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时间:2022-04-14 11:18: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1届汉语言文学(2)班    秦金平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新课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学生对文言文难于理解这一问题,提出了“读一读,评一评”“品一品,背一背”“说一说,写一写”“讲一讲,演一演”的具体操作方式,旨在改变文言文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

【关键词】  初中生   文言文   教学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初中课本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刚步入中学的同学来说是很难的,文中的“之乎者也”让他们望而却步。文言文教学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的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花招,但这种课堂学习,容易使“教”“学”都没有热情,师生没有互动,教学过程枯燥无趣。这种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学好文言文,为他们更好地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读一读,评一评

初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在朗读实践中加强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感悟。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具体做法是这样做的:

     1.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前要广泛查阅工具书,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正。如《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亡以应”句中的“亡”是“无”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所通“无”字音“wú”而不能读成它的本音“wáng”了。

 2.读准节奏。

节奏,体现了你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如《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指目前天下一分为三,所以“今”字后面必须暂停;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和“莲”在这里是两个词,之间必须暂停。

3.读出音韵。

文言文中有的句式整齐,字音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有的骈散结合,如行云流水,轻快飘逸。例如《爱莲说》中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我们可以边读边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出节奏;《陋室铭》、《与朱元思书》句式整齐,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读好韵律,就像弹奏好一支优美的乐曲,给自己和听众以美感,如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4.读出感情。

《新课标》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如郦道元《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应读得浑厚、豪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应读得轻快、赞美;“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应读得凄楚、悲凉。当然在诵读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配上与课文内容相符的音乐,学生带上感情和表情去读,那么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变得生动、活泼,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5.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

诵读方式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自读,教学中应以自读为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一边想象一边诵读。同时,学生每读一遍,教师可提出不同要求,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通过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尤其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朗读,都要让学生来评一评:评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读错字,有没有漏字或添字,有没有停顿不合理,有没有感情不到位。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教学相长。

二、品一品,背一背

这是文言文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可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第二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点拨、引导学生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可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三步,理解成诵。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

如我在教学《三峡》这一课时,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同时请同学们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  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  凄美

老师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这时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做点词句赏析积累。

    三、说一说,写一写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产品,语言是产品的包装,精彩的内容必需精美的包装。文言文精粹、洗炼、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加以品味、咀嚼,进而积累、运用。好的语段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日积月累,通过对文言文语言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也可对作文时语言苍白无力的学生以一定的弥补。文言文中有很多可积累的材料,一个巧妙的小故事、人生性格的一个侧面、一个印象、一种意境、一种情趣、一个幻想、一幅生活场景、一段独具特色的对话……学生可以从那一篇篇不朽的篇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触碰心灵、慨叹沧桑,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画卷,可以使他们拥有一个非常丰富而新颖的材料库。那么,这也就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或题材不新的问题。初中的文言文选择典型材料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情节,展示典型的环境或运用丰富材料论证观点,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使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张与弛、动与静、虚与实、抑与扬等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悬念法、铺垫法、烘云托月法的巧妙使用,联想与想象的合理展开,以及对比、夸张、渲染等手法的恰当使用等等,都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要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理解艺术手法在写作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艺术手法。

比如我在教学完《三峡》一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峡在作者笔下可以说是豪气万丈,气势磅礴,以后我们如何把写景的文章也写的如此逼真呢?”同学们相互讨论后各抒己见,总结归纳出了许多妙招: 有的同学说,要用心地去观察;有的同学说,要多用一些修辞手法;有的同学说,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做到情景交融;有的同学说,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写;有的同学说,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有的同学说,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还有的同学说,可以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去描写……望着窗外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于是我便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妙招”来写一篇写景的作文--第一场雪。教师潜移默化,学生学以致用,既加强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写作能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悟、多写、多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讲一讲,演一演    

“教无定法”,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我们所学习的古文的文体有很多种,有的是优美的写景散文,有的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还有的是故事性很强的。对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编写故事,讲故事,有的还可根据情节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如进行《陈涉世家》的教学时,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起义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篝火狐鸣,置书鱼腹两件事,如果只从书上文字的意义上进行翻译,学生会感觉很难懂。不如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表现内容,在理解意思或背诵的时候配合进行,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的了解事情的经过。还比如《核舟记》《口技》《石壕吏》等文都可以采用讲演结合的方法配合教学。如在进行完《木兰诗》中的一、二节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出木兰下决心替父从军的情景,或用书上语言进行表演;或可以增加难度,用白话文进行表演,或让其他的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进行背诵的配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更使课堂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青春的活力。

当然,以上这几种做法,要能做的更有实效,老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因而,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就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的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另外,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言作品,不求他们能读多少,而是要求广泛阅读,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假期给学生布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自己感兴趣的文言作品去读,并适当做一些读书笔记,写一些心得,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冯英梅,《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2期。

2.《以读为本,培养语感--谈古诗文的诵读教学》,赵年喜,《甘肃教育》,2006年第08期。

3.《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功能》,郑国荣,《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16期。

4.初中语文《新课标.》。

 

秦金平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种做法】相关文章:

关于《错误》中错误的几种理解--关于《错误》中错误的几种理解(网友来稿)04-14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09-19

文言文教学中的误区及其矫正策略(网友来稿)04-14

语文素质教育中几种基本能力的培养04-14

对操作的思考和做法教学反思05-04

文言文教学试探04-14

文言文的教学反思01-01

文言文教学反思12-27

小吃做法大全简单做法04-14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