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因材施教原则在德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14 11:28: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例说因材施教原则在德育中的运用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罗明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在德育中,同样也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思想动态,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这样才具有充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材施教,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脉搏”。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可以有许多。我的做法是:把学科(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学生的随笔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这也得益于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写随笔,并对他们作了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八字要求。)

    下面,我举几个在实践中根据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德育的例子,以此来说明因材施教原则在德育中的运用。并祈盼抛砖能引玉。

     一、在学生的“抱怨”声中,替其心理“断乳”

    例I:“期中考结束了,成绩再次差得出乎我的意料。我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一次回顾与总结,发现自己最大的缺点在于上课。上课了,我的一向僵化的思维异常活跃起来,但并不是思考课堂的问题,而是不时要看看窗外的白云飘飘,听窗前的小鸟啁啾,神思飞扬……记得小学时,老师总会在上课中提醒我们,小手摆摆好,腰背要挺直;而今,老师却不管我们了,我不信,我的‘出小差’能逃得出老师明察秋毫的眼睛。”

    这是一位高二学生期中考后的心理独白。对于她的上课爱开小差的坏习惯,我通过与她本人交流,并请求其他课任老师加强督促的方法加以解决。但从“而今,老师却不管我们了”这一句话中,我发现了高二学生心理上的一个特点--对老师的依赖性。他们还认为自己是一群时刻需要老师指点管教的孩子。这一心理上的“依赖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适合高中以及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

    于是,我又针对此事,在班级开了主题班会,专门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事该由谁来管”的问题,强调高中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发他们的成人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他们的依赖心理“断乳”。此后的实践证明,他们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生活中,开始了自主、自律。

     二、从一篇评论性文章,引发一场“和平演变”

    例Ⅱ:玛蒂尔德如果没有去参加那个夜会,那她将永远是个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没有机会去接触那些上层社会的人们,他们也就不知道她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又是一个生来就想过高雅、奢华生活的人。那个夜会使她成为众人的焦点,使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美丽是玛蒂尔德的资本,她有权利展示自己的美丽,我认为她用“十年青春”换“一夜狂欢”是值的。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项链》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同时也入选英语教材,因此,学生对其情节非常熟悉。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人物和主题。学习完毕,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就“玛蒂尔德以十年换一夜”的悲剧发表看法。在批改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诸如上述的文章竟占了近三分之一。

    我们竭力灌输的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记已经越来越淡了。而“强调自我,追求个性”的时尚观念占据了不少还难以明辨是非的青少年的头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但我们相信,这种观念在学生心中还没有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杜绝和改变这种观念是完全可能的。我一方向引导学生阅读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朴素的价值观的课外读物;一方面和政治老师协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加强灌输正确的观念。标本兼治,内外结合,遵循“正面引导,先入为主”的德育原则,进行一场思想观念上的“和平演变”。

    三、用两封学生的信,拯救“问题家庭”

    例Ⅲ:又到周末了,寝室里的同学各自收拾着准备回家,忙得不亦乐乎。但我却怔怔地坐在床上,一点都不想回家。

    其实不想家是不可能的。离家一个星期了,谁不想回家吃一顿妈妈亲手做的可口饭菜,与家人聚在一起,天伦叙乐!但一想到爸爸妈妈吵架时的情景,我就不敢回家。每回,爸爸妈妈在客厅里,或在房间里大吵大闹的时候,我就只有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害怕极了。而且这种糟糕的心情总要持续近一个星期……

    例Ⅳ:晚上吃饭时,爸爸又没有回家,妈妈突然放下筷子问我们姐弟俩说:“如果妈妈和爸爸离婚了,你们愿意跟谁?”我预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一声不吭地含泪扒完了碗里的饭,紧跑进自己的房间,把头深深埋进了被子中……

    很长一段时间了,爸爸您经常凌晨才回家,甚至有时候彻夜不归。你知不知道,您不回家的时候,我们都坐在家里呆呆地等你。有时候,我半夜醒来,还发现妈妈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偷偷流泪。爸爸,您太伤妈妈的心了!您也太让我们失望了!

    这两段文字均摘自两位女生随笔《给老师的一封信》。这两位女生,一位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一位是我的第二届学生,时隔三年,但内容却是如此相似。引起了我很大的注意。

    “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家庭占了重要的一极。一个家庭的团结和睦与否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特别是父母亲的感情问题。夫妻双方婚姻感情的破裂,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无法抹去的烙印。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心理敏感而又脆弱,往往受伤尤深。这是要引起我们家长和每位德育工作者足够重视的。

    根据学生反映的这个情况,我通过明察暗访,调查了解,发现夫妻感情存在隔阂(或父母亲有着不良习惯的,如赌博等)的“问题家庭”在学生中占的比例不小,对学生的正常学习成长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于是在家长会上,我特别安排了一个程序,给家长们读了这封学生的信。由于学生的信,真实感人,所以特别容易说到家长的“心坎”上,引起强烈的共鸣。许多家长,夫妻之间濒临破裂的感情状态,由于孩子这一砝码的增加,又开始和好如初了。毕竟,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最爱。

    四、从“心理描写片断”这个窗口关注学生情感世界。

    例Ⅴ:像往常一样,我还是去学校餐厅看电视,虽然离早锻炼只有几分钟了。一进餐厅,又是她!好几天都看见她总是在那里看电视。我慢慢走过去。长头发,运动服,让人一看见就忘不掉。我坐下来,带着略显激动的心,看着电视。

    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偷偷看她。只可惜她没正对着我,我只能看她的侧面,有时她转过头,我就慌忙看电视,借着余光看见她正看着我,心里一阵喜悦,一阵激动。单从侧面看,她很美;如果从正面看,会怎样呢?但我不敢正面瞧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等着什么?我也不知道。

    时间过得很快,铃声响了,早锻炼快开始了。我立起身子,却看见她正跟一个男生谈着什么,我突然觉得很气愤,有种感觉升了起来。我看了她一眼,向操场跑去。

    从高二的上学期开始,诸如此类的文章在学生的随笔本中陡然多了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知道,大部分的学生在情感方面已开始“觉醒”了。例Ⅴ这段文字是一个男生的“作品”,虽然有点没头没脑的,但那种微妙的感觉描绘得很准确,因为它很真实。这种感觉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特有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

    既然是正常的,我们就要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它。在那个学生的随笔本上,我没有就这件事发表看法,而只是肯定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避而不谈,按兵不动,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果然,在我的这种政策下,很多学生的文章都有了“续集”。渐渐地,我又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书面上都能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理智和成熟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情感问题”,都能懂得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个道理。这样,剩下的小部分学生,只要再逐个击破就行了。

    当然,学生的成熟与理智还是来自我们的教育。在这种事上,我们采用“曲线救国”的迂回战术比较好。我在高二这段时间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加强了“人生目标”问题的教育,引导他们认清人生的阶段特征和每个阶段的努力方向,特别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一生中长才干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样,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就不言而喻了。

    高三的时候,学生的随笔本中就再也看不见这种纯真的心理描写片断了。

    五、以学生的“非议”为鉴,照照自己的镜子。

    例Ⅵ:老师,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儿时父母的教诲。老师,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学校的教育。而您现今贵为教育者,您是否清醒地认识到,您的言行对我们的影响甚大。我,拥有发言权。您,实在令我太失望了。我承认,我敬爱您的言,而对于你的行……

    那是历史课上的事,你将一团纸屑扔到了门外,我们指责了你,我断定,这是我们的瞬间反应,你不但没捡起反而加言:“这算什么,他们干的都是些什么勾当!”什么勾当,我不晓得,我只知道,连基本道德常识都不懂的人没资格去批判他人,高格?无稽之谈!

    你可以不注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可你应该从自身出发,你自问心安吗?只拿低素质的人与自己作比较,可见你这人本身所蕴含的也不见得如何。

    从而引发的,你敬业吗?你爱你的学生吗?是什么引诱你站在庄严的讲台上的?讲台被你的行为玷污了。或许你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不满,可你拿了党的工资,你有义务为我们上“好课”,我们是无辜的,你的抱怨,我们无承担的义务。

    老师,放下您的面子,放下你的私心,放下你那可憎的一面去捡起那团落在你我内心深处的“纸屑”。

    看到学生的这段文字后,我很惊讶。首先想到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在批阅完这段文字后,我情不自禁地就对自己进行一番审视,重新检查了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外在形象。因为在这篇文字中,我们都能深切感到了学生的愤怒。学生的愤怒来源于他们对老师的崇敬与认可。当某人肆意破坏了他们心目中老师的崇高完美的形象时,他们便会有本能的不满与愤怒。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以自己的灵魂来塑造别人的灵魂的工程师。学高,并且德高,方可为万人师表。

    所以,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多看看学生的脸色,有利我们完善自己的形象。以学生的“非议”为鉴,照照自己的影子,这大概也算是“教学相长”之一例吧!

    上述的种种例子,其实只是在说明一个问题:深入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大有裨益。当然,这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并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渠道等等,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例说因材施教原则在德育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尝试错误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4-14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艺术运用例谈(网友来稿)04-14

扩展语句题例说(网友来稿)04-14

话题作文例说2(网友来稿)04-14

文言虚词而以例说(网友来稿)04-14

例说《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例说《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网友来稿)04-14

语言简明题解题例说(网友来稿)04-14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网友来稿)04-14

中考微型议论文题型例说04-14

词语式话题作文例说(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