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诗隐藏的心灵秘密

时间:2022-04-14 09:32: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三首望岳诗隐藏的心灵秘密

  丁启阵

杜甫三首望岳诗隐藏的心灵秘密

  杜甫一生,总共写过三首题为《望岳》的诗。这三首《望岳》诗,望的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写作时间大约分别为:开元二十四年(736)、乾元元年(758)和大历四年(769),正好分处杜甫青年、中年和暮年三个时期。这三首诗,基本上都是借景抒情之作,形象地展现了杜甫一生的三种心境。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阅读,细加体会,我认为,这其中隐藏着杜甫一生的心灵秘密。

  杜甫当然不可能早在青年时代就规划好了,一生要写数首《望岳》诗。但是,既然他到过的五岳中的三岳,先后用同样的题目各写了一首诗,这表明杜甫从写作第二首《望岳》开始,便有意“凑”成诗歌体“望岳三部曲”。换言之,三首《望岳》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当有着某种一以贯之的主旨。

  这个主旨究竟是什么呢?

  先请看三首《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东岳泰山)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西岳华山)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汩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忽衰俗,神其思降祥。

  (南岳衡山)

  三首《望岳》诗,尽管技术上是后出转精,但流传最广的,却是早年所写的第一首。文学史专家,纷纷赞叹其“齐鲁青未了”笔力强大。例如,宋人范温称赞其“高妙而有力”,“言东岳之大”“无过于此”(《潜溪诗眼》);刘辰翁称赞曰:“只五字,雄盖一世”(《集千家注杜诗》卷一);清人施补华言:“‘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千里,可谓雄阔”(《岘佣说诗》)。语文教科书编辑者,前赴后继,把这诗尤其是最后两句,当作励志的千古名句,让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朗读,背诵。无论是写景雄阔有力,还是诗中有励志名句,整首诗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的确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关于三首望岳诗的内容,明人黄生(1622-1697,原名管,又名起溟,字扶孟,号白山,歙县潭渡人,明诸生)的说法,较为通达,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衡、华、岱皆有《望岳》诗,岱以小天下立意,华以问真源立意,衡以修祀典立意,指趣各别。”(转引自杨伦《杜诗镜铨》卷十九)青年杜甫,虽然第一次进士考试失败了,但是,因为才二十多岁,杜甫的挫折感并不明显,他依然无比自信,对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满怀希望,充满信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这一时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杜甫写望西岳诗,是在因为疏救房琯得罪肃宗被贬为华州掾时。当时华州姓郭的长官,似乎并非斯文人士,对名满天下的诗人杜甫,只以寻常下属对待,丝毫没有怜惜敬重的表示。年高位卑,这时杜甫的政治理想濒临破灭,已经萌生了退隐学道的念头。“诸峰罗立如儿孙”,“拄到玉女洗头盆”,语言白俗,是杜甫愤懑怨恨内心的一种折射。至于在衡山时,经过十余年的漂泊,杜甫已经57岁,政治理想幻灭导致的愤懑怨恨,已渐趋平静,消失殆尽;经过安史之乱,李唐皇朝已经元气大伤,亟需拨乱反正,重新建立稳定的秩序。因此,在南岳衡山,杜甫最关心的事情,已经由自身的政治抱负,变为李唐王朝的制度重建。修祀典,为的是皇朝永固。当然,也可以说,是杜甫早年立下的政治理想中的“再使风俗淳”的一个具体表现。

  关于《望岳》诗,《杜诗言志》的作者(佚名)有与众不同的理解,它把《望岳》解读为寄托之作,每一句都有隐含的意思:“齐鲁青未了”是“言其所学之正,源远而流长也”,“造化”句是“言其禀赋之独优”,“阴阳”句是“言其宰制之甚巨”,“荡胸”句是“言其量之无所不包”,“决眦”句是“言其明之无所不照”,最后两句,是“谓将得君行道,高出于群伦之表,而向之蔽贤嫉能者,均无所施其伎俩也”。显然,《杜诗言志》将杜甫这一首《望岳》诗,完全当作杜甫的志向隐喻诗去解读了。在西岳华山那首诗下,这样说:“……望岱宗,专言体统之高大,以自喻其生平之学问”。

  乍看之下,有解读过度之嫌。但是,结合杜甫“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类的自白(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以及杜甫终身不渝的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之情,这样的解读,于情于理,都无挂碍。根据杜甫《又上后园山脚》诗“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等诗句可知,杜甫是登上过泰山绝顶的。不难想象,华山、衡山,杜甫也应该是登临过的。他都以“望”字命题作诗,跟他一生都没能实现政治理想的事实,是一致的。三作望岳诗,可以理解为,孟子所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杜甫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他追慕契稷的仁者之心。孔子说:“仁者乐山。”表现诗人的仁者之心,大概就是杜甫三首《望岳》诗的主旨所在。

【杜甫望岳诗隐藏的心灵秘密】相关文章:

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05-06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教案设计04-14

《望岳》说课稿05-06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 )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望岳的教学反思05-06

望岳教学反思09-01

杜甫的诗04-14

望岳教案设计03-03

望岳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