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球形阅读教学

时间:2022-04-14 09:21: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球形阅读教学

青岛市寿光路小学 

浅谈球形阅读教学

○张伟○ 

所谓“球形”阅读教学,是研究教材、教法本身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教学。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的严重的“条块分割”式教学现状,是其研究动因;叶老《作文论》中的“球形”说,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是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球形”阅读教学认为文章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字、词、句、段都是相互联系着的,都是围绕一个主旨棗“球心”而存在的,其结构都是一个“圆”。“球形”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发掘这一主旨,找出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进而体现这一“圆”。

进行“球形”阅读教学的方法大致如下:

一、抓住“球心”,保持文字的“向心力”

所谓“球心”,指的是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意图。只有抓住“球心”,文之各部才能有所依傍,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第一,抓题目。文之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炼的文字都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文章的“球心”往往包含其中,如《捞铁牛》《珍贵的教科书》《将相和》等,这些题目或明确范围,或交代思路,或显示中心,为全文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第二,抓重点句。重点句,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中心的句子,它对全文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像《詹天佑》中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和《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就属此类句子。前者位于课文的开篇处,是总述句;后者位于全篇的收尾处,是总结句。它们都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体现了全文的精华。

第三,抓关键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但文中所有的词语并不是等量齐观的,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教学,对于把握“球心”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在仙台》的关键词是“优待”。课文中写到了学校职员和藤野先生同时对“我”的优待,但这“优待”却有着质的不同。学样教职员优待“我”,是因为中国留学生少,是一种“物以希为贵”式的优待;而藤野先生的优待则是建立在毫无民族偏见、尊重人格的基础之上的,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优待。

由于抓住了这个“优待”,形成了对比,就使全篇文字有了明确的中心,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联系,保持文章的整体性

整体事物协调发展所发挥的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相加的总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语文知识中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一个集合体;语文能力中的听、说、读、写、思维、理解、观察、表达也是一个集合体。“球形”阅读教学就是要从整体出发,研究和揭示这两个集合体各自内部诸要素间的联系,以及两个集合体间的相互关系,促其不断发展、完善,以争取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和效益。

1闭体着眼,控制宏观。抓住“球心”就是一种宏观控制。它可以使整个文章中的文字有所依傍,产生“向心力”,使整个教学产生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阅读中应坚持“整体棗部分棗整体”的原则。一般地可以通过第一个“整体”的学习,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大体知道人物、事件,把握文章思路,从而抓住“球心”,达到对课文宏观控制的目的。

2奔忧苛系,搞活微观。所谓搞活“微观”,指的是将“部分”中的语文知识纳入整体学习的范围,使各部分处在一种与其它部分紧密联系的态势当中,从而发挥“整体事物各部分协调发展”所能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草原》第一部分写草原景、抒发了“草原情”;第三部分写蒙汉主客见面、联欢,抒发了“蒙汉情”,由于文字直露,以上两种情被明白无误地显示出来,而唯独课文的第二部分“生活情”却表现得相当含蓄。课文中写到了草原牛、马、羊多了起来,反映了牧民生活的富裕,但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却只字未提。教学中让学生将汽车来时的“走”和汽车去时的“飞”加以对比,启发学生从二字的细微差别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品味“生活情”。这样就搞活了微观,使得处在“局部”中的文字,通过联系发挥了整体效益和功能,续接了作者的思路,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多退少补”,保持文章的“球形”结构

“球形”结构是“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不可能完全呈现出自然意义上的“圆”,这就需要“多退少补”,统筹安排,因文制宜确定教学方法。

1薄岸嗤恕薄!岸嗤恕敝傅氖欠膊焕于表现课文中心的内容和手段,一律退掉、不使用。通过“多退”,达到相对集中精力、把握文章中心、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一,退掉多余的内容。像“祭祀”“值年”“神龛”(《少年闰土》)一类词语,不仅字面难懂、意思晦涩,且于课文基本内容“咬合”不紧,去掉它无关大局,故可以“退掉”。

第二,退掉多余的教学环节。所谓“多余的教学环节,是指教学环节组合得不合理,或教学环节安排得时机不恰当,像孤立进行的单独识字,逢课必行的分段、概括段意等。

第三,退掉多余的教学手段。如突然中止讲课,进行组词、造句、求异思维训练等。

2薄吧俨埂薄5笨挝哪谌萁衔含蓄,或缺少某一方面的文字交代时,安排一个教学环节,运用联想或想像的手段,深入体会文字,填补“空白”,达到完整、准确把握作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是为“少补”。《少年闰土》中有一段关于闰土外貌描写的文字,教学这一段时,可引导学生根据闰土外貌特点想象“我的”形象。安排这一“补”无疑是服从了作者思路的需要,服从了文章整体结构的需要。闰土“知识丰富”,“我”则“孤陋寡闻”;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我”则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则是一个“少爷”。环境不同、阶级不同、生活不同,决定了闰土是“紫红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带银圈”,“我”则必然是“面色苍白”、“头戴瓜皮小帽”、“身穿小马褂”等。这一“少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续接了作者的思路,保持了文章的整体性,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后获得成果的愉悦,得到了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四、变序更列,保持文章内容的最佳“定位列次”

“球心”是异常活跃的,它在一篇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往往是不固定的,这就使得我们不可能在依照顺序按部就班的教学中,很快抓到“球心”。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变序更列,优化组合,进行变序教学。

所谓变序教学,就是改变课文原有的排列次序,进行跳跃式教学。它以作者的思路为依据,以迅速抓取“球心”为动机,以保持文章的最佳“定位列次”为手段,最终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适当运用变序法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保持文章的整体性,发挥文章的整体效能,而且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将相和》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果按其固有的结构,按顺序进行教学,则很容易被故事牵着走,淹没人物的本质特征。采用变序教学,在释题理解“和”字的基础上,利用切入法,直插课文倒数第三节,了解廉蔺二人的“不和”,然后在“不和”这一悬念的激发下,先后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利益的壮举。然而即使他有这般大的功劳,却对廉颇的骄横一忍再让,这充分显示了他为了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精神,也才能最终由“不和”导致“和”。这样,环环相扣,紧附“球心”,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突出了教学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少年闰土》第三段教学实录片断

师: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的外貌是怎样的。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哪位同学来说说闰土的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闰土……(语塞)

生:……

师:同学们说不出。看来不是不会,而是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说不定对大家会有所帮助。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用笔画掉有关词句)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哪位同学来说说看呀?

生:这已经不是少年闰土,而是另外一个什么人了。

生:这简直就是中年闰土!

生:和这个人相比,闰土具有“年轻”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圆”的,他戴的是一顶“小”毡帽。

生:我们还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因为他的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人进入中年之后,便不会这样了。

生:画掉这几个词句后,我们知道了闰土是一个年轻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师:说很好。再仔细地读一读这句话,看闰土还有怎样的特点。

生:……

师:让我们再来做一个练习,看有没有新的发现。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生:这一换我们看出闰土还具有“健康”这样一种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

生:闰土整天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拾贝壳、看跳鱼儿,他的脸经风吹日晒已经变成紫色的了,这恰好说明他非常健康。

生:课文第二段说过,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生活在农村,不像作者那样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之中,所以他的脸是“紫色的”。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现在哪一位同学总结一下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生: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这样几个特点。

师:闰土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生:我想“我”一定是一张苍白的脸,头上戴一顶瓜皮小帽,身上穿一件丝绸做成的小马褂。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生:因为“我”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家境也好”,所以他会是这样子。

生:他的身体一定不好,来一阵风就会吹倒,因为他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中,连门都不出……

师:你们从“圆脸”的“圆”字还看出了什么?

生:我想他一定长着一张白白的胖脸,肚子也是鼓鼓的……

众:(笑)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我”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中,连门都不出,所以他的脸一定又白又嫩;他整天不干活,肚子一定是大的。

众:(笑)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当然,实际的生活情况也许并不像我们同学所说的那样,但是我们今天并不是要讨论某个人的真实样子,我们今天是要学会一种方法棗想象的方法。

只要我们的想象合乎逻辑、合乎规律就行。

……

围绕球心 层层剖析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片断评介

青岛市教育局初教处 顾松堂

几年来,张伟老师致力于阅读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即他自己总结的“球形”阅读教学。“球形”阅读教学认为,文章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球形”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发掘这一主旨,找出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进而体现这个“圆”。这里所选他执教的《少年闰土》中的片断,便是体现“球形”阅读教学特点的例证。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文章有着浓厚的生活情趣,也饱含着深刻的思想情感;有作者难以忘怀的记忆,也有作者难以言表的怅惘。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且进而撩开语言文字这一“面纱”,捕捉作者思想变化的脉搏,理解其中的思想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张伟老师正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棗围绕作者思想感情变化这一“球心”,引导学生对文章层层深入地进行剖析。上面所选“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时一段的教学过程,若一般教师可能只引导学生理解闰土的外貌特点,因为“初次见面,”也许本没有许多好分析的。然而张伟却不,他在这里大加渲染,颇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他引导学生通过“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等语句了解少年闰土的外貌并且理解他的形象特点。张老师主要抓了“圆脸”“小毡帽”等词语,引导学生总结出了闰土的外貌形象特点:少年、健康。

其次,张伟老师并未因为学生了解了闰土的外貌形象就此罢休,他让学生通过删减和改换词语进行比较,初步理解了闰土的思想性格特点棗天真活泼。这是对语言文字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全面理解文章的必要环节。

就分析文章而言,理解到这个程度不仅可以说理解了语言文字,而且也可以说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含义。但这里所欠缺的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想要说却没有直接说出的东西,因而可以说,对语言文字含义的理解仅是浅层的。所以最后,张伟老师安排了又一教学环节棗让学生想象“我”的形象特点。“我”的形象文章中并未用语言文字直接说明,但“我”却时时因闰土的存在而产生着激烈的思想波动。因为“我”暗中无时不在和闰土进行着比较,闰土身上所具有的东西,正是“我”身上所没有的,而这种不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结果,是作者思想感情所不能容忍的。张伟老师紧紧把握作者的思路,从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出发所安排的这一教学环节,既是理解文章的整体要求,也保证了学生理解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不仅填补了学生认识上的空缺,而且为下面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

 

 

 

 

【浅谈球形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04-14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04-14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04-14

浅谈初一学生的创新阅读教学(网友来稿)04-14

用激情演奏教学三步曲--浅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网友来稿)04-14

阅读教学反思04-14

阅读教学总结02-28

语字当头 积累词汇--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要务(网友来稿)04-14

从阅读走向写作━━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中心稿)04-14

阅读教学:反省与检讨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