导学生在“感受人物个性”的基础上,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探究作者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独有的情感。婴宁性格的本质特点,就是处处表现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规范毒害的少女本性。赋予人物这种理想化了的性格,寄寓着作者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于反璞归真的人性的向往。

  3、作业

  (1)继续深入阅读文本

  (2)结合所学,选取文章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方面,写一篇赏析文章。

  补充资料:

  (一)

  婴宁:聊斋中的红袖添香

  ----狐生女名婴宁,绷卧床上,家人皆见之。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我婴宁何常憨耶。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读着蒲松龄书中的婴宁,是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心情随着这些妖媚的文字而波动,仿佛荡平了心头隐掩的郁闷和烦躁。我相信一篇好文章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之外,还会给你慰藉和温暖。婴宁就是这样,让你在虚妄的时代和虚无的欺骗里,触摸到一丝撼动灵魂的真实。我想,从婴宁衍化成形的不单是一个个狐仙与美女的传说,聊斋中的红袖添香故事也并非随熙攘的尘嚣日去渐远。

  婴宁作为一个狐狸幻化的女子,大大美化了人间女性。从而使狐仙的名号在聊斋的世界里形成了自己的国度:红玉,青凤,胭脂,翩翩,梅女……她们千姿百态,翩跹而来,光是这些呼之欲出的芳名就另人垂怜。我想,落魄于瓜棚豆架的蒲老夫子,肯定是带着名士填词的心情,高雅而又怜惜地为笔下的狐仙斟酌出一个个温香软玉的乳名。荆衩布裙,云鬓插花,姿容品性皆清灵飘然而不沾染一丝人家烟火味,这样的美女确实只能有狐仙才可变化出来的,霓虹闪烁的都市街头注定寻觅不到其影踪,她们无视权贵,偏偏爱慕贫寒清高的书生,如影随形,在被世界遗忘的无名山川和荒野滋生出人情味浓郁的魔幻故事。这恰是爱情中最审美化和理想化的结果。

  从古到今,读书人的形象并无多大变化,大都清风盈袖,才高而位卑。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当年书生境遇的真实写照。往往是门户败落的公子,屡屡落榜的考生,一概布履方巾,神情寂寥地漂泊于天涯独旅,夜色降临即投奔杳无人迹的蓬门破庙作为栖身之所。月光如水,青灯黄卷,渲染出异乡羁旅单调的哀伤和美丽。命运是如此不济,只能幻想爱情作为补偿,云中雾里烘托出成群结队美奂美仑的狐仙来缝合伤痕累累的心灵,在市井红尘,纸醉金迷之外,亦有落拓者的桃源。空中楼阁,门扉虚掩,来无影去无踪的是一个个伤感的情节,这实际上是相对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审美空间------主人公身份不明,背景神秘莫测,惟一可感触的是洋溢不尽的清贫和欢乐,凄凉和温柔,悠然如一脉春山横亘在岁月无涯的渡口。

  忠贞,友爱,善良,正直,美丽……凡是世俗社会里的稀有金属,在聊斋轻描淡写的布景里都不缺乏,如同一幕轰轰烈烈上演的提倡完美的歌剧,灯火通明之处反衬出观众席上的荒芜和沉寂。那些海枯石烂的爱情故事已经近似于神话,这些弃绝尘埃,凌波微步的绝色女子更只是画中人,但是它毕竟是不甘凡俗的书生们的理想,臆造出的悲欢离合可能比现实中的更可歌可泣,因为至少她更趋近完美。在弱不禁风的书生们(包括蒲松龄)身上,幻想是一种寄托,是希望所在,是对美和善的追求。凭着一灯如豆,憔悴无依的书生们便能泅渡厄运般的漫漫长夜,并在黎明到来只前流露出释然的微笑。可见充满激情的幻想具有自我解释的功能,可以在内心的丘陵开辟一块满足的田园。

  在这个下午我读着婴宁,想着和婴宁处在同一时空的狐仙姐妹们,内心无疑充满了踌伫和向往。一部《聊斋》,充斥着虚幻之美和理想之美,我们没必要考证其是非虚实,仅仅相信它在书生们的幻想中发生过就可以了。很美丽地产生,又很美丽地消失,余音袅袅!

  (二)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 婴宁》中设计了一个神异色彩浓厚的情节。情节的发展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现实生活逻辑的巧合,令人玩味不舍:

  一是王子服与婴宁在上元日和在山中的两次巧遇。帅男美女路遇生情且再次邂逅并不稀奇,但两人是只有名份而无血亲、之前绝无联络的表兄妹,这种相遇就不能用“偶遇”来形容了,这分明是一种“巧遇”。

  二是吴生绐语言中。吴生说婴宁是其姑氏女、王子服的姨妹行来哄骗王子服,,也许是找一个确实存在、而无法找到的女子以日后断绝其相思之心,但婴宁的家庭住址“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却幸而言中,这不能不令人诧异。

  三是婴宁身份的确认。吴生的绐语,众人并不以为信;鬼母认可了吴生的胡说,并进一步解说了婴宁的身份,也是“鬼话连篇”;王子服之母否认了鬼母的存在,而对婴宁的来历心存疑惑,但吴生的解说又与鬼母的话不无相似,大家只能似信似疑;最后,婴宁自说自世,终于澄清了一桩悬案。吴生的绐语再次成真,久在荒野的婴宁终于回到了人世间的家族中,可谓巧合不断。

  这一系列的巧合,玄而又玄,乍读觉得蒲氏在演绎情节时有点强行编造的感觉。仔细分析,忽觉这一系列的巧合却并非是巧合,而是情节中的必然。

  试想,婴宁虽是狐产,毕竟有着人的血脉。她不可能永远同鬼母在荒坟野茔之间厮混,她最好的归宿应是返回人世间。并且,女大当婚,婴宁要嫁人,那嫁给谁好呢?鬼,妖,狐,还是人?当然是人。她的来历不明不白,哪户人家会娶她,并且日后不会歧视她?就婴宁的归宿来看,她最好的选择便是王子服。与王子服成婚,婴宁顺其自然的又回到原来的大家族中,又无近亲联姻之忧;鬼母与王子服之母是姐妹关系,姐妹情深,王子服之母断然不会给鬼母的至爱养女以坏脸色。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世人相信了婴宁的身份,凭借着吴氏一族的姻亲关系,鬼母也能得以与秦氏合墓,了却了在阴间的一桩心愿。

  由此看来,这一系列的“巧合”,不符合阳世的逻辑,却极符合狐鬼的逻辑。这一系列人世间的“巧合”,实则为一系列狐鬼的“安排”。留仙先生在《婴宁》一文的精妙构思,可谓是“诡(鬼)计多端”,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

  在所有聊斋人物中,婴宁是血肉最为丰满的一个,也是数百年来令无数读者所倾慕的一个“欢乐女神”。婴宁山花般明媚,山涧般清澄,野鸟般灵秀。她身世非常奇特:本是狐女,由鬼母养大,与红尘毫无干系。中国古代的文人最爱用花来写女性,“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崔护写“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写“荷花羞玉颜”,蒲松龄则让花自始至终左右着婴宁的行动,甚至于决定婴宁的命运。婴宁郊游遇到了王子服,王子服不转眼地看她,她大大方方地把手中的花丢到地上,“笑语自去”,花是婴宁有意识留下的爱情信物;婴宁在芳华鲜美的桃花下和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她爬墙折木香玩儿,西邻好色之徒调戏她,闹了个“西人子”暴卒的横祸。花与婴宁休戚与共,婴宁自己就是远离尘嚣的深山中自由开放的山花,是王母娘娘御花园和露栽种的天上碧桃,是超凡脱俗的天上仙葩,贬到污浊不堪的人世来了。

  婴宁喜欢开玩笑,表面上看,她憨极了,有不少聊斋研究者称她为“傻大姐儿”,实际上婴宁再聪明不过。她不拘礼法,想说就说,她在小说里说的第一句话是“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开口解颐,似骂实爱。此处的“贼”不是通常所说的小偷而是一种爱称,淄川人说心爱的人就喜欢用“小狼贼”的字眼儿。当王子服向婴宁表示保存花是为了“示相爱不忘”时,婴宁故作惘然不解,认为保存花就是仅仅因为喜欢花。王子服啼笑皆非,坦率地说,他不是喜欢花而是喜欢捻花之人,婴宁就说:我们是很远的亲戚,为什么总惦记呢?王子服认真地解释他对婴宁的感情不是亲戚间的感情而是夫妻之爱,婴宁故意问:夫妻之爱和兄妹之爱有什么区别:“有以异乎?”王子服说夫妻要“夜共枕席”,此时婴宁令人喷饭地说:“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真是个傻大姐儿。实际上她狡黠得很,“憨”不过是慧的隐身衣。婴宁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将情爱表达得更加热烈,更加赤诚。否则,在说到跟王子服的关系时,她怎么一会儿是“至戚”,一会儿成“葭莩之情”(非常远的亲戚)?远远近近都是为了她当时拿王子服取乐的需要。或远或近,都不是信口而言,目的性十分明确。更有甚者,婴宁还要将王子服想与她“夜共枕席”的话告诉老母亲,以至于让王子服急出一身汗来。其实婴宁讲这番话时丫环恰好出去了,在场的仅他们三人,而老母是个聋子!婴宁这般恶作剧只是为了让王子服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看看他的笑话而已。婴宁式的爱情表白在中国古代爱情小说中真是绝无仅有,隽永,别致,有趣,“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婴宁的幽默感是其聪明才智的显露,是她的勃勃生机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女性形象较缺少的品格。

  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连结婚拜堂她都“笑极,不能俯仰”。婴宁是中国古代小说里笑得最开心的姑娘,她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乃至不会笑的一切条条框框打破了。那时,女人只能够“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而婴宁呢,她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涩地笑,自由自在地笑,她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笑,“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狂笑欲堕”,“笑又作,倚树不能行”,“浓笑不顾”,“放声大笑”,“孜孜憨笑”……真是任性而为,一切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对她都不过是东风之吹马耳!

  那么,婴宁是不是一个任性胡为者?非也,婴宁对鬼母有深深的依恋,到了王家后,敬上爱下,善解人意,对婆母晨昏定省,分毫不错礼法,操女红精巧绝伦,“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家中仆人也因为她的善良保护而少受斥责。

  婴宁天真烂漫,是人间“真性情”的化身。在风刀霜剑的恶浊时世中,能容许这样超然这样宁静的心境吗?似乎不大可能,也许这只是作家的良好愿望。婴宁,只不过是生命力的象征,是自由的象征,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一种芳草美人的比喻。

【《婴宁》教案】相关文章:

《我家的海婴》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04-14

我家的海婴(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被遗忘的蒲宁04-14

苏宁实习报告02-02

伊凡蒲宁04-14

叶赛宁诗选04-14

叶赛宁简介03-23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宁鸿彬)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叶赛宁的爱情悲剧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