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运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上海冠龙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时间:2022-04-14 11:28: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网络运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上海冠龙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作者:汪佳敏 上海市冠龙高级中学

基于网络运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上海冠龙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Email:jiawong@online.sh.cn 

  

 

【摘要】:这是一篇一群教师带着一群学生进行基于网络运用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因此记录了鲜活的实例和真挚的情感,记录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所有活动者的体验,并且对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伴随性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注解与补白,文后对整个活动中涌出的问题:确定课题、现实与网络教师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如何对待研究性学习的结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丰富的实践内涵有待于教育研究者共同挖掘探索。

【关键词】:网络运用 研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 

一、活动背景说明

 1、网络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已经正式纳入必修课程,开展层面已经从高中扩展到小学,覆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从1999年起,一群有志于开展基于internet应用的研究性互动学习的教师们已经从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

  2001年6月底在UE100(优异网)、人教网、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同时发出倡议,邀请全国有志于“基于internet应用的研究性互动学习”的伙伴们加入我们的活动。暑假,我们一起进行了探索,检验前期思考的理论于实践的意义。

 2、网络学习的平台

  优异网研究性学习开放互动平台于2001年5月正式推出,这一平台致力于为广大老师、学生和学校提供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为此次暑期的活动提供了一片试验田地。

 3、学校与活动学生的情况

  为了能使活动顺利开展,我们组织了上海市冠龙高级中学高一学生的参与。冠龙高级中学创办于2000年的7月,是一所转制学校,学生的入取分数近于全区高中的最低录取线。参与暑期网络夏令营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学校的中等生,在学习上不占有优势,是最为普通与一般的学生。

二、设计思路

(一)活动目标

 

  关于活动的基础目标,按照我们前期的理论思考 ,我们将目标分为问题意识、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协作合作等五个方面 

  希望在此次的暑期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断进取、不轻言放弃的探索精神,能够主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最基本信息素养,将网络视为学习的助手,熟练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在整个暑期活动中,课题内容只是作为一个中介载体,以此让学生充分发展。这类活动不仅需要学生进行书本的资料寻找工作,也需要他们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考察。在最初选题的日子里,我刚从旧上海的展览馆参观归来,《花样年华》的影响还没有逝去。于是选择了“建筑与古树”作为研究的话题,其实是出于一个很大的私心:我喜欢被称作万国博览的上海建筑,想假借暑期学生的研究,和学生一起去了解更多的建筑语言、更多的旧上海的历史。

  

  1、前期的理论学习与思考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课题的内容是学习的载体而不是全部,学习的目的不全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2、研究性学习给了教师自我学习的空间

 

 

(二)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兴趣激发,确定研究的范围

  活动目标:

  1、小组成员商议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即那一类建筑或者树木)。

  2、学会用搜索引擎,有用网络寻找信息的意识。

  3、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

 主要活动计划:

  1、教师的宣传,吸引学生参加暑期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夏令营。

  2、学生参与后,让其自行组织成各个活动小组,推选出组长。

  3、学生学会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 

  期末,学校向全年级学生提出要求:希望学生在暑假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开学交一份研究性学习体会的文章。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暑期开放,为研究性学习服务。同时,告诉学生假期将和优异网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夏令营”,和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在网上负责“XXX地区的历史民宅、名树古木等调查与保护”,希望同学们支持老师的活动,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课后约有20多位学生主动要求参加活动,其中不乏一些超级电脑游戏迷。为此,我故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说整个活动的文字要求比较高,至少要写1万多字,希望你们作好吃苦的准备。一周内给予答复。

  1、石库门有故事(管俊琳)

  研究性课题的第一步便是要定下一个研究的对象。到底研究什么呢?既然要研究,就必须找一个我们有感觉的,又要符合现实,有研究价值与意义的课题。我们几个冥思苦想,汪老师提出的建议被我们以“没有创意”“不好玩”“没有兴趣”给否定了。忽然,我的脑中一亮,“干脆我们研究上海的石库门吧!”大家疑惑又好象若有所感的望着我“虽然石库门在如今的上海是一个不起眼的普通老房子甚至是破房子,但它却有着百年的历史奠基与文化内涵……”“老房子里的邻居关系象亲戚一样的,真想念小时侯住在老房子的日子……”“有的老房子很好看的……”真想不到,我的忽然一说,引出了课题研究的范围--石库门,而我也成了这个课题的创始人。

  2、我们向往高校(王燕)

  作为高中生我们非常向往高校中的生活,五一休假期间,我们几个分别游玩了华东政法、交通大学、同济、上海理工等高校。那天我们几个聚在一起定课题研究的对象,大家都在忙着交流各自拍摄的高校照片与心得体会。

  “中国的建筑,凝聚了多少的人文意境和艺术内涵,至于学校(尤其是高校),其中的出典和故事,那肯定就更多了……”没有经过什么争论,我们一致同意将课题的对象定位为上海高校建筑。

  3、古树里面有历史(陈栋)

  经过我的慎重考虑和精挑细选加上游说的工夫,我们古树小组的成员终于确定了。但是当我还在洋洋得意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到底研究古树的什么”就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眼看一个个的组都定好了研究的对象,可我们……作为组长的我,开始急了!

  干脆!今天上我家去订,一定要搞定!

  我搬出了家藏的一大叠光蝶,(什么《中华大百科全书》《唐诗宋词》《苏州园林》等)只要能想到的,我都搬出来了!查了半天,只有一些很少很少的资料,我渐渐的有些后悔,关于古树,我们手头资料这么少怎么研究呢?

  “你们说那棵孙子曾经刻过字的树要是现在还在,会不会成为历史文物……”魔法飞机对着书与光碟自言自语。

  “刚才在网上看见的景山上的那棵古树好象也和历史有关系的……”老公在一旁补充着。

  真感谢组员的提醒让我这个历史的“发烧友”顿时醒悟何不研究一些关于古树的历史故事呢?我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从古树看中国的历史”多么富有创意和有意思的课题呀!

  4、我就是要和他们不一样,我就是要做组长(程欣茵)

  真没想到王燕和陈栋都来参加暑期活动,如果加入他们的小组,我只有服从的份,我的管理能力如何培养。不行!我一定要自立门户,做组长。

  他们选报的都是文科性质的,我要显出本人理科的强项。到底研究建筑的什么呢?冥思苦想之际,感谢初中同学的造访,她带来了《申江服务导报》,报上的关于有毒装潢的报导深深的吸引了我。真没想到现代装潢竟然有这么大的隐患……

  “这方面的内容牵涉到化学、生物的知识,我一点也不懂,怎么给你们指导?”正如我所料,受到了老师的反对。“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一起学的,古语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好吧,这句话有道理。既然你选择了,就要想到它的困难,不要半途而废,别怪我当初没有提醒过你”真没料到,汪老师居然这么容易就被说服了。 

  

  13位同学自行组织了四个小课题组交来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围,不少超级游戏迷因为觉察到很难在学校里无所顾忌的玩游戏,因而自动退出了暑期活动,但是仍有两位以担任各个活动小组的电脑技术支持而留在了暑期活动小组 ☆活动的起始阶段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活动激发了兴趣,兴趣促进了活动。

☆由兴趣的起始,学生受知识储备与认识的制约,只可能提出关注的方向,不可能给出确切的课题。

☆无疑学生最初制定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生活中直接的经验感悟为基础“石库门”和“高校建筑”组的学生,曾经亲验过这些事物,对它们有直接的经验。在他们的经验里,这些事物或者留给他们美好的回忆;或者给他们无限的遐想,激发出了研究的兴趣。

(2)原有的知识与新信息的相互刺激“古树”组的学生原本是一群历史迷。在接手“古树”课题后,尽管查找了有关资料,但在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不自觉的将自身的爱好“历史”与课题“古树”结合了起来。

(3)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因素“有毒装潢”组的最初刺激因素是“我要出人头地、我要与众不同”。这一心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力和自主性。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适当的行使行政职权能帮助学生克服一些惰性。

 

 第二部分:进一步收集信息,澄清问题

  活动目标:

  1、确定本小组研究的课题方向(比如,研究建筑的要搞清研究建筑的哪一个方面)。

  2、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

  3、学生学会在BBS留言,寻求网络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究。

  主要活动计划:

  1、在UE100.com上注册报到参加暑期研究性学习网络夏令营。

  2、各课题组长在课题文档留下课题的初步研究方向。

  3、学生自行在UE100.com的导师栏和社区论坛贴出求助的问题。 

  在确定课题研究范围时,学生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可是具体研究什么呢?学生们又忙碌开来,围着电脑寻找着资料。由于两个游戏迷担任的电脑技术的支持,所以各个小组在运用网络的时候,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

  1、这么多的资料怎么办(侯佩岚)

  根据同学的介绍,我们用SOHU、163和GOOGLE进行石库门的资料搜索。原本以为要上网查资料,整理,最后写写论文罢了,可是在填入关键字--“石库门”后,弹出了一连串的相关资料,竟发现有关其资料多达64个网页,每页有七八个网点。哈,这可让我们仨个又叫苦来又叫乐。乐的是有很多有关资料供我们参考,苦的是,那么多的资料,要看到何年何月?

  先看起来在说,我们三个几乎每天都泡在机房里数小时,对着电脑屏幕,眼睛发酸,头脑发胀。资料多而杂,弄的我们越来越没有方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研究?目的何在?如此低的效率能完成研究吗?研究完成了那又怎样?我们开始对自己没信心了。我们向汪老师大叹苦经,“学校电脑多,你们三个人可以分开来查找,弄清楚一个方面,然后相互交流,将资料进行汇总”汪老师及时启发了我们。于是根据这几天获得的资料,我们一起重新研究了网页内容的介绍,决定按照历史、房型结构、典型的石库门老房子这三个方面进行分工收集、整理,每个人负责一个版块。

  有了分工,我们的搜索变的目的性明确了。此次我不再是仅仅浏览,而是找到一个相关的网页就赶紧复制粘贴,萝卜青菜只往篮里揽就是了。经过几天的搜索,我们三个人拼起来资料足足有5、6张纸之多。

  可是这些资料还是很凌乱的,前言不搭后语,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于是我们对汇总的资料进行新的整理归类。我们以历史为线,列出各个阶段的石库门的结构特点、分布情况、各租界的石库门的特点以及典型住宅的案例分析,我们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好不容易做出来了。

  2、打电话的窍门(程欣茵)

  我们忙乱的在电脑上键入“建筑装潢”,那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倒吸凉气。与其他小组大呼小叫相互欣赏漂亮的画面相比,我们的内容是如此的专业,而这些内容对我们太陌生了。好在游戏迷LH为了能待在机房里玩游戏,加入了我们小组,他的理科不错,班主任又是化学老师,让他搞定化学老师,先给我们一些基础知识。

  记者肯定不是理科专家出身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询问一下写这方面文章的记者,问问他们是如何获得数据的,是如何知道有毒装潢的危害的。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先采用电话联系法,如果电话找找不到就直接去报社。

  我们的电话接通了报社,接待我们的是录音电话。第一段的录音是笑话百出,相互间的推委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说;然后我声情并茂结结巴巴的叙述打电话的缘由却连找谁都没有提起。

  扔下电话,汪老师建议我们还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练一遍在录音电话的时间范围内说清问题,关键是找谁,请他干什么?我们各自分工演练,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一个成功的录音电话。

  可惜一个上午我们没有得到回音,中午和下午我们又分别给《新闻晚报》和《申江服务导报》去了电话,与最初的紧张相比较,下午的电话我们已经老练的面无表情了,尽管电话那头留给我们的似乎永远都只是无情的电话录音,但是我们没有放弃。终于在下午4点半左右,新闻部的总编接到了我们的电话,他愿意帮助我们联系那位记者。下午5点左右,那位记者打电话找到了我们,出乎意料的是那个记者对我们非常热情,过几日他会整理一下相关的资料,并且将这方面的专家介绍给我们。太棒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3、举棋不定(陈栋)

  虽然我们选择了古树与历史作为我们研究的方向,但是我们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怎么办?汪老师对我们的方向不象对其它小组那样喜笑颜开,而是说“不错,很有意思,如果做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困难会很多……有时候选择放弃也是很痛苦的……” 难道汪老师是想让我们重新选择,研究其他的方向?如果不研究历史,那研究什么呢?小组的成员好象也有些动摇了,我该怎么办?

  思前想后,我决定发挥本人在BBS灌水的才能,在UE100的所有导师留言里,都贴出寻找古树的资料,先多多阅读资料,再做决定。第一个给我回帖的老师,一定在这个方面有所研究的,到时,我再把研究古树与历史的想法告诉他,听听他的意见。

  ……

  太高兴了,“优异”导师ANN姐第一个给了回帖 

  小蚂蚱也提供了不少相关网站,她们对我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古树都表示了赞赏,这个增加了我继续研究的信心。

  4、我们找网上的老师(王燕)

  7月8日到13日,汪老师出差,我们没有了集体活动、集体上网的地方。在教室里太热,去同学家又相隔太远。我们家里虽然有电脑,但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不给我们上网,这可怎么办?研究的范围虽然已经定出了,课题组的成员也分别参观了不少上海的高校,但是这个范围还是太大,方向不明确。既然UE100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何不在它们的BBS上留言,汪老师也是网站的斑竹之一,我们也可以通过BBS取得联系。

  于是,通过班上的那些游戏迷,打听到离家最近收费最为便宜的网吧,开展了我们的网络活动。ANN姐会不会是汪老师的好朋友,她给予我们很大的关注,尽管没有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有人回音总比没有人理睬要好,而且与她的对话也理清了我们前期所做的工作。我们开始感觉到,那些参观过的高校的建筑整体风格存在差异。

  真得要感谢导师呼吸,他的留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也终于在网上找到了汪老师的足迹,“JIAWONG,你快回来吧”我们在网上深情留言。要知道在网吧,哪有在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商量来的快活!

   其实学生们已经开始自主学习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对问题有个分析,寻找规律,重新组合。石库门小组的活动非常清晰的显示了这一个过程,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她们要了解最基本的情况,所以她们会围在一起看网上的资料。当资料获悉一些以后,他们开始进行分类,然后再次查找,此次查找的目的性显然比第一次明确,但是还是有些模糊的,所以学生会有“找到一个相关的网页就赶紧复制粘贴,萝卜青菜只往篮里揽就是了”的举动。分类的资料汇总以后,她们为了让所查资料发挥出功效,又在一起分析,寻找线索,将资料串起来。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自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

  学会用电讯技术与人进行沟通,仅凭课堂里的学习恐怕只会是技巧而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切身的感受。

  与报社记者的成功联系可以看出:其实,我们的社会还是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支持,社会上有很多的热心人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我们要善于团结这些力量。

  指导教师个人对于课题的喜好是否会影响学生的研究呢?当指导教师对此课题的研究趋势表示怀疑时,该怎么让学生自己了解这其中的奥妙呢?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对知识的掌握和领会来自学生的内部,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

  基于万维网的社会协商学习,网络以其神奇的力量形成一个智慧的共同体,把学习过程中的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得以解决,加速了知识创新的循环。

 

 第三部分:制定课题方案

  活动目标:

  1、撰写各小组课题的开题报告。

  2、展示各小组课题的课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会写英文概述。

  主要活动计划:

  1、教师指导开题报告的基本样式,提供有关中学生所做的研究报告供学生学习参考。

  2、学生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3、各小组在公众场合(现实与网络)展示开题报告,听取大家的意见进行改进。 

  随着研究问题的明确,学生的开题报告也依照手上所有的一些案例依葫芦画瓢起来。其实他们最初所订的方案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当时我的内心也很激烈,是为了暑期结束能够结题,直接告诉他们;还是变一种方式,让他们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感悟到方案的不完善之处。我们几个网络上活跃的导师想到了实地夏令营的形式,通过夏令营让这些网络上的导师和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应该是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1、网上自有真朋友(向晟)

  与其他课题组前期辛苦找资料相比,我们还算轻松的。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对于这个课题,我们都是属于九窍皆通,唯一窍不通的那种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报社的记者很热情的给了我们有关部门的电话和联系人,但是对方态度热情却不给我们资料,将“这是机密,未经允许不可以告知公众”为由,拒绝我们的访问。于是我们只能利用最现代的工具:电脑,在网上不断的查资料。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所以都非常认真,一个一个网站找,一篇篇文章看,可是查找资料毕竟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没有多久,我们小组的三个成员都厌倦了,看着满屏幕的专业知识很强的文章,一次又一次想放弃,也好几次把文章转成了游戏。幸运的是,那时侯我们的课题在网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给了我们许多意见,也就是这些人的支持和关注让我们下定了决心要做完这个课题。

  我们的课题同时还遇到了人手不够的问题,组长设计了一个另其他组羡慕不已的“白鼠实验”,需要有理科优秀,动手能力强的伙伴加盟我们的小组。于是我们又再次利用互联网,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久发现在网上有一个叫天天*羽的网友对我们这个课题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时不时会在BBS给我们提供资料,于是我们决定找他。从他的资料中我们找到了他的E-mail,第一次发出那封邮件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不知道他是否会回邮件,也不知道他是否会同意,所以在发出邀请的那封邮件中,我受组员的委托,给他戴了很多高帽子。所幸,天天*羽很快的回了邮件,并且愿意与我们合作做这个课题,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同学是有了,我们还想找一个网络上的专业导师,能够指导我们完成这个课题,这个时候,又有一位热情的网友为我们推荐了一位江西的化学老师:郭小明,于是我们再一次发出邀请信,同样幸运,郭老师也愿意帮助我们,收到他的邮件时,我们都很感动,素不相识的人,却都愿意帮助我们。至此,这个课题才算真正进入状态。

  2、简单的POWERPOINT,不简单的内容制作(朱真)

  真没想到去夏令营有与各个学校交流课题的任务,每个课题小组要做一份POWERPOINT配合展示课题的进展情况。怎么办?我们之中只有两位会做的,时间又只有一周,在这个短短的一周里要完成中期报告,交流方案,英语摘要,还要POWERPOINT任务真是不轻呀。我们各个小组分析了情况,决定先学习POWERPOINT的制作。无疑那两位自称会的学生成了大家的师傅,大家边看边操作,几次摸索实践之后,大家都学会了,时间只不过是一个下午,真没想到想象中的POWPERPOINT居然这么简单。

  更大的困难留在了后面,究竟选择什么成为POWERPOINT的内容成了大家真正头痛的问题。既然POWERPOINT要配合课题的展示和交流,我们很自然的想到了根据收集的资料分类和方案进行内容的设计。

  于是我们几个组员又开始了分工寻找与制作。前期的网络资料的收集工作主要由张静负责的,我也没有多留意,只知道163和sohu这两个网站,这里面的资料远不够应付制作的内容,同学又各个投入自己的工作,要他们帮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如果他们知道我到现在都不会用网络,一定会遭嘲笑的。当晚我思虑再三,决定寻找读大学的表姐帮忙。姐姐很快教会我用搜索引擎,并且帮助我得到很多有关的网站,她还帮助我申请了QQ和FREEMAIL。

  三天后,当我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有个能干的大学生表姐的时候,居然得到了好几个同学的同感,原来写英语载要的同学也是姐姐们帮助的。

  正当我们聊得欢的时候,组长们却头痛万分,原来大家的作品,风格不统一。内容虽然有关联,但是画面各管个的。接下来各个组又开始讨论起来画面的风格问题,期间各个小组相互打探着各自的画面效果,暗自较量着谁的漂亮。我们一组根据高校这一主题,交流的内容与高校史有关系,所以我们决定画面定位为中国画的风格。艳丽的色彩和卡通的造型除去,我们又在网上忙碌,寻找可做背景的国画,终于忙至下午5:30我们的作品基本完工了!博得了同学们,最重要是汪老师的称赞。

  3、我们软盘坏了(向晟)

  差不多做了一个月的课题,优异网站组织了一次研究性课题的答辩会,为了这一次的答辩会,我们自然又忙碌了很久,首先收集到的那么多资料要整理出来,这是我的任务,原来以为这很轻松,可是真的做起来却发觉远不是如此,一个月以来收集的资料不少了,可是都很乱,而我必须认真的看每一篇,随后挑出有用的东西分类整理,说实话,整理的时间长了,火气也越来越大,真狠不得砸了眼前的那台电脑,那时侯,几乎每天每天的面对电脑五六个小时,看到的就是大堆大堆的文字,到辩答会的的前两天,一直到晚上十一点,资料才算全部整理完整,而当我准备打印出来给小组人员人手一份的时候,才发觉家里的打印机坏了,因为答应过组长今天一定完成,我不愿意食言,情急之下,跑去了不算远也不算近的弟弟家打印出来,才算完成了。

  好事多磨,临近夏令营出发的前一天,确切地说是在出发前的10个小时,我们小组精心准备的存放POWPERPOINT演讲稿内容的软盘坏了,原先存在硬盘里的内容也已经全部删除。我们几个沮丧万分,我也有了放弃夏令营的想法,明天是谢霆锋的演唱会,我已经用尽冷饮费买了票。

  “各位,傻坐是没有用的,我们再做一份,大家一起帮忙。”关键时刻,一直懒洋洋的林辉到是象个大将,临危不惧,第一个做起来。再次操作使用POWERPOINT,我们各个都是行家高手,一个小时内曾经花费我们三天的POWERPOINT又回到了我们的眼前。

  回家路上,路灯已经亮起。我们抱怨着,当初怎么会参加这个暑期活动的,为了这样一个课题,我们放弃了暑假,也放弃了很多玩的机会。这样做,有没有结果;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得?不过,要是不参加活动,我们的假期又会怎样呢?大家在路上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其实,我觉得……”组长可爱跳起来,跺着双脚请大家注意“这个课题现在还在进行中,但是我觉得现在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包括这个课题最后有没有研究的成果,因为我发现在做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懂得了怎么样利用网络,懂得了怎么样和社会打交道,懂得了许多本来我们不懂的知识……”

  “还有我们明天可以见到我们小组的网上成员天天*雨了……”

  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我们一起去嘉定。

  4、第一次上台交流课题,我居然忘了同伴的名字(管俊琳)

  一听说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在公众面前讲演,平时性格内向,课堂发言都不参与的我就倒吸凉气,这可真是一大考验。为了能顺利的讲演,在去夏令营的前一天晚上,我把稿子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并独自站在镜子面前演练了一遍又一遍,一直折腾到晚上10点多。第二天在车上,我就开始紧张,心中如同有一块石头压着。午饭过后,我们在嘉定一中的会议室内开始各自课题的展示。毕竟是第一次,当轮到我们小组时,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出意外。当我演讲时,更是紧张的手都不知道放哪儿。原本理顺的稿纸,因为紧张而不知如何翻阅,更可笑的是5分钟演讲结束,我将话筒传给组长时,竟然连她的名字也给忘了,不停的说“下面请,下面请……”瞪着坐在身旁的组长,好在组长老到,顺势接过话筒,继续我们的课题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我感觉像5小时那么漫长。

  5、面对面的交流,就是不一样

  A、我更有了自信(侯佩岚)

  研讨会分文科组和理科组,很庆辛我们自己是文科组的。因为理科组实力雄厚,光是那些国际级获奖的头衔就好象感觉快被震晕。而那些理科组的同伴们回来后直叹气,可见他们身受的打击有多大。

  可我们这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组员第一次坐主席台,心中不知有多少只小鹿在乱窜,慌得连名字也忘了,要知道台下正襟危坐的都是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以及深不可测的高手,这才深深的感觉到原来自己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而已。果然,在我们做完课题报告后的下一秒,各位老师同学全发问了。“这是好现象,表示我们的课题比较受欢迎嘛”我在心里对自己讲,以此增添信心。接下来就是“你问我答”的局面。还好,我们还挡的住,我敢肯定我们这一组绝对是耗时最多的一组。所以我们的收获也最大。在交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都是一些诸如:人文概念、历史积淀、海派文化、上海方言等比较深层次的话题,在场的老师给了许多资料与建议。对于我们来说,从刚开始加入时的紧张、茫然、不自信到现在的坦然、有目标、有信心,这一个跨度是需要自己去亲身体验的。幸亏这次夏令营,让我有了比别人多一次的机会去体会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的差别。同场演讲,我没有了往常的自卑和怯懦感,当组员们面对一个个问题来不及反映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作为组长的重任,不仅仅是回答问题,还要调节好气氛,让组员们发挥出水平。很感激暑期的活动,它让我有了更多的自信,当我们再次进入考场进行比赛的时候,重点中学的学生,对于我来讲只不过又多了几个竞争对手而已。

  B、导师将我们的课题引向深处(陆以容)

  在为期两天的夏令营中,研究性课题交流可是重头戏,对于一向做观众的我来说上台演讲困难不小,担心了好几天,但总算顺利过关。这次课题的交流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帮助我们理清了思路。的确开始时我们仅仅是把这些历史建筑找出来让大家知道?或是呼吁大家保护?也想了不少表达的方法:通过各个学校对于历史建筑的不同态度与处理方法来比较哪种方法最好,通过了解在校学生的看法来决定哪些房子该拆哪些该留。其实都是围绕着保护这二字来做文章,我们的想法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圈。为了弄清楚历史的情况,我们在两类学校的校史做了太多的文章,使得整篇课题有点本末倒之,对于建筑的风格这块反而说得太过笼统,不够具体 。这是我们犯的一个大错误。

  感谢导师们的建议,将我们的课题引向升处,挖掘了的课题深度。以古代书院做参考,把建筑与文化联系起来,传统的中国古代书院其建筑风格都是和教学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能把课题引申到这一点上做出我们自己的风格,我相信我们的课题会相当有价值有现实意义,这比泛泛而谈,每个点都说到要好。这是个很好的建议,也是一个难题,将学校建筑与办学理念相结合,看来我们回去后,还是要深入研究的。是否能够能否做好这个课题,我心里也没底,为自己的能力担心了。

  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接触到不少校园外的优秀学生和老师,我想做研究性课题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能力、拓宽视野,能与这些老师学生共事确实是很有趣的经历。

  

  

  夏令营结束后,8月5日是学校暑期返校的日子,我请参加暑期活动的学生给全体同学和老师介绍暑期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当学生们再次面对公众演讲的时候,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班主任和他们的同学都在诧异,是平时不善言辞的他或者她吗?他们的亲身体验深深吸引了在坐的学生和老师。会议结束,严玉婷和周之栋两位学生各带着自己的课题和组员过来,要求加入我们的研究队伍。

  “我们当然欢迎大家,不过除了口头的决心外,我喜欢看行动。这样吧,你们先做一份资料收集的分类汇总,交一份活动方案,好吗?”

  “没问题,不过老师我们不懂的地方,你要和我们一起研究的。你要象帮助他们一样帮助我们的”。  

 

 

 

  网络拓展了交友的渠道,在网上通过朋友式的交往,于不知不觉中相互学习帮助。

  如何利用各种途径,学会网上交往,值得进一步探索。

 

 

 

 

 

 

 

  面对真实的问题情景,学生们的轻松自如的学会POWERPOINT的制作。这是意料不到的伴随性目标。  

  学习遇到困难除了问老师还可以问身边有专长的兄长。其实学生们已经不知不觉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是人家教,而是主动学。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示各种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担学习任务,问题也变得比较容易解决了。

  小组间基于协作与竞争,让我感到欣慰。

  由最初的任务观,内化为责任观,驱使孩子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展示是一种无形的评价,推动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究竟什么是结果?于过程中体会到的真实的经验与知识的力量才是最有意义的,这一点,教师与学生不谋而合。

 

  在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重新认识了自己。作为老师,很欣慰学生有了这样的自信。

 

 

  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开始第一次反思曾做的努力,推翻自己的设想,建立一个新的想法这些都是需要勇气的。

 

 

  学生之间的影响有时是胜于教师的“教”的,生与生之间用的是他们的语言,所以学生之间的影响力是不可以低估的。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活动目标:

  1、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着手实施。

  2、学会调查、记录、采访进一步细化整理各类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执着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主要活动计划:

  1、实地考察访问有关研究的内容。

  2、访问有关部门,听取专家的意见。

  3、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分析。

  4、指导学生拓宽思路,通过更多途径获得有关知识。 

  夏令营回来后,丛兴飞和王子宁这两个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丛兴飞是一个电脑游戏和网络迷,开始阶段他是各个组的电脑技术的支持者,每个组的活动都有他参与的影子,不过最多的时间,他还是独自一人玩他的游戏和网络。先前,他曾经答应我做一个“暑期学生生活调查”的课题研究,也迟迟未见动静。说实话我也是电脑技术有限,的确需要这样的一个助手帮助大家在网络的运行,所以对他比较纵容,随他自由活动。然而夏令营的活动激发出了他的研究积极性。为了能够参加夏令营,(当时我曾经说过,一定要完成开题报告的小组才有资格参加夏令营),两天后他在UE上贴出了开题报告,严格的说这根本不能算是开题报告,仅仅是一个高中学生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怨言。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较重,言语不免激烈,到底是批评他还是慢慢引导他?他们现在也是有想法的,如果硬堵是行不通的,还是挑选有利时机与他对话,让他知道言行的偏激之处。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篇不象开题报告的文章却引起了同学的共鸣,他们纷纷在网络回应商讨,帖子的内容深度超越了平时的他们,竟然有了一些哲理意味的思考。 夏令营的活动应该对他有所触动,他竟然主动拿着自编的调查问卷,请各位同学修改,第一份的调查问卷做的如此有质量,让大家大吃一惊。

  而王子宁是听说我们在学校里,玩得很开心,在夏令营的前夕,挤进了活动的队伍,看着她积极要求的赤诚,一天忽然的一个心软,她就进了研究的队伍,出去玩多一个少一个都没有多大的关系。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想加入快乐的群体来捣糨糊的学生,到最后主动为课题小组出力。

  自从夏令营回来后,学生对于UE有了特殊的感情,过去他们在这里向人求助,现在他们主动帮助他人了。他们各自纷纷点评别人的课题报告,从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等等给出自己的意见,显然他们比刚进入课题组活动要老练的多了。

  学生对于网络是熟悉了,但是研究考察仅仅局限于网络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各个课题组又开始了实践考察

  1、再访交大(陆以容)

  随着《象牙塔中的记忆---高校中的历史建筑》研究性课题的深入,我们感到手上的资料越来越不够用了,于是我们和汪老师商量希望能再去一次交大,查阅他们的校史。

  第二次去交大的同学可以说是学校的精英,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交大的校园中,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是原本宁静的交大多了我们这群人也变得热闹起来。由于我是第二次来本来来准备给大家当当导游,却发现汪老师带来的那位大哥哥对交大非常的熟悉,呵呵呵……原来那是汪老师的网友,是交大的研究生,他们也是第一次见面……看来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因为课题已经做了一段时间,此前查了不少资料,所以第二次再去交大看校园中那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感觉也不一样,最初只是觉得这些房子好看,整个校园气氛非常写意。第二次却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尤其在文化和历史方面,我们开始更多地观察建筑方面细小的细节,对于第一次来交大心中那个“为什么交大中的建筑是西式化”的疑问也有了答案,因为交大最初的办学目的是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当时聘用欧洲人做教师,所以建筑也造的西式化。正当大家被交大中的建筑深深吸引的时候,小张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原来实地看与看照片有那么大的分别,这比照片好看多了。真应该出来多看看。”“是啊,这就是建筑所组成的整体效果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原本不怎么说话的朱朱在这时也显得有些激动。看来这次交大之行真是来对了。

  之后我们又去图书馆查阅了交大的校史,这时方显那位大哥哥的英雄本色,要是没有他我们哪借的到书看啊,看着他为我们来来回回的奔走,心中涌起一阵感叹: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想想第一次来交大连正门都没让进,不由的又相信了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想想多交些朋友还是很有用的。在新图书馆中我们查阅了一些交大几位有作为的校长的资料,还有初办交大的一个历史背景,虽然收获不大,但也拓宽了我们的思路,或许我们该去查查交大创始人盛宣怀的教学思想,这会对我们的课题有所帮助。

  第二次交大之行激起我们对高校的渴望 ,不知道我们中有几个人能在两年之后以交大新生的身份走在这片让我们心醉的校园中呢?

  2、深刻的反思(陈栋)

  今天我一夜未眠,为什么汪老师会这么严厉的对我说话?

  ……我在想我们的课题--我们的课题该怎么做?离规定的8月25日暑期研究性学习的结题的最后期限还有九天,但是我们的手头,还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材料,唯一到手的是1993年以前版的各区地方志上下载下来的名树古木的目录;还有九天,有将近200~300棵有价值研究的名木,连一棵也没有去调查过。我承认这是我的责任,我没有带领好组员完成实地调查的工作。

  但是现在显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我现在在想的是如何弥补!曾经我们组被官方认为是实力最强;可以第一个结题的组……也许就是一度被人看好的缘故,我们也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最直接表现:一个月来没有进行过一次的实地调查,总以为时间尚早,小组有两个多星期没有任何活动。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已。”所以,我应该计划如何能带领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由于我们研究的是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资料匮乏,一直是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我们这个课题致命的弱点。为了使课题集中,我们决定先从上海的古树着手。众所周知,上海的历史毕竟不长,上海史是从元朝开始的,即是忽必烈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支府--松江府。但是经过我们的考证,我们发现上海早在公元前4000~3000年的母系社会时期已经出现了。即便如此,上海的古树资源比起北京、南京等依然匮乏,据我们查证,上海现存最早的古树是在洋泾镇政府的一棵古银杏树,据今有1000年的树龄。上海的古树又普遍存在着低龄化的发展态势--300年以上的古树基本上都挂以衰老的长势。所以我们这次研究的古树将以300~600年的古树为重点,同时尽可能的查证一些人文背景的树。

  明天把组员召集来,买张上海地图,去实地探访一下这些古树的现状,问问当地人,或许他们会知道一些关于古树的故事。

  3、风雨中见真情(林辉)

  今天我随着石库门和高校建筑课题组,一同拜访上海城市规划局。规划局的两位有实力的专家接待了我们。他们以渊博的知识解答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提问,而在路途中,我们却还在担心专家们是否会理睬、接待我们这些高中生。他们的热情与耐心,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

  走出规划局才发现因为大雨的缘故,街道上已经漫起了大水,起初我们还妄想尽量不把鞋弄湿,还在路上嬉闹着小心地走路,但后来才知道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水已经漫到了膝盖。无奈,我们只好脱掉已湿透的鞋子,在水中赤脚挺进,任脏水在膝盖下游戏,我们男生自然走在前面为女生领路。

  “女生这样赤脚会弄伤脚的,我们帮他们买双拖鞋怎么样?”

  “好的,我对女生说,让她们先找个安全的地方等等”

  然而等到我们回头,这样的一个场景也许我永生难忘。汪老师背着身体不适的王燕(出门前,我们都知道她作为课题组长抱病访问规划局),张静和朱珍紧紧搀扶着汪老师,其他的女生背着包,她们手挽着手,艰难的在脏水中行进……那一刻,作为独生子女的我第一次有种兄弟姐妹的感觉。

  4、白鼠实验的破灭

  临近结题阶段,乘着UE导师在这里和我们的一起开网络会议之际,导师们主动为我们的课题组把脉。当时已经六点多了,我们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可是为了我们的课题,我们没有一个人抱怨。导师们与我们探讨了实验的方案,总结出了我们的实验目的脱离了实验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实验,了解有毒装潢到底对人身体的哪一个部分产生危害;我们的方法是注射实验,然后解剖,分析病变部位。可是我们却犯了一个大忌,有毒装潢是通过有毒物质的散发,对人体是慢性影响,而注释是即刻反应,两者之间的产生危害的条件不同。再者假如实验技术不过关,很容易对自己遭受伤害。这对于我们根本没有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做假设的那个实验,无比危险……

  总而言之,我们的实验根本不可行,甚至就连我们事先拟定的方案也要进行修改。当时对于原本信心十足的我打击可不小,我们这个曾被汪老师称作超难级的课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实验的存在,才令大家对我们有了信心,才使我们有了去研究的动力。而现在一切好像都没了,试验的破灭其实也就是我们希望的破灭,我们课题的破灭。之后的我们也都没了好心情,要知道我们是多么可望能做实验啊!

  回家的路上,大家都不啃气。别的组都喜洋洋的准备结题,连最晚加入的啊飞也得意洋洋……可是科学终究是科学,它不受我们的情绪驱使,它不受我们主观臆想的支配。我们现在怎么办,难道一个暑假就这样白费了,我真想大声的哭。

  “大家不要这样好不好”最晚被我拽进研究队伍的王子宁,发挥出她天生的乐观情绪以及超人的感染力“明天的太阳还是会出来的,我们好好商量,总结一下那些老师的建议,再出一个方案。我们只要努力过,汪老师能够理解我们的,今天她不是一直在帮我们吗?我们现在去麦当劳放松放松,我有赠券,请大家吃!”

  我们被麦当劳找回了先前的笑声,什么科学、什么白鼠实验,我们现在去麦当劳。

  5、凌乱的网络会议(曹蕾)

  关于“石库门”小组的网络会议开始了。优异网的文子、ANN姐、大叔导师来到我们学校和我们共同进行网上的研讨。会议将围绕着“石库门”小组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而展开讨论。可以说网络研讨对我们是个新鲜的事物,我们之中也只有课题组外的支持者啊飞参加过网络研讨会。根据啊飞和汪老师的介绍,我们将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一些难解的问题事先贴在了优异的BBS上,而且将我们的一些思索也输入了电脑,以备讨论时因为打字速度影响了讨论的进行。

  网络研讨准时开始,我们又遇见了网上的导师文子、ANN姐还有身在浦东的AIMIN老师,以及远到而来的朋友们--我们的网友云南曲靖地区的老师和同学们。看着一些从未谋面的朋友积极为我们出谋划策,我们还是非常的兴奋和激动,假如没有网络,我们不可能异地有这么多人一起讨论问题。不过事后,啊飞说,我们讨论的外来人员远没有参加“问题少年”网络研讨会的人多,可能是我们的课题受地域的限制也有可能我们的课题有些专业超出了课本所学的。

  所以这个网络会议,最后成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和网上老师的研讨会,曲靖的同学们不停的向我们打听上海石库门的基本情况。

  网络会议很精彩,也很激烈,大家对彼此提出的建议有赞成也有反对,而且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其他课题组的成员,对于我们课题的熟悉并不逊色于我们,而且他们有不同于我们的想法,所以侯佩岚和管俊琳的手在不停的打字,我的手在做着CTRL+C和CTRL+V的工作,将这几天小组准备的思考与大家共享;然而我们的嘴巴也没有停着,与其他组的同学辩论着。真是名副其实的手战+嘴战,君子+小人。

  由于人多,意见杂,每一秒都有人贴话,话与话之间缺乏关联,所以我的眼球不知道看什么好了。大家可以从我们贴在优异网上的会议记录可以看见当时的凌乱。

  虽然会议以闹哄哄的形式结束了网上讨论,我们网下的讨论却开始了,其他课题组的同学不停的向我们质疑,虽然我们迎面反击,尤其是侯佩岚凭借她的伶牙利齿舌战群雄,不过同学们的质疑还是提醒了我,必须要深挖石库门的文化内涵才能提出有说服力的保留原因。事后,我们小组重新看了会议的全程记录,并且将精彩的发言记录了下来。真的要感谢AIMIN和ANN姐她们给了我们很多的提示,这些提示将有助于我们对课题的深入思考。我们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会做的很出色的!

  6、图书馆里的研究生们(文子--网络教师)

  我和jiawong老师以及同学们约好早上8:45一起出发去图书馆的。我们挤830公交车。8月的太阳一大早就很热情,同学们兴致很高,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我在想,去图书馆查资料,结果不知道怎样,但是这个过程是很让同学们开心的,原因看来只有一个:就象早晨的太阳那样热情而富有朝气,他们也一定是渴望去体验一种更加自由的、开阔的未知之境。那是他们的将来。

  到图书馆之后,首先遇到的不是兴奋,而是疑惑和茫然。图书馆中的书汗牛充栋,哪一本书,甚至是哪一个借阅室应该是我们首先涉足呢?我和《象牙塔中的历史记忆--高校中的历史建筑》课题组员王燕、陆以容同学一组,她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们对这个图书馆都很不熟悉。)只因为我是老师的身份,所以他们就随我到了社会科学借阅室。

  一阵乱翻之后,事实终于证明我们的选择既缺乏经验,也不明智。我们在艺术类的书架上找不到关于建筑的书,在文化教育类的书架上找不到关于高校建筑的书。为什么呢?

  我开始和同学们说,看来我们对课题的定位不是很明确,所以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寻找相关的资料。于是我们开始分析:首先,我们的课题是关于教育和高校的,所以我们可以从教育和高校入手,进而找到相关高校的建筑资料;建筑又是历史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到它们的记载;高校建筑是近代上海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可以从上海近代的建筑和历史方面去把握;高校建筑融会了中外建筑,它与建筑自身的历史和风格发展相关……如此等等,我们就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在繁杂的书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

  我们开始从上海的各种地方志记载中着手。我们发现,这些书大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建筑的章节,其中自然提到上海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当时的办学思想以及这些学校之中的建筑是作为近代上海建筑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时候突然有一种雪中送炭的享受。王、陆两同学于是马上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靠在书架上,头也不抬地摘抄起来。

  这时候aimin老师也过来了,我和他也按奈不住去翻翻那些泛黄的上海历史,看到精彩之处,也情不自禁地就放在同学们手边。书找了好些本,摘抄却不能全部。Aimin老师说:“都先看看,重要的地方再摘录吧。”但是,我从三楼转到一楼再回来的一回儿工夫,发现小本子上一页一页的空白都染上了她们的笔墨。

  那时,书架之间的光线一般地暗,外面的阳光很大,她们靠在书架上摘抄的姿态越发具有光影效果的美丽了。我想起,小时候,小姑娘们在山坡的野地里寻找杜鹃花,拨开草丛,找到了,便七手八脚地采摘。

  因为有了思想方法,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得多了。Eshao老师说在计算机上查询到两本关于建筑和教育的书,我在三楼的的科学技术借阅室的建筑书架上发现更集中的资料……她们俩就只好上上下下地来回跑:上网查书、找书、借书、摘录。就这些!

  下午1点,发觉肚子空空如野。她们俩还摘抄的很起劲。没有办法,连吹带哄一起吃饭去!今天一起来了7个老师、7个学生,可谓阵容强大。下午,让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去了,因为有了早上的经验,想来应该驾轻就熟了。我们几个老师就在衡山路上的“寒舍”酒吧里开起“例会”来了,讨论的问题依旧是:怎样来指导同学们开展课题研究,包括怎样到图书馆去查资料。

  傍晚,同学和老师们都已经走了,我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回首图书馆在灯火阑珊之中,我想,如果我们是真的凤凰,在这里燃烧,而后得以新生。   学生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受群体心理动力场的制约。学生团体的共同的目标与社会价值,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纽带把各个成员凝聚在一起,使学生个体的学习与活动的动机和群体的目标混为一谈。所以,不能忽略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力。

 

 

 

 

 

 

  教师也要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也是研究小组的一份子。网络上QQ友的热情帮助,让人感受到网络的温馨,有网络可以多朋友。

  高校之行,激起了对高校的向往,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这又是伴随性的目标之一吧。

  这个阶段,学生纷纷要走上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由于前期资料收集比较充分,有的学生认为写论文,就是把这些资料剪剪贴贴就可以了,不愿意在夏日炎炎下为课题奔波。有的学生已经在困难面前止步了。为此,我只能想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外出。

 

  当学生的课题一段时间没有动静时,教师该主动的关心,有时适当的批评也能让学生反思行为。在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的时候要好好发挥教师的行政权利和心理权利。

 

 

  当古树组对永嘉路的古树实地考察后,发出的感慨不是空洞的,是真的感受到必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存的环境。

 

  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习充满了生命的灵性。专家的谦逊,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给予人的魅力。

  兄弟姐妹关爱他人,没有具体的事件,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真情的。研究性学习找回了生命中富有灵性的真情,这也是伴随性目标的体现吧

  这个阶段也有可推翻自己的前期设想(如有毒装潢对于白鼠实验的破灭),这个对学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然而科学研究哪一个不是在崎岖中前进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知道考虑相关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继研究。

  科学终究是科学,它不受我们的情绪驱使,它不受我们主观臆想的支配。”科学的实验没有做成,科学的精神与素养倒是有了。

 

 

  网上研讨会能够集思广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如何使网上的研讨会有序,兼顾到参与者的视觉习惯,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图书馆的事件告诉我们,其实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不等于信息素养发展。

 

 第五部分:撰写结题报告

  活动目标:

  1、完成结题报告。

  2、完成暑期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文章。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

  主要活动计划:

  1、确定结题报告的框架及所需资料。

  2、撰写结题报告和活动体会;没有结题的小组写出中期报告和下一步的研究打算或者反思失败的原因。

  3、将结题报告MAIL给网上的指导老师请求帮助。

  4、汇总各方面的建议,修改结题报告 

  本阶段学生遇见了让他们倍感头痛的写作问题。他们是高一的学生,过去只写700字左右的作文,一下子过渡到论文,真的很难。是不是要告诉他们写论文的方法,犹豫再三,决定还是让学生先随心所欲的写,按照每个课题组出现的情况分别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

  每个课题组在写作的时候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每个人对论文的侧重点有自己的想法,一个执笔者写来的文章,第二天就在组内有了不同的声音。而有的组为了论文相互推委,谁都不愿意在最后进行课题总结报告的写作。为了调和大家的矛盾,我提出了每个人自行写作,三天后小组交流统一认识,再推选文笔最好的进行论文整合。

  1、合作写作(陆以容)

  到了写作阶段,我们该怎么办?石库门组已经出现了分化,他们各个意见不一致,每个人都写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去了。我们组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我和王燕的意见一致,但是我们两个对资料的了解各有侧重,于是我们进行了分工她写序言和华政、我写交大和结尾,我们两个分别写深入的思考,或许在写的时候会有灵感的闪现。

  接下来三天的写作是痛苦和欢乐的,每天笔耕到夜半。陪伴我的是打字声,当我思路顺的时候,键盘发出有节奏的滴答声,很有成功感;当思路阻塞的时候,滴答声也是艰难的行进……

  我以为自己写的很好,然而见了王燕的文字,不觉汗颜。同样写高校,她的文章结构清晰,议论恰到好处。正当我在自责的时候,王燕却认为,我的思考部分比她有深度。这样我们很快有了默契,她整合高校建筑的介绍,我整合思考部分。

  很高兴,能够与王燕一同进行课题研究。我们不是一个班级的,过去我只知道她学习成绩总是年级第一,又是学生中官职最大的一个。与她一起,发现她的许多优点,她的善解人意,她善于合理安排时间,她又多才多艺。与王燕合作的最大启发是:其实可以在玩与学习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总之,无论是搞课题研究还是一起出去玩,有她在,大家都能玩的很带劲。真感谢这个暑假活动,我又多了一个朋友。

  2、从感性到理性怎么这么难(嵇筱焘)

  面对着陈栋和陈俐漪写的感想类文章,我在思考,如何将感想化成论文。

  我已经很熟悉汪老师的谈话方式了,尽管她对我们的考察感想与体会大加赞赏,但是我们听得出来,她的意思是,这仅仅是感想与体会,是篇好作文,不是论文。可是论文到底该怎写?其他小组的论文也有了象模象样的初稿,他们怎么一上手就会写论文的?

  组长要做他的古树背后的历史,这么少的资料,他写什么?考察了一圈,到是古树的现状另人担忧。但是呼吁别人的保护是倡议书,也不是论文。陈俐漪说写保护的方法好象是可行的。这样我就可以将论文布局为现状,保护的方法建议。还是让陈俐漪写,汪老师不是说,写论文要语言客观,要理性表述。她的理科好,比我有理性,还是她主笔。

  没想到,第二天见面,陈俐漪居然叫苦不迭。难怪她一向言语简洁,能够写这么多已经不容易了。我们两艰难地在电脑前凑字数,我敢保证这里面一定有闪光的地方,尤其在保护方面,有些点子还是有创意的。可惜,我们的文字功底有限,大家看见了论文会失望的,我们真的要在论文的文字表述方面多加努力。

  3、她们的名字是不是要加(高校建筑课题组)

  课题临近结束,我们为署名问题而头痛。刚开始时,我们的课题有5个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的那天,适逢谢庭峰的演唱会,我们中的一个追随偶像去了,从此后再也没有参加活动;到了论文结题阶段,我们中又有一个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尽力。因此,客观的说,自始自终参加课题研究的就只有三个同学。

  该怎样对待这两位同学呢?我们之间有了分歧。署名,她们也未免太幸福了,出少力享受成果;不署名,今后我们还要做同班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办?

  我们实在想不出解决的方案,只能向汪老师求助。真没想到,汪老师和我们所想是一样的,问题棘手呀。最后,大家商量决定,她们两个人算是参加了学校的布置暑期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她们的班主任一个交代。但是汪老师必须出面和她们谈一下,知道半途而废是不对的,学分暂时不给,希望她们总结经验教训,在高二阶段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研究型课程的学习。

  4、为我的论文辩护(节选)(丛兴飞)

  深夜,只有窗外的雨声和电脑的嗡嗡声,握着鼠标的手轻轻的双击:开始,文挡,我的文挡……最后停在《我的论文》上,良久……

  前些天UE的导师们来商讨我们的作品,他们看了论文或者是听了我所作的陈述以后,问我写那篇东西的初衷,足见那篇东西让人难受的忽略过程只结果了,过了几天以后我现在才想通,原来我从刚开始到现在并没有抱着一种所谓的科学的态度去真正的研究一个课题,我想我并不是懒惰,不然我现在的体重也不会只有52000克了,我试着让我想通的东西和大家共通,我是这么想的:

  要打开一扇门,门里面是真正的现代学生的东西,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观念,他们的行为。也许我现在能力还不够,但至少要让别人知道有这么一扇门在!

  他们说要做到这点需要做很多调查,而且调查群体也差不多要达到一五里河体育场的观众那么多,而且是国家队打阿联酋时的那个五里河体育场。他们是一群极优秀的老师,属于那种得其一遍可改变你一生的好老师。我指的是如果一个乳臭未干小子说我的课题一点价值都没有的话,轻则将其视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不于理睬,重则将其海扁一顿然后再问他要医药费。换成是他们,你会不由自主的去倾听--在一种强大的自卑感下。那天我一直在静静的听,同学叫我上厕所也没有去。回家以后一直在静静的想,别人请客吃饭也没有去。现在我一直在静静的写,电脑里的mp3播放器也没有打开。

  “……首先,做法和想法就有着天然的差异,实施者无意中又衰减了几分,接收者的随意状态再次流失些信号,最后的结果就可能是南辕北辙……”这是崔永元说的。我用这段话来阐明我不做社会调查的这个观点,事实上社会调查下来的数据结果就是用来阐明你的观点的,但现在看来用做社会调查来阐明我的观点远没有用崔永元来阐明我不做社会调查的观点的效果来的好。举个例子……  

 

  合作写论文是否能提高写作能力,这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合作--分工--合作。为了课题,认识到同伴的长处,推翻自己的设想,这需要学生有整体的意识。

  分工写作,每个人都进行了思考和学习。这样有效的学习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同学中的相互学习,同伴的力量不容轻视。

 

 

  直书胸臆的文章好写,有了切身体会再深化到理论。这样的理性论文的写作,值得语文教师继续探究。

 

 

 

 

  当小组合作中的部分成员没有进行有效的活动,该怎样进行帮助呢?

 

 

 

 

 

 第六部分:结题与总结评价

  活动目标:

  1、举行结题活动,在现实与网络共同展示研究成果。

  2、学会分享成果。

  3、对暑期活动进行评价。

  4、宣传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校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加入研究性学习的队伍。

  主要活动计划:

  1、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结题报告、课件的制作和展示。

  2、有关论文和活动体会及活动记录制作成网页,进行网络展示。

  3、进行论文答辩的活动。

  4、组织汇报活动,向全校师生汇报暑期活动。

  备注:本阶段已经到了开学阶段,由于种种关系,各个课题组根据自身的活动情况都交出了结题报告或中期报告,UE的编辑们帮助我们将作品进行了网络展示,昭示于天下。

  开学的一周后,学校的领导召集了学校老师商量下午第四节的提高与补课事宜,出乎意料,一位数学教师提出,第四节课可以进行研究性课题活动,如果开设,他愿意带有关数学领域的课题活动。他说他的理由,缘于同学的周记(张静)“我们这样的学校如果和重点中学比升学率,肯定是比不过的……但是我们可以在研究性课题方面与他们进行竞争,暑期的活动,我真的觉得我们不比重点中学差。在未知的领域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开放的网络世界我们可以找到知识,也可以获得众多网友的无私帮助……”语文教师提出,课后的练习册提出了很多关于语文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他们正在商议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三、活动后的思考

 1、关于课题的确定

  我们时常从各种各样的报告和案例介绍中欣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似乎大家很默契的达成一个结论,要想课题做的好,选题很重要。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各种类型的比赛也在呼之欲出,而学生的研究成果,也似乎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砝码。所以研究的起步阶段,即选题阶段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选什么样的题?这个题是否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成了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追求终极成功时,似乎忘了研究性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体会研究的过程”,似乎忘了人类的学习是要受其本身知识储备的制约。

  关于本次暑期的活动,对于学生的课题方案的确定有以下两个体会

  A、方法代替不料知识本身

  在学生制定方案前,我安排了选方向与选范围的两个步骤,希望学生能够从将兴趣转化问题意识,进而进入课题意识,领会一个好的课题需要有的基本因素。尽管事前,在上学期的研究型课程中,学校请了一些老师来讲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性学习学习包”(2000年8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了,还一起学习阅读了太仓中学和宜川中学的学生作品(《太仓中学研究性课题文集》《宜川中学研究性课题文集》学校内部发行)。可以说,学生还是获得了不少些方法的指导,但是从学生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所关心的是课题资料的获得。这与人类的学习经验并不矛盾,在对事物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看法,而这一看法与认识必定不能脱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从暑期活动的实践中,我发现从最初的有兴趣的参加活动,到最后论文的定稿,在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活动中,课题其实是在一步一步清晰的,方案确定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方案也处在不断的修改之中,甚至有可能是推翻前面的方案。

  因此从混沌向有序的过程,需要知识的储备的,任何方法的讲解,不能代替知识的本身。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需要陈述性知识作为铺垫的。而教师的越俎代庖,似乎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相当精彩的课题,但是学生也失去了,体会课题最终获得的喜悦,与对课题认识的基本知识储备。而课题的确定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解决矛盾的方法,惟有实践、思考再实践、思考反复进行。

  B、课题的最终确定需要时间的过程

  到现在,再次阅读深圳华城中学研究性学习工作安排表(见《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P108,霍益萍著,广西教育出版社)深有体会。该校在选择课题阶段设置有17周的时间(包括研究方法的介绍、专题介绍);在学生选择课题和实施课题研究阶段中间,特地增加了一个“课题论证”阶段,时间长达7周。从兴趣到问题需要时间,他需要理清楚兴趣的具体范围,在这个兴趣里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目前人们是怎么认识的……从问题到课题又需要时间……回想暑期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无论在方案的制定、研究阶段甚至到了结题写论文的阶段,学生都是在不断的论证自己的课题,所以会出现论文阶段,小组同学的分道扬镳的现象。

  在获得对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后,他还要思考。离开了自身的思考,资料还是资料,不能内化为所理解的知识。所以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需要有时间的提供。此次活动,由于借用了暑假时间,差不多整整两个月,学生投入其中,每天都在进行着课题的探索研究。假如这样的课题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它至少需要有120个课时的时间提供给学生,除去学生业余时间占用的时间,那么学校要提供90个课时,它意味着需要一年的时间,如果学生面对一个专业知识要求相对高的课题,研究的时间可能更长。

 2、关于现实与网络教师的联合

  我们的实验是基于网络进行的,因此网络教师的联合辅导,使得学生的课题能够顺利进行。在此次实验中,现实与网络教师在知识的联合方面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①、现实的教师与网络教师对课题都有一定的认识

  这是最理想化的状态,网上、网下的老师对这个课题能够有一些认识,在辅导时,相互补充,师生能够比较快的得到研究的默契,学生既体会了研究的过程,也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皆大欢喜。此次暑期活动《高校建筑》,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学生开题阶段,我借给了学生华东师大200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由近代上海看“海派教育”的特色及其形成》,论文里有比较详实的近代上海的教育资料。同时,网络教师“呼吸”又及时的给学生留言提请学生注意校史,因此学生定出了《象牙塔中的记忆----高校中的历史建筑》题目。在制定最初的方案时,将研究的精力全部集中于历史,所以在嘉定的方案展示中有研究校史之嫌。

  对于该课题帮助的网络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其中的ESHAO老师是教育系出身,而AIMIN、呼吸、ANN都是文科类的教师。又都在在教育界,滚爬多年,因此当AIMIN在研讨会上和BBS中提出建议“建筑与教学理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得到了大家的首肯。而学生们也凭借着努力,终于能够在论文中将两者结合了起来,使得研究不再仅限于建筑、历史而是有了另外的深度,对于高校建筑有了独特而有意义的认识。

  ②、现实教师与网络教师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其实学生在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教师也在和学生一起研究。高明的教师,是尽量倾听学生的意见,适当点拨,所以研究不可避免,或多或少会有指导教师的痕迹。教师一多,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多,所以给学生的建议有时可能会出现冲突。

如“古树”的课题,当学生定出“从古树看中国5千年的历史”的课题,凭我的直觉,觉得课题难以开展,原因之一,在我了解的范围里,这样的课题从来没有人研究过,势必面对资料匮乏的局面。只是当时想,以这样的角度切入,至少学生能够有历史的厚重感,对以后的研究深入先掂一些文化的底子,当他们自知研究不下去了以后,会转方向的,所以对学生的行为主要还是持肯定的态度。而网上的老师ANN却对这样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个课题有新意,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即使得不出什么结论,能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也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网上和网下的老师意见产生了分歧,网下的老师认为这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而网上的老师认为这可能是由过程到结果的。为此,我们两个人在QQ上地争论了起来(可惜,我们两个人的电脑都重新安装了,没有留下当时讨论的内容)。虽然,我们在QQ上的讨论意见分歧很大,但是在学生能够接触的公开媒介,两个人都避而不谈意见的分歧。不过网上的老师在资料搜索的过程中比网下的老师给予了更大的关注。最后在论文的结题阶段,小组成员出现了分歧,除了组长坚持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古树,组员都从上海地区古树的现状与保护的角度写了结题报告,而组长终因资料的匮乏而仅仅从各科目的古树中搜集了一些民间故事,写出了中期报告。当然,我们不能从这个角度批判活动的成与败,至少组长已经发现了从地方志中来寻找相关历史的方法,至少ANN的不断支持,让他有了邀请全国的朋友帮他一起找资料的计划……,这一系列的后续活动应该比写出一篇象样的论文要有意义的多。

  因此,即使网上和网下的老师意见产生了分歧,网下的老师千万不要凭主观意志行事,或者在网下过多的提出建议,而是要充分的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

  ③、网下教师是该专业的门外汉,知识的辅导求助于网上教师

  这在已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校里,很少出现此种情况,原因是大部分学校针对课题,匹配给学生相关学科的教师。但是,假如我们真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题;假如,我们面对的还是知识和信息层出不穷的年代,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个问题。因此,当学生们要求做“有毒装潢”的课题时,我同意了他们的选择。

  开始面对这个课题,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辅导,我是语文教师,课题牵涉的学科是“生、化、物,还有一些医学知识”。我和学生一样对相关的知识内容都是一无所知的,我们一起琢磨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助动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选自太仓中学的案例),开始了师生的一起探索。研究先从掌握资料开始,可是掌握什么资料,我和学生都不知道,凭借着一张报纸的报导,寻找最初的线索。

  好在当我们一头雾水的时候,很幸运的遇见了江西的网友“郭晓明”老师,他通过UE网了解到我们的课题,主动担任学生的辅导老师。通过EMAIL和BBS的留言,帮助学生一步步进入资料的收集、实地的研究的工作。而我作为这个专业领域之外的现实老师,更多的从情感上支持学生研究,鼓励学生坚持研究。同时,留意各种信息途径,提供给学生。暑假,正逢媒体对装潢进行热点透视,知道了这挡节目后,告知了课题组的成员,所以某些数据是从电视节目中获得的。

  在和网友进行QQ聊天时,注意将话题适时引入到学生的课题中,寻找帮助,居然在网上找到了供职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的专业人士。这位网名为“一川烟雨”的网友不仅给我,而且给学生(我将他介绍给了课题组的成员)不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对这个课题的走向,给了不少建议,让课题组收获不浅。

  当网络教师充当起知识辅导时,网下教师要积极主动与网络教师联系,理解他的指导意图,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研究,这个时候,网下教师本身也是课题组的成员。现实的教师,不需要是某一个问题的专家,因为我们与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但是现实的教师,必须是杂家,知识面要广,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课题的研究。

 3、关于评价的方式与作用

  此次暑期活动,我没有采取任何的评分和评等第等诸如此类的评价方式。目前学科领域常用等第或分数的形式,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评价。这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结果的层次与水平。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学习结果的层次与水平。实践表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比结果更为丰富的收获、体验和经验,这些又怎么能以简单的等第或分数能说明的呢?因此在活动之前,我们已经确定了评价的一些基本原则 :

  (1)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转变性发展

  (2)评价的基本活动方式不是确认而是对话

  (3)评价不是系统的控制而是自组织的关系协调

  (4)评价主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5)评价需要创设一个批判性与支持性的开放社区

  有了这些评价原则的支撑,我们在暑假的具体实践中,更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与经验。在确定课题,制订方案的阶段,我们的夏令营活动起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要公开展示,学生都想以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所以他们各个积极的整理收集的材料,思考活动的步骤,计划着在演讲展示时有个漂亮的亮相。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的自我反思,修订;他们与教师的商讨不是对于错的是非选择,而是哪一个更好的选择。组里的每一个同学为了完成同一项目标分工合作,因此相互间不存在区分等第的评价,学生的对手不是其他同学,而是自身的惰性等。

  同样的,由于网络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社区。在虚拟的世界里,师生关系是模糊的,师生之间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课题而进行对话,这个社区又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搭建了舞台,只要你有想法,敲打键盘都可以记录下来。而你的想法是否有意义,会接受多于现实的评判,公众会对此提出自己的评价。对于评价,被评价者又有权利进行取舍,取舍又决定了课题的深入走向,基于此,网络的开放性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整个暑假活动,我们没有进行评定等第,然而活动结束,当学生浏览各个小组的活动记录与成果,都欣喜的发现了自己与课题组的进步。总结活动经验,评价的作用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促进了发展:假如没有嘉定行的课题展示与开题论证的活动,学生难以对课题深入思考;假如没有机会让课题的报告在网上公开发布,学生还会不厌其烦几易其稿吗?回想:高校建筑的“高校建筑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课题内容,最初是在论证会中得到的;石库门组在展示课题的时候,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对于文化思考的不够深入的缺陷。用展示作为评价的一个方法,它不是评定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而是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为了珍惜自己的公众形象,学生在不自觉的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2)评价是激励的手段:因为要公开展示,所以学生在一周内整理了资料,做出了POWERPOINT。高校组,为了让课题有历史的厚度,不仅收集整理了相关的文字资料,而且寻找古色古香的画面做为POWPERPOINT的背景。有毒装潢组,为了能更好的展示,组员们工作到伴着星星回家。在这种自我要求的推动下,学生的热情远胜于课堂的学习,学生王子宁甚至呢称自己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网名为“火红激情”,原因在于:这是在暑假的活动,这个活动让她充满激情的投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充分表现自己的欲望,评价也要与此心理需求相适应,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

  (3)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传统的评价往往将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学生面对试题孤军奋战。然而当代社会需要人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4、究竟什么是活动的结果

  暑假的活动告一段落,总结活动的成果,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到底什么是成果,仅仅是学生的几篇论文。假如以最后的成果论文作为结果,看样子只有高校组的论文象模象样,而有毒装潢才又新做了一份开题报告。可是,整的一个暑假活动,又分明看见学生们成长的痕迹:

  陈栋,古树组的组长,最后的小组论文《上海地区古树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他没有参与,可是他的活动感想,尤其是实地考察后的感想日记,文笔大有进步。当他把考察所感当成暑假作业交到语文老师手上时,老师在问是那个陈栋写的吗?研究性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成了活动结果的副产品。 

  有毒装潢小组的成员学习了许多化学知识,这些学科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所学内容的深度。他们知道了如何进行知识的分类,明白了科学的严密性,白鼠实验的破灭虽然让他们伤心,却也让他们懂得科学是不受主观臆想的支配。开学两周后,学校进行了化学测验,小组成员向晟的化学成绩竟然有90多分,要知道她上学期可是差一点加入化学补考的队伍。

  丛兴飞,在活动前是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他当时参加活动的最大愿望就是可以免费上网。然而这么一个游戏迷,在网上老师的积极鼓励下,文章有了深度。由开始的混混到后来认真的思考问题。当网上教师们对他的论文提出质疑,顽皮的他居然能一动不动的听连厕所也不去,回到家后的反思的深度也超出了他的年纪。开学后,他经常来我的办公室借文学与哲学类的书看,我们象朋友一样交流各自的看法。

  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发生了变化,变得自信了,变得相互友爱。9月的一天,当我走进办公室,一瓶宠物观赏鱼悠然的在我的桌上。那次从交大出来,我们一起诳徐家汇地下商场,我一直在那儿看鱼,不愿意离去,真没有想到他们有心记住了。桌上有一张卡片:JIAWONG,最“COOL”的老师,最可以一起疯的老师,最不象老师的老师,最有学问的老师,最可以做朋友的老师,HAPPY BIRTHDAY TO 汪佳敏姐姐老师。那一刻,我有了被人爱的感觉。

  

  

  暑假的相处,我又多了弟妹,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游玩,一起聊天。当冷静下来总结暑期活动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感情是他们的,什么样的感情是我的。我们一起为新的发现欣喜,一起为推翻前期的思考而难受,当课题受阻时,一起头痛万分……假如没有QQ的聊天,我们会不会这样开诚布公;假如不是一起在风雨中同行,我们会不会有如此亲密的感情;假如没有嘉定之夜的疯狂,我还会再次拥有年少的疯狂吗?快乐是他们,快乐也是我的。如果一定要追问,暑期最大的成果,我的回答,只能是“拥有快乐,品尝快乐”。

 

 

作者系惟存教育实验室成员 

【基于网络运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上海冠龙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相关文章: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九)04-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五)04-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四)04-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三)04-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一)04-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六)04-14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终结篇)04-14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组织实施模式的探索04-14

研究性学习 别有洞天 ------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微04-14

研究性学习总结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