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减负

时间:2022-04-14 20:47:1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透视减负

洪春幸

    新世纪伊始,“减负”在教育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继而在全社会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似乎让人觉得突然,其实不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为党和国家所重视,几代国家领导人都曾对此作出过专门的指示;另据统计显示,国家就“减负”问题下发的文件达30个之多。

    也有人认为,“减负”在全社会的快热,是因为“徐力事件”等恶性事故的连续发生所致。其实任何偶然性都是必然性的一种表现。压在学生身上过重的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发生一些个别的恶性事故。其一,过重的课业负担窒息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是在相对自由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而过重的课业负担就像一根绳索捆绑了学生活动的手脚。其二,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想象力。有人曾作过一个调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一个圆圈能作出几十个不同的解释;中学生认为是英语的O、数学的0;大学生只认为是一个圆。其三,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测试中,发现有30%的大学新生存在心理障碍。而个性、想象力和心理状态是个人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因此,过重的课业负担最大的危害是对民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摧残。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减负”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减负”势在必行,不得不行!

    面对“减负”,学校、家庭、社会应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辨证的认识。

    首先,“减负”要减去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要提倡合理的课业负担。

   “减负”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国家教育部的“减负令”对小学各年级的回家作业从时间上规定了这个度;现行小学教学计划从课程安排上规定了这个度;有关的文件从教辅材料的控制、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等方面规定了这个度。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些规定,以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次,“减负”要减去机械性的课业负担,同时要提倡创造性的课业负担。

    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这些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不是越多越好。比如,抄写几遍生字效果最好?实验表明:一般以三遍最为经济有效。因此,以科学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应成为“减负”的重点。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创造性的负担不是重了,而是轻了甚至没有,而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不符的。因此,更新作业观念,改变作业设计思路,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实践、创造的机会是“减负”目的不容忽视的另一面。

    再次,“减负”要减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同时提倡教师要自我加压、探索进取。

    “减负不减质”的含义就好比一句俗语“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在这看似矛盾的两者之间,有一个可以影响全局的变量就是教师。“减负”也是一场教育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最可有作为、最可大有作为的就是教师。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心,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简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质疑求异、探索创新,提高四十分钟的含金量。

    最后,“减负”要减去“应试教育”的狭隘观念,同时提倡全社会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关心支持教育改革。

    “减负”所面临的最大的深层阻力是来自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唯升学观念。这种观念的片面性在于:其一是人才观的错位,把人才等同于考试得高分者;其二是教育质量观的错位,把教育质量简单等同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势必使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面前筑起题海,堆起书山,使学生从人的高度降格为物,成为应付考试的解题机器。素质教育把人才重新界定为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防止学生畸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特长的有力保障。

    “减负”,请给我们的孩子们再多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空间,也许孩子们能还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透视减负】相关文章:

张晓风:透视平常的慧眼04-14

扩展语句复习透视(网友来稿)04-14

透视马加爵(网友来稿)04-14

减负承诺书12-29

小学减负的调研报告11-23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11-22

基层减负调研报告12-19

说谎的减负(网友来稿)04-14

减负工作总结04-30

透视工之侨献琴之心态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