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删繁就简--从《故乡》的主问题教学说起

时间:2022-04-14 12:04: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潜心会文,删繁就简--从《故乡》的主问题教学说起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 王晓君

潜心会文,删繁就简--从《故乡》的主问题教学说起

《故乡》一文是初中语文各种版本的必选经典篇目。如何才能把名家名篇教出精彩,教出亮点,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设计。我以为对《故乡》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式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的。

我在教学开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篇浏览课文,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此次回故乡,故乡给“我”的印象吗?“用一个字概括印象”,这是一个新鲜有趣又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之后统一了这个字“变”。接着同学们怀着很大的兴趣研读课文,探讨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品析了故乡的前后变化:

人变了。闰土从勇敢活泼的“小英雄”变成了愚昧麻木的“木偶人”;杨二嫂从年轻时有名的“豆腐西施”变成了外形“圆规”般的市侩老女人。

景变了。二十年前的故乡是美丽神奇的,二十年后的故乡是萧瑟阴晦的。

情变了。二十年前闰土跟“我”有兄弟般的友谊,二十年后闰土与我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然后再一起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再探讨中,同学们理解到了,旧社会的压迫扭曲了人的心灵,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观念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可怕的隔膜。

没有声、色、光、电等多媒体手段的渲染,也没有热闹非凡的辩论、说唱、表演,只一个“变”,就串起了《故乡》的整个阅读品析过程,串起了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内容的探究欣赏。

课后反思时,再次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看到茅盾评析《故乡》一文的主题时,说过:“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出一气的(声气相通),后来却隔离了(主要是指思想感情上的不相通)。”

于是,面对另一个班的同学,我尝试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文本。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圈划有关“我”和闰土(杨二嫂)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在文中找出他们“一气”和“隔离”的表现。再思考造成他们隔离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隔离,“我”产生了怎样的愿望?整堂课用这三个主干性问题串联了教学的全过程,逐层推进,呈现出阶梯状的三个教学板块。

这是两节朴素的语文课,但也因为主问题的自然串联,课堂朴素自然,生动温暖。而主问题的设计更源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再打开课本,阅读本单元的其他小说,也努力地希望找到能迅速提挈全篇,能奋力搅动学生思维的主问题。半天很快就过去了,我的脑子里塞满了东西,却没有理出头绪。累。停歇之余,感慨:独到的文本解读才是“主问题“教学的关键。

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文本的价值在于解读。新课程提倡“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首先应做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先行者。在这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精当的主问题。

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因为长期只是看教参,只是满足于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形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缺乏对文本的深度思考,没有读到文本的内部去,读到作者的心里去,导致出现自我的思想苍白,文本的肤浅解读。很长一段时间,课件似乎展示了一切,取代了一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读、默想。当读到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到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再到一段话、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到自己的惊喜时,才能走进课堂。”是的,我们还得再次深入地扎根于文本,静静的反复的透视文本,寻找让我们或惊喜、或感动、或激情的文字。

如何做到成功解读文本,我认为要关注四个角度。

1、站在课标的角度解读文本,掌握难易程度。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它毫无疑问的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了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所以说,要想做到准确的解读文本,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

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中,对阅读文学作品提出的阶段目标和课本单元参考教学目标,对《故乡》这篇丰富的文本作了适当的删减,主要就抓住对比传神的白描手法,抓住能体现小说主人公二十多年来质变的细节,体会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了解写作目的。

文本解读中,不了解作者就无法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真正的文学作品都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受,对作者的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文本,还可以更好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在教学《故乡》时,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无疑是教学难点,这时就需要教师了解鲁迅当时的思想状况。1921年的中国,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混战不已。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税额,对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挣扎,经济衰败,生活贫困,思想麻木。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鲁迅非常失望,希望找到一条实现新生活的道路,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实践。明确了小说当时的写作背景,这时再去理解难点就容易多了。

3、站在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理顺编排意图。

每一册语文教材,都分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一定的规律体现编者意图的。因此,成功解读文本,理顺编排意图也显得至关重要。

《故乡》这篇课文在整册教材中处于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还有《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这是一组写社会底层人物的小说,但是各有不同。《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人物变化。《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但文章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在烈日和暴雨下》重在写景,通过环境的描绘衬托人物的悲苦。弄清楚这几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去解读就能删繁就简,各有侧重了。

4、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实现多元解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经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预设,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事先考虑在文本解读时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才能更好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解读文本并追寻意义之际,或许发觉其意义就在我们解读文本的过程之中,或许发现主问题原来竟是这样随手拈来。

“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文,删繁就简,不断升华,提炼出文本的主线,用合适的主问题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不断创新,那时,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朴素而温暖,真实而灵动。

【潜心会文,删繁就简--从《故乡》的主问题教学说起】相关文章:

语文主问题设计的意义04-14

从温庭筠的《梦江南》说起04-14

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三)04-14

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04-14

故乡在远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4-14

现代文阅读测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04-14

《道士塔》一文问题太多(网友来稿)04-14

更新教育观念,潜心教学教研(教师中心稿)04-14

故乡的教学反思12-31

刘禹锡《蜀先主庙》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