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戏》教案 (高二选修)

时间:2022-04-14 09:33: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看社戏》教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看社戏》教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1.理解梆子戏等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命力旺盛,是因为人民大众的普遍热爱,我们要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传播发扬。

2.了解社会底层的文化艺人的艰难的生存境遇,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苦难命运同情关心。

3.学习本文的善于选材、剪裁,群像扫描与典型聚焦相结合等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了解偏远地区的底层文化艺人的艰难生活和对艺术的虔诚执著。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叙事层次,挖掘各部分的思想内涵,探讨“看社戏”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社戏

“社”是土地神,祭社时,必有社戏、社舞的演出,场地就是“庙台或野台”

,鲁迅在《社戏》中写的是搭在水边的庙台。现代的社戏是指偏远的地区逢年节时候上演的传统古装戏曲。

二、作者介绍

    王英琦,女,1954年生,当代著名作家。出版过《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17部散文集。散文曾获过全国及省级奖,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和欧洲各国。创作上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感,注重作者人格的自我修炼完善。她的散文以其对自己人生旅行和芸芸众生酸甜苦辣的真切描绘,个人情感坦诚率性的抒发,自然明快的风格,朴实无华的语言,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誉。

    王英琦,因其独特的气质、经历和艺术风格,因而有“大陆三毛” 、“江淮才女”的美誉。近年又专攻太极拳、内丹功,曾获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赛一等奖与风格奖。被《文学报》、《文摘报》等报刊誉为“中国第一个有武功的女作家”。 

她的人生格言:为人性的纯洁、自由而奋斗!

三、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写的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侧重写什么?

明确: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3节)写第一天晚上观看社戏的情形,以及作者对社戏角色的喜好。

第二部分(14-37节)写次日看社戏的情况,侧重从文化因素和作者所见、所谈、所想的角度,阐述豫剧为何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真实的反映了艺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三部分(38-40节)写第三天晚上给青衣少妇送药和衣服。侧重从自己与艺人交往的角度,表达对艺人的同情。

四、文本研读

1.作者开篇写房东“冬冬上楼”来催,自己夺下儿子喝剩的玉米粥,“汇入四乡八村看戏的人流中”。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文章哪里跟此处相照应?

明确:既写出了人们看社戏的心情急切,又说明四乡八村的百姓对社戏有着浓厚的兴趣。

 第14节,写戏班的锣鼓响得早,看戏的人去得早,可见当地人的确对豫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说明头晚上的演出很成功,吊起了大家的兴致。

2.第6节写戏台旁有一个零食摊子,摊子上有“各色纷呈”的食品,价格并不便宜,但买的人却不少,作者也给儿子买了一个烤红薯。联系下文来看,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明确:上下文构成了暗比的写法。反映出艺人们艰难的生活处境,寄托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3.作者喜欢看社戏的什么角色?她满足了欲望了吗?她看出了什么深意?

  明确: 作者喜欢看青衣花旦,这晚上的戏有一位武旦的表演令作者大欣慰,但又生出了小遗憾:武旦的兰花指“粗大得有如半个蒲扇,尤其是云起手来,真能遮住半个天”。

    作者运用了表中藏意的写作技巧,将自己要表达的深意隐藏于喜好与感想背后,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艺人们的高超的技艺,看到令人遗憾的粗大的兰花指实际上正是他们艰苦生活的缩影,看到大众的真正的心理渴求与淳朴的审美趣味。

4.观众们喜欢看什么社戏?这说明什么?

明确:观众们喜欢看《老包坐监》这样的传统戏剧。尽管内容“瞎编乱造”尽管配角的表演不尽完善,但主要演员老包的“十二分卖力地表演”,加上他的老到成熟的功夫,还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也是梆子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4.作者在后台见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明确:重点写了两个典型人物及艺人们的饮食情况。

      一是猫儿脸姑娘。写她忙于演出,可能两个月没洗澡,化妆用的“胭脂”,好象是廉价的广告颜色。

     二是 写青衣少妇。她五岁就登台演出,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在外奔波还带着个吃奶的孩子。为了挣钱生活,她还得丢下生病的孩子上场演戏。

     演员们竭尽全力的表演,他们的夜餐只是不禁饿的青菜、面条。

     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禁感叹道:“这些伶人们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殊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混口饭吃------难呦!”寄予无限的同情。

5.写第三天晚上作者给青衣少妇送药送衣,表明“我”对演员们有什么感情?

明确:表明作者对贫困线上的艰难度日的演员们的同情和关怀。

6.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作者写道:“虽然,我不是每场都看完并记下,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这里的“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包含那些东西?“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王英琦看到了艺人们艰苦的生活,对艺术的执著与虔诚;看到了民众对文化的需求,对豫剧的热爱;感悟到艺术的真谛。剧情可以忘记,但这些定然会铭记在作者的心头。这铭记着的一切,让作者在寒凝雪飘的深冬,心仍是满满的,然而,一想到他们的艰难的生活,内心又是怅怅的。每当看到窗外的菜地,捧着滚烫的玉米红薯粥,作者总要惦记他们。

五.讨论本文的艺术手法。

明确:(一)群像扫描与典型聚焦相结合。

第一部分写武丑、武旦、老生,采用群像扫描的手法,说明这些人行头虽不雅致,表演虽不纯熟,但他们是凭本事在艰难度日,深受百姓的喜爱。第二部分将笔墨聚焦到两个典型人物身上,反映他们艰苦的生存处境。两相结合,全面客观,更具说服力。

(二)感性抒发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作者在叙述故事中,不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叙述、议论、抒情相映成趣,拉近了自己与艺人、读者之间的距离。

(三)对比与照应相结合。

第一部分的两处照应,既写出了百姓对社戏的喜爱程度,也为下文阐述社戏的顽强生命力做好了准备;体现了作者对艺人的生存状况的同情。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前后勾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课后作业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请以“戏里戏外”为题写一篇作文,联系现实,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天涯孤客

【《看社戏》教案 (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书愤》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3-04

《项羽之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3-04

《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书愤》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高二地理选修教案12-13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02-15

国殇(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3-16

《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3-03

人教版高二选修《夜归鹿门歌》 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