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时间:2022-04-14 09:45:2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词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都有着重要意义。学习古代诗词,是了解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欠佳,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背诵,不做解释,学生学起来当然就很枯燥无味。笔者认为上好诗词课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语感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典诗词,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 精挑选,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诗词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不加筛选地去学习所有的诗词,所以教师要精选诗词,要求学生能熟练背诵,准确书写。

2、 放录音,增强学生对诗词的感性认识。

每当优美的音乐响起,学生们便会跟着吟唱,每当动情的朗读声起,学生们便情不自禁地仿读。这样既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让学生初步感触到诗人、词人的脉搏。

3、 讲背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每一首诗词的创作都有它的背景,只有把背景讲给了同学们,才会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与诗人、词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4、写感悟,加深自身的文化修养。

学生在听录音,了解了诗词的创作背景,理解了诗词的内涵之后,我便尝试着引导他们产生创作的涌动,即写感悟。比如:我在讲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时,穿插着讲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词。随着邓丽君那凄美动听的音乐过后,我讲了李煜创作此词的背景,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直至当堂背过。为了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涌动,我趁热打铁,讲了下面一段话:“同学们,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清秋之夜,一位成了阶下囚的亡国之君独自登上西楼,面对着深深宅院、寂寞梧桐,他仰望天上的如钩残月,想起了自己的大好江山,抒发了自己的无限离愁。对此大家有何感想,有什么话想对李煜说吗?那么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尽情地挥洒吧!”第二天作业交上来了,有不少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林亚丽同学的《有多少岁月可以重来》抒发了“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的感慨,并由李煜不珍惜美好时光,蹉跎岁月以致丧国的悲剧,联系自己荒废学业,不思进取的现实,提出“应珍惜美好时光,努力进取,有所作为”的观点;魏际路同学的《寂寞西楼冷》抒发了对李煜的深切同情;张亚如同学的《美好诚可贵,坚强价更高》采用了与李煜对话的形式展开:“美好诚然可贵,但那已成为过眼烟云,你只有坚强起来像那卧薪尝胆的勾践一样,才有重整河山的可能,光是发愁又有何用呢?”这些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是不错的,值得肯定的。

5、 巧运用,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

能把所学的诗词巧妙地应用到文章中,是把文章由“俗”变“雅”,由“好”变“精”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我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养成在课本上用诗词化的语言写批注,写感悟的好习惯,并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换课本的方式互取短长,把好的内容整理下来以壁报的形式供大家欣赏。

比如:我上了《甜甜的泥土》一课后,便让学生自选课文的某一段落或情节尝试着用诗词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杨艳会同学读了“王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一节后写下了这样的话:“对我而言天地间你最可怜对你而言天地间我最温暖虽然你不如我幸福但我不如你老练望苍天赐福使你爹娘能破镜重圆你我共享美好的明天”。方坤同学读了文章1-5段后写下了这样的话:“天地寒残雪舞于天门外伊人独倚望眼欲穿铃声急甚欢喜众人过尽皆不是校园沉寂空悠悠谁会念子意无人语风依旧泪空流。”殷燕同学读了王小亮收到了奶糖和大家同乐的情节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情深深义浓浓慈母爱难消融不管相距有多远天涯海角一线牵。”

这是我一个多月的诗词训练所取得的效果,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还是不错的。当然在语文诗词教学上还会有许多困难坎坷,但只要是我们对于语文课改的梦不灭,那么这条道路上便永远有我们追逐的身影。当我们带领学生们跋山涉水一路走来,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无限风光。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就是我追寻的目标。最后我想用这两句诗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在各自的学科里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南玉琦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相关文章:

《坐看牵牛织女星》教案(2课时)04-14

恰 到 好 处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书生情起《从军行》--杨炯《从军行》鉴赏(网友来稿)04-14

看云识天气教案03-28

《看云识天气》教案03-06

《看云识天气》教案08-28

《坐看牵牛织女星》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坐看牵牛织女星》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周庄水韵》教案(2课时)04-14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