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时间:2022-04-14 12:17:4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何湍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者。

一、解释加点词:

 ⑴答谢中书书  书:    ⑵五色交辉   辉:   ⑶四时俱备。  时:

 ⑷晓雾将歇   歇:    ⑸夕日欲颓   颓:

一、⑴书信 ⑵辉映 ⑶季 ⑷消散 ⑸坠落 

二、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5、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

四、简答题

1、“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

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1、跳 山川之美景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阅读下列文段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信 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 (2)对偶,借代

4.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8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练习检测

一、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        ④水中藻荇交横    

⑤相与步于中庭       ⑥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⑦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简答题

1.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3、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6.“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一、①考虑  ②只是  ③睡觉  ④交错纵横  ⑤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⑥遂:于是,就   ⑦高兴地    ⑧形容水的澄澈

二、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③(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④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⑤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二、(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 1.A     2.D    3.C   4. B

四、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2.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3、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4、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既有赏月漫步的清闲又有对被贬谪的牢骚不平。)

6.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6题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9   观潮(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 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③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⑤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⑥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⑦如履平地              ⑧人物略不相睹

2.画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观:景象      既望:农历十六日。

B.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际天:连接着天。沃:吞掉。

C.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岁:年。      艨艟:战舰。

D.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舸:船。      逝:消亡。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B.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C.随波而逝(消失)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4.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广起,夺而杀尉            B.而山不加增

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

6.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①既望:农历十六。    ②方:当……时。    ③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④逝:去,往。    ⑤文:画着文采。

⑥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⑦踩,踏。    ⑧“略”:微,一点。  “睹”:看。

3.C

4.D

5.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6.水军演习、弄弄潮表演、观潮情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0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余拏一小舟               ②上下一白        ③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     ⑤是日,更定矣   

⑥与余舟一芥       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⑧湖中人鸟声俱绝:         ⑨上下一白:    

⑩拥毳衣:         ⑽及下船: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③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而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C.是       是日,更定矣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其     问其姓氏     其如土石何    

2.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拏∕一小舟

4.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   (  )

A.杂然而前陈者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D.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7.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四、简答题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一、1、①携、带,    ②全、都,③名词活用为动词    客居,   ④等到  ⑤这  ⑥小草  ⑦酒杯

二、③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

④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⑤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三、 1、C      2、D(侧面烘托)    3.D      4.B      5.B

四、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何湍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07-18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04-1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1-02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03-0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03-06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7篇)03-03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