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案

时间:2022-03-03 14:49:2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夜归鹿门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归鹿门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传说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他和王维交谊甚笃。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但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但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

  2、背景介绍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原本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诗歌内容赏析

  1、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2、读并分析第2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读并分析第3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明确: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4、读并分析第4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明确: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孟浩然的诗就像孟浩然这个人,也就是说,从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这个人。在《夜归鹿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五、布置作业

  课下练习三,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明确:《归篙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之病。”(《麓堂诗话》)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夜归鹿门歌》教案 篇2

  【学情分析】经过前一单元的训练,学生分析诗歌时已经能熟练运用了解作者背景、抓诗歌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本事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并能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人的背景与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能背诵;

  3、感知诗歌意境,感受是人的洒脱情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情感与价值观:

  1、了解孟浩然的“隐逸超脱”的情感;

  2、了解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孟浩然生平,结合课文注释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

  鉴赏诗句中各别诗句的情感和作用,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同学们都有背诵唐诗的经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伴随我们成长,我背诵一首他的诗作,大家看看能不能说出他的名字?(背诵《春晓》)。初中时我们还学习过这位作家的《过故人庄》,请同学们一起背。(略)他是——孟浩然。

  看来同学们对孟浩然都比较熟悉,那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他。

  二、作者介绍

  1、学生介绍

  2、老师ppt小结:给大家一张’孟浩然名片”

  3、好友李白有诗《赠孟浩然》中评价他(ppt显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他的“风流”(古今异义,文采)和“隐逸”的形象。

  小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人笃定孟浩然确确实实是个隐逸诗人,我们今天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学习孟氏的《夜归鹿门歌》,看看诗歌塑造了怎样的隐士形象,抒发了怎样的隐者情怀。

  三、吟咏诗韵、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并结合注释理清文意。

  3、抽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本诗的诗眼在哪里。

  4、点评学生朗读,明确诗眼“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

  5、学生齐读。

  四、对比鉴赏、深入探究

  1、解题:题目“夜归鹿门歌”中透露了哪些信息?(生:时间、地点、时间、诗体裁)

  2、如此高度凝练的语言,让我顿时觉得呢原诗太长,于是我改写了一下:

  “山寺钟鸣昼已昏,余亦乘舟归鹿门。忽到庞公栖隐处,惟有隐者自来去。”

  看看是不是包含了题目中的所有信息?删改后的诗作紧扣题目、主旨,大家觉得如何?(学生讨论),明确:缺少了诗味。

  3、讨论:试从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等角度分析删除诗句在营造诗境、表情达意时有何作用?

  ①堵头喧闹为了反衬山寺宁静,不能删除,作者超脱心境的得以展示;

  ②世人江村,诗人鹿门,不同的归宿,对比中点名诗人的隐逸情怀,不可删;

  ③鹿门烟树美景让作者沉醉其中,“忽”字点名了到家门口时候的不经意,情景交融,不可删,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④岩扉松径寂寥之景,知人论世,作者怀才不遇,向往、自得的隐逸生活中也有些许的无奈,不可删。

  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删除的诗句都可以帮助读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小结:《夜归鹿门歌》中,诗人用清淡的笔墨,抒写了隐逸的.情怀,塑造了隐士的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事实上,诗题中的“归”字,正是诗人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诵读诗歌,读出仙气儿,争取背诵。

  五、拓展训练

  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山居秋暝》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句子,改写后呈现出一幅画面的美来。(ppt展示)

  请学生从《夜归鹿门歌》中挑选你喜欢的句子,借助联想和想象,用散文诗的语言展示出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完成课后第三题,分析王维的《归崇山作》。

【《夜归鹿门歌》教案】相关文章:

《夜归鹿门歌》教案08-04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08-25

人教版高二选修《夜归鹿门歌》 教案10-21

人教版高二选修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07-30

《狮子和鹿》教案09-11

狮子和鹿教案11-11

《天安门》教案10-09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08-02

《鹿角和鹿腿》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