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教案 (高一必修三)

时间:2022-04-14 10:49: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劝学 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 知识与能力: 

劝学 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1.了解荀子及其相关知识;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提高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4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并运用。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教师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纠正不良发音并培养语感,并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好学。 

三、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四、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一、 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劝学》这篇课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1、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 劝学中“劝”为何意? 

(2) 荀子“人性恶”主张 

明确: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3)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齐读课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写错读错的字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1)读课文,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词应怎样理解?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把握观点:这一节主要谈了学习的哪个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论述的? 

明确:学习的意义;比喻.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在已归纳的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 

明确: 

青 青 于 蓝 

冰 寒 于 水 

(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会进一步提高、发展。 

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 说明客观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变 

“木受绳”“金就砺”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它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二)   (5)学生齐读第2段,以词语提纲为线索背诵第2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②有③就④中。) 

3、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本段又采用了哪些比喻? 

1登高之博见 

2登高而招3顺风而呼 

4假舆马5假舟楫 

(4).要求模仿第2段思维推理模式,分组讨论分析本段的推理过程。 

明确:客观事物通过善假于物可以弥补自身不足 

引申出人通过善假于物可以弥补自身不足,“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学习 

(5)小结 

本段谈的是学习的作用, 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用几组比喻句来说明,本段再次采用比喻论证。 

(6)学生齐读第3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教师强调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跂②致③绝④假) 

四、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 

1、 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主要论述学习态度与方法 

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 

明确:比喻、对比 

4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 

明确: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即道理明白、具体生动。 

5学生齐背第4段。(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跬②镂③一④焉⑤至。) 

五、总结全文。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2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说理透彻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 结合荀子的《劝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学贵有恒--读《荀子劝学》有感 

2、 完成《创新设计》练习。 

七、板书设计 

劝学(荀子) 

(1)学比可以已--中心论点 

(2)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比喻 

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态度、方法 

积累 对比 

坚持 

专一

知识 技能 1.梳理、归纳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以喻代议、 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过程 方法 1、利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2、熟读、背诵、默写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2.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发展自己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比喻论证 

学不可以已 达到目标 

(中心论点) 善于积累 正反对比 

学习的方法态度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教学主案(教学内容) 教学辅案 

(教学方法、手段、活动) 

一.检查: 

(1)学生口头回答词义,教师讲释小结。 

(2)背诵课文:教师指名让学生分别背诵2--4段。 

二.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小结: 

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卜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②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苟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3.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喻体。如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设喻方式多样: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金就砺则利”等。 

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 

“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 

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3)设喻与说理紧密结合,形式十分灵活。 

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三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4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三【知识拓展】 

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四、课堂小结 

《劝学》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贴切浅显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有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又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的比喻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通俗易懂的比喻,都会使人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道理。

 

陈家武

  

【劝学 教案 (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劝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3-03

《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劝学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高一劝学教案02-09

《宇宙的边疆》教案(高一必修三)03-04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高一必修三)03-08

《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高一必修《沁园春长沙》教案03-03

人教版高一必修《过秦论》教案03-03

美美与共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