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案 (高二选修)

时间:2022-04-14 20:42: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书愤》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吴雪莲

《书愤》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知人论世 

(知人)[投]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 “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示儿) 

[投]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论世)[投]  

(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投] 看题目,何意?     书:写        愤:悲愤、抑郁  

    [投] “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 

陆游的抑郁、悲愤从何来? 诗中的哪写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1、带着问题,结合书下注释初读作品。 

2、齐读课文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抑郁,悲愤(题目) 

     3、想像作者的人生境遇,带着作者想要抒发的悲愤之情再读课文。 

此时你的心中有了作者的形象了吗? 

     4、跟读 

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二、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给同学们补冲几个注释,有助于大家理解诗歌。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愤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概括了两次什么样的战斗?胜利的战斗。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但现在收复中原的时机却不在了。 

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时诗人才36岁。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陆游引用此典的用意是什么?陆游以此自许。 

可以看出他--可见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这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 

然而,如今呢?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空自许”,“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为什么以此自勉?什么意思?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所以这句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三、研究讨论,比较分析: 

  扫平了文字障碍,我们就通过比较的方法【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从以下【板】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不得重用 

--(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诸葛亮:  杜甫--忠心、功绩 (慨叹) 

                       陆游--矢志不渝(羡慕) 

--(同样以诸葛亮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个人情感:   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   陆游--渴望北伐复国  (建功立业) 

--(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补注: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总结: 

表达技巧:   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 

--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四、再读、背诵 

板书: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主要意象:诸葛亮:  杜--忠心、功绩 (慨叹) 

                    陆--矢志不渝   (羡慕) 

个人情感:   杜--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  陆--渴望北伐复国  (建功立业) 

表达技巧:   杜--情景交融 

             陆--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沉郁 

             陆--悲壮 

 

吴雪莲

【《书愤》教案 (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书愤》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书愤》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3-04

书愤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书愤》(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书愤》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书愤》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书愤》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书愤 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书愤》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