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登岳阳楼其一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时间:2022-04-14 10:31:3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四首之登岳阳楼(其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 30 诗四首  登岳阳楼(其一) 授课人 赵文学

诗四首之登岳阳楼(其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 八(2)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计达成目标

教学环节 时间 一、 导入课文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一 2

二 二、读准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2、请一个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旌,徙】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意节奏。尤其是律诗。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

(显示诗歌节奏划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5、学生根据节奏划分自由朗读。

6、学生齐读,要求读出停顿。

三 三、读懂诗歌

1、解释关键词:帘旌、徙倚、凭危、吊古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

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般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3、指名学生讲叙诗歌大意。

四、读透诗歌

1、找诗眼。

【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悲

2、“悲”在何处?

【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品析诗句,朗读相辅,明确重读字】

概括:景悲--己悲--国悲

3、圈点出品析得出的重读字,结合停顿,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配乐朗读诗歌。

【只要我们将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准确地读出来,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五、挑战自我

当堂背诵诗歌《登岳阳楼》

六、诗歌总结

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希望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的同学们,能通过诗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趣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可以看出其意欲登高而排忧,岂知望远而伤怀,反倒牵扯万千愁绪,集忧国、感时、伤怀、吊古、思乡、念己于一体,其情感是纷繁复杂的,将登高在一首诗中表达的内涵丰富了许多。

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景悲

悲     己悲

国悲

教学反思

 

赵文学

【诗之登岳阳楼其一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02-16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06-12

《登岳阳楼》 教学设计03-03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8-25

登岳阳楼教案11-10

《登岳阳楼》的教案03-05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设计03-04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4-14

登岳阳楼教案12篇03-02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