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琨和岳飞诗文上的相似

时间:2022-04-14 10:25:0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刘琨和岳飞诗文上的相似

    在群星璀璨的的中国文学史上,响奏着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声, 凝结成文学史上辉煌的乐章。我们这里要谈论的是两位相隔六七百年的民族英雄--东晋的刘琨和南宋的岳飞。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东晋著名诗人、音乐家、民族英雄。历职太尉掾、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大都督等职,死后后晋追赠为侍中、太尉、谧愍。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山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豪放派词人,死后赐谥武穆,改谥忠武,有《岳忠武王文集》,为后人所编。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在他们二人的身上,有着众多的相似处: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自身的不幸遭遇相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诗文风格上的惊人相似,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文人豪迈的军人气质。

   一、所处环境相似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越发动兵变,控制朝政,挟惠帝进攻司马颖,兵败东逃,惠帝被逼迫迁都长安。刘琨于307年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此时的并州经历了战乱和饥谨的洗劫,剩下不到两万户,而晋阳仅是一座空城。“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瀛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晋书  刘琨传》)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汉政权,北面是正在崛起的拓跋鲜卑,东面是依仗段部鲜卑支持的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刘琨兵力很少,处境艰难,而上任后的第二年就遇到以刘渊为帝的匈奴汉政权的进攻,再加之匈奴右贤王刘虎归附刘渊,使得晋阳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刘琨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安抚百姓,招徕流民。一面加强军事防御,一面抓紧生产自救,老百姓带着武器下地耕作,士兵在周围警惕的守卫,虽偶有战事,但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生产得到了恢复,使得并州吸引了许多要求抗击少数民族统治的激进人士。“人士奔道者多归于琨,一日之中,归者数千”(《晋书 刘琨》)。

   岳飞在23岁时再次从军,时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灭亡。靖康二年,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再次南侵,建康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攻下临安、越州等地,高宗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先后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守军,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将南北。

   刘琨和岳飞都处在外族入侵,皇帝被俘,朝廷朝不保夕,国家风雨飘摇,民族危在旦夕的年代,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肩负起抗敌救国的使命,金戈铁马,挥斥方酋,建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

   二、悲惨遭遇相似

   刘琨和岳飞作为将军,没有战死在沙场之上,却都冤死在自己上司之手,而且都死得非常年轻。英雄末路,留下不尽悲恨。

   刘琨被石勒打败后,投奔段匹碲,段匹碲敬重刘琨,二人互通婚姻,结兄弟之好,又歃血为盟,共约翼戴晋室,血洗国耻。公元317年,段匹碲推举刘琨为大都督,共讨石勒,可惜这次军事计划不幸“流产”。次年1月,段疾陆眷死后,段末杯篡夺了单于位,接着又率众迎击段匹碲。刘琨的儿子刘群奉父命护送段匹碲,不幸被段末杯所俘虏。以推刘琨任幽州刺史为条件,引诱刘群合谋袭击段匹碲,又指使他写信请刘琨为内应,可这封信又被段匹碲的巡逻兵截获,然而刘琨对此却一无所知,于是,段匹碲将刘琨投入牢中,在318年6月22日段匹碲以刘琨窥测神器,图谋不轨的罪名,娇诏缢杀刘琨,时年48岁,其子刘群同时被害,后晋追赠为侍中、太尉、谧愍。

   岳飞在他的军队节节胜利,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的时候,被朝廷12道金字牌班师诏,令其退兵。岳飞悲愤的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宋史 岳飞传》)。岳飞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先杀岳飞而后议和。“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于是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宋使  岳飞传》)秦桧于是诬陷岳飞谋反,投入大牢。“奸臣万俟窝诬:飞与宪(岳飞手下)谋反,令虚中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书已焚”。韩世忠不平,问秦桧一个说法,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宋史 岳飞传》)。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39岁,其子岳云同时被害,宋宁宗时才得以昭雪,追封为鄂王。

   三、诗文风格相似

   刘琨和岳飞的诗文大都悲壮激越,大气昂然,洋溢着英雄气概,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无限怜爱,对入侵者的深恶痛绝,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思想。

首先我们看看刘琨出镇并州的途中写下的《抚风歌》和岳飞屯驻洪州时写的《题翠岩寺》《题鄱阳龙居寺》。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记述了此次行程的艰难,道出了离别家人的悲苦和对故土的难舍情怀,也暗暗隐藏有对政局的不满,对民族危机的忧虑,对百姓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同情,心中忧愤不平。“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幼,不绝于路。及其在者,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晋书 刘琨传》)。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自比为南山松,“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有经天纬地之才,为朝廷之栋梁,国家的中流砥柱。此行乃为君分忧,奔赴国难,救民于水火之中,他将“南通河内,东连司翼,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出也。”(《晋书 刘琨传》)整首诗充满了力挽狂澜的自信,显得慷慨激昂。

   《题鄱阳龙居寺》 巍石山前寺,林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瞩龙语,为雨济民忧。 《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中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山林啸聚何         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在这两首诗上,我们看到了岳飞对人民的怜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在《题鄱阳龙居寺》中,当地久旱不雨,百姓苦不堪言,岳飞嘱咐“龙”应赶紧下雨,以解除百姓的忧愁,这里不是龙居寺吗?既然有能呼风唤雨的龙在这里居住,为什么不降雨呢?这首诗暗藏着对当地官员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渎职行为的讽刺。在 《题翠岩寺》中,岳飞认为农民起义并不足虑,他们还可以成为抗击金兵的国防力量。而“沙漠群凶”和“金酋”才是最大的敌人,“复三关,迎二圣”才是当务之急,岳飞曾于1132年路过永州祁阳县时写有“痛念二圣远狩沙漠 ,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圣贤,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金佗粹编》卷十九),岳飞在民族大义和内部矛盾的大方向上顺应了历史潮流。    我们再来看看刘琨的《答卢谌诗》和岳飞的《赴宴戏秦桧》:

厄运初遘,阳爻在六。干象栋倾,坤仪舟覆。横厉纠纷,群妖竞逐。火燎神州,洪流华域。彼黍离离,彼稷育育。哀我皇晋,痛心在目。天地无心,万物同涂。祸淫莫验,福善则虚。逆有全邑,义无完都。英蘂夏落,毒卉冬敷。如彼龟玉,韫椟毁诸。刍狗之谈,其最得乎。咨余软弱,弗克负荷。愆衅仍彰,荣宠屡加。威之不建,祸延凶播,忠陨于国。孝愆于家,斯罪之积。如彼山河,斯衅之深。终莫能磨,郁穆旧姻。嬿婉新婚,不虑其败。唯义是敦,裹粮携弱。匍匐星奔,未辍尔驾。已隳我门。二族偕覆,三孽并根。长惭旧孤,永负冤魂。 亭亭孤干,独生无伴。绿叶繁缛,柔条修罕。朝采尔实,夕捋尔竿。竿翠丰寻,逸珠盈椀。实消我忧,忧急用缓。逝将去矣,庭虚情满。虚满伊何,兰桂移植。茂彼春林,瘁此秋棘。有鸟翻飞,不遑休息。匪桐不栖,匪竹不食。永戢东羽,翰抚西翼。我之敬之,废欢辍职。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澄醪覆觞,丝竹生尘。素卷莫启,幄无谈宾。既孤我德,又阙我邻。光光叚生,出幽迁乔。资忠履信,武烈文昭。旌弓骍骍,舆马翘翘。乃奋长縻,是辔是镳。何以赠之,竭心公朝。何以叙怀,引领长谣。

   刘琨流落到蓟城以后,忧愁忧思,心头笼罩着阴云。想起大功未遂,国耻未雪,前途渺茫,悲愤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威之不建。祸延凶播。忠陨于国。孝愆于家。斯罪之积。如彼山河。斯衅之深。终莫能磨”。 国家沦丧,亲人遭难的惨痛教训,擦亮了诗人的眼睛。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兰桂移植。茂彼春林。瘁此秋棘。有鸟翻飞。不遑休息。匪桐不栖。匪竹不食。永戢东羽。翰抚西翼。”诗人志存高远,救国雪耻之心永不泯没。整首诗,抒写了自己壮志未酬和英雄末路的悲愤情感,格调悲壮,让我们不禁怆然神伤。  

赴宴戏秦桧

自幼从军未学诗,今朝赴宴强为之。削发搓缰系战马,拆衣抽线补征旗。江南美酒君须记,北国风霜我独知。百万金兵临城下,再请诸君去赋诗。

   秦桧邀请岳飞赴宴,他认为岳飞知不过一介武夫,不懂得吟诗作赋,提出来人一一作诗,想借此发难于岳飞,出他的洋相。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岳飞的一心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削发搓缰系战马,拆衣抽线补征旗。”何等的英姿豪迈,豁达洒脱,岂是皓首穷经之流所能体会的。让我们看到了在北国风霜的战场上拼搏厮杀,戎马倥侗中横桀赋诗,用热血和生命谱写战歌的英雄形象。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略,坚决反对国族压迫,其爱国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恋。

   最后,我们来看看他二人的代表作刘琨的《重赠卢谌诗》和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重赠卢谌诗 

握中有玄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茍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中夜抚枕叹,相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这首诗,是刘琨被段匹碲囚禁时所作,前半部分作者铺叙了历史上贤人辅助圣君的故事,暗比自己和卢谌段匹碲共扶晋室,并说明自己一心为国,不计私怨,锲而不舍,将自己的个人荣辱放在一边,“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诗的后半部分写自己功业未建而身被拘挚的痛苦,倾吐自己壮志未酬,时不我待的惆怅和悲哀,“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今昔对照,悲凉慷慨,动人心魄,诗人壮志未酬而遭摧残的境遇,英雄末路的悲愤沉痛,怎不催人泪下。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气壮山河、光照日月。这是以收复失地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洗雪国耻的必胜信念,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献捷。全词洋溢着激昂雄壮的旋律,凝结成词史上辉煌的乐章。

   总之,在刘琨和岳飞的身上,都闪烁着军人的气质,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善战,所向披靡,金戈铁马,挥斥方酋,建立赫赫战功;刘琨屡败屡战矢志不虞,虽壮志未酬英雄末路,但二人又是标榜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学家,在他们的身上,无不彰显着真正的文人所必含的军人气质。 

李朝刚

【浅谈刘琨和岳飞诗文上的相似】相关文章:

正始诗文和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等)04-14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04-03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04-14

浅谈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网友来稿)04-14

岳飞传读书笔记02-28

岳飞《小重山》赏析03-03

《宋史岳飞传》原文及翻译04-14

岳飞传读书笔记10-08

苏教版六上《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2-16

教你轻松背诵古今诗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