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问题作文诊断中--概念模糊、思辨力差的作文示例及诊

时间:2022-04-14 12:33:2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问题作文诊断(中)--概念模糊、思辨力差的作文示例及诊断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中)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问题作文诊断(中)--概念模糊、思辨力差的作文示例及诊断

概念模糊、思辨力差的作文示例及诊断 

【病文展示】

推开那扇门

  推开那扇门,勇敢面对未来。以后的日子有坎坷,有失败,但哭泣过后,努力向前,前方一定艳阳高照,花开遍地。 

  推开那扇门,微笑面对过去。过去的日子已经结束,我已经到达了一个终点,站在了另一个起点,明天的我一定会感谢如今这个努力的自己。 

  推开那扇门,坚定地面对现在。不要后悔过去的失败,不要害怕未来的未知,把握当下,做最好的自己。 

  每条路都有它的终点,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这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薄薄的一扇门,我们同样从它中间走出,通向的却是不同的道路。 

  高考就是一扇门,推开那扇门,我们站在高中的终点、大学的起点。这扇门,我们用了12年的泪水和汗水等待,用了3年为见到它铺垫,最后用3天的时间将它推开。站在这扇门面前,如今的我看见了无数脚印,深浅不一。深的脚印,承载了它的主人更辛勤的付出、更刻苦的奋斗;浅的脚印,那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所留下的。 

  如今的我正在用力推开这扇门,它是那么沉重,在它面前,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几十年来,有多少和我一样的人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做了同样的努力,而它又见证了多少次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 

  面对未来,我充满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从门缝中张望;回想过去,我又非常留恋,留恋老师温柔的话语、父母温暖的怀抱。但是,我知道,过去的一切都是终结,而未知的未来也只等我们做好准备,把握现在。 

  把握现在,不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把握现在,不再为未来而担忧;把握现在,坚信自己可以做到;把握现在,承载着过去的希望,背负着明天的期盼。 

  大学之路,不好走。我曾经紧张担忧,害怕。但如今的我却能放开一切,有力、坚定地推开那扇门,用自己12年的努力,用自己一个人,不,是所有在背后帮助过我、支持过我的人的力量去推开它。 

  推开那扇门,那扇门所通向的方向由我现在的努力而决定。 

  高考,我不怕! 

  大学,我来了! 

  【病症表现】 

  1.没有论及“门”与“路”的辩证关系。 

  2.没有把握文题中关键意象“门”的所指义。 

  此文得分45分。 

  【病理剖析】 

  病文开篇没有明确“门”之所指,显得云笼雾罩,让人颇费思量;中间没有根据材料所指,写准“门”的特定指向,显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结尾没有落实“大学之门如何开启”,更不提“大学之路如何走好”,显得笼统空洞、轻薄虚弱。综观全文,没有论及“门”与“路”的辩证关系。追溯原因,分析如下: 

  1.作者应试时心态焦虑,审题匆忙,跳跃式浏览,碎片式理解,没有咬文嚼字,不去细致深入思考,只注意理解字面意思,没想清楚“门”“路”在材料中的比喻义、象征义。 

  2.作者理性思辨兴趣淡薄,辩证思考意识较弱,根本没意识到材料中“门”与“路”辩证关系写作提示语的用意,造成了对“门”与“路”辩证关系写作提示语的无意识屏蔽。 

  3.作者因概念模糊,表述上有不准确之处,如“高考”与“大学”相关,但“高考”“大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用替代。根据文题要求,文章当表述为“大学之门”,而非“高考之门”。又因为作者理性思辨分析能力的薄弱,造成写作上对“门”与“路”辩证关系的论述显得没有力度。 

  4.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作者对大学是迷茫的,对高考是畏惧的,平时可能没有尽情想象大学生活,从而对如何走好大学之路,也没做过具体细致的规划思考。尽管应考写作时,作者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激励,文中也表达出了乐观、信心和决心,但还是呈现一种徒喊口号式的空泛。 

  【对症下药】 

  写作,贵在平时积累:不仅积累写作素材,更积累生活经验、语文经验、思维能力。应试作文,需在考场上体现写作素养,看到考题后能围绕考题,调动积累,即兴发挥,写出符合题意的好文章。就此病文而言,写作者需从“平时积累”和“应考技巧”两方面入手强化基本功。 

  平时积累: 

  了解高考作文考查的形象化、思辨性方向,未雨绸缪,努力做个有心人。 

  1.阅读文学作品时,关注意象的使用,理解意象内涵,把握不同语境中意象的不同指向,多写“阅读发现式”随笔,以培育语言感发力。 

  2.多关注思辨色彩浓烈的论述,整理其思辨内容,理清其思辨思路,勤做思辨笔记,以建立思辨意识,培养思辨兴趣。 

  3.多留意生活、多关注人生,经常对生活现象进行追果索因式的探究思考,对自己人生也能多回顾总结,多展望规划。记住“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不预则废,不思则罔”的训诫意义,努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应考技巧: 

  第一步:审题之前,先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态沉静下来。 

  第二步:睁开双眼,仔细读题,尽量咬文嚼字,弄清楚材料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的字面意义、文中含义,揣摩、明确命题者使用这些概念的用心所在,明确这些概念的所指。 

  第三步:联系材料前后文句句意,逐句分析材料中句子的含义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全面理解材料的表意,综合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明确题目要求。 

  第四步:凭借长期关注思辨论述养成的思辨能力,闭目思忖材料所涉几个核心概念间的思辨内容、思辨思路,可以从平时积累的几个精彩思辨文段中获得启发,可以参考借鉴其思辨思路和思辨内容的表达,确定自己作文的思辨内容和思辨思路。 

第五步:按照既定思辨思路,表达思辨内容;留心一些概念要使用准确,文句要表达得体,写完后通读检查一遍。 

【病文展示】 

连接大学之门的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 

  大学是一扇终点之门。它迎接了为高考拼搏后的学子,它使所有的辛劳与汗水转化成了梦想的果实。大学也是一扇起点之门。如同一个准备好的发射室,将它亲手培养出来的壮志青年送上社会这条大道,就像一个母亲放开拉着孩子的手,让他独立闯荡江湖。 

  然而在终点与起点两扇大门之间,也还有这样一条大道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一遍。 

  大学生活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它会帮助你提升高中的学习方法,它会让你汲取更多神奇的知识。并且最重要的是,大学在教给你生活技能的同时,还赋予你全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你有正确的心态准备步入社会。 

  大学生活是一个探索的空间。你可以尽情地去探索未知:生活,社会,自然,宇宙,甚至生命。你一定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惊奇的发现,有深刻的思考,有巨大的收获。同时,大学也完成了培养你探索能力的任务。大学更是一个创造的储备仓。大学能给你创造的条件与动力。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一条新的宇宙规律,你会推翻某个科学大家。也许你热爱生活,你能发明各种便利用具。也许你可以凭借你聪慧的商业头脑创造出亿万元的财富。这些都只是你创造潜能中的冰山一角。而大学一定会为你创造一个适合你的未来,一定会创造出一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你。 

  将要走出大学大门的时候那一回首,你看到五彩缤纷的脚印。那都是我们在生活拼搏过程中留下的。 

  你留下了什么?欢声笑语,舞台上的身影,赛场上一声高呼,还是最终一个令你满意的工作岗位? 

  你又为自己收获了什么?学习的经验?创造出的价值?新建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是更多? 

  俯视大学,它也只是人生中一扇小小的门。你是否决定了打开这扇门后是哪个方向,什么环境?你又准备为这扇门绘制什么样的色彩?面对大学之门,你准备好了吗? 

  【病症表现】 

  1.内容上,对材料只作简单扩写,缺乏进一步开掘与拓展,思想肤浅,而且偏题。 

  2.结构上,段落间、话语间缺少逻辑联系。 

  3.表达上,存在明显漏字、误写现象(编辑时作了一定的修改,编者注),表述不完整,让人颇费思量。 

  此文得分45分。 

  【病理剖析】 

  1.作者审读材料后,对材料内容不能全面把握,对“门”“路”“大学”三个概念间的关系,没有触动,没有感发,没有思考。作者只在材料中选择几个重点句、核心词,结合自己的理解,稍事扩写,敷衍成篇。 

  开篇:写不出“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就直接引用材料首句,单句成段:“门与路,永远相连。”按理,这话应该是下文总起,下文该是对这话的阐释,但第二自然段在逻辑上与之断了联系。 

  第二自然段:“大学是一扇终点之门……也是一扇起点之门……”是对材料第二句“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的扩写。按理,这该是对“大学的门和路”关系的阐述,但作者加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它迎接了为高考拼搏后的学子,它使所有的辛劳与汗水转化成了梦想的果实”,却没突出“路”;“如同一个准备好的发射室,将它亲手培养出来的壮志青年送上社会这条大道,就像一个母亲放开拉着孩子的手,让他独立闯荡江湖”直接写“社会之路”,也没写“大学之路”。这一段没有承接第一段写,思路偏斜了,内容游离了。 

  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即文章主体部分:思路就顺着“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中“学习”“探索”“创造”三个关键词展开。按理,这思路也不错,该写“大学之路”如何走了。第三自然段过渡后,重点写了两段:第一段(即第四自然段)“大学生活大道是一个学习的平台”,第二段(即第五自然段)“大学的生活大道是一个探索的空间……大学更是一个创造的储备仓”。这两段表述时有“大道”二字,但读起来别扭,貌似在写“大学之路”,细读,发现其实在写“大学生活“,“大道”生拉硬扯到“大学生活”后,表意不明,成了病句。这部分内容已经严重偏题,只写了对大学生活的想象,没写 “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辩证关系,也没写“大学之路”该怎么走。 

  结尾(第六到第九自然段),作者围绕材料中“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一句话,对“脚印”作了肤浅的理解和笼统的归纳。“欢声笑语,舞台上的身影,赛场上的高呼,满意的工作岗位”“学习的经验,创造出的价值,新建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是大学生活之后或显性或隐性或物质或精神的收获,但没有从走好“大学之路”的态度层面作深度开掘。 

  2.作者平时态度随意,书写缭乱,已养成习惯,应考时又时间急迫,精神紧张,心绪激动,落笔匆忙,最后来不及全文通读、检查、订正,以致出现漏字、误写等问题。 

  【对症下药】 

  1.注意训练自己缜密的思辨能力。阅读、表达时,有意识地去关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把话语读通、写顺,多与同学、老师探讨逻辑问题。对似是而非的话语,细致考量,区分其异同,思考其用法。对任意组合的两个概念,建立联系,思考其辩证关系。多参与辩论赛,锻炼缜密的思辨力,培育敏锐的语感。 

  2.书写态度谨严,养成表意完整,不漏写、不写错、写后通读检查的习惯。 

  3.审题之后不要匆忙落笔写作,一定要深思熟虑,充分构思,不只想好文章主旨、结构安排、所用的材料,还要想好每一部分大致的篇幅、开头文句的表达。争取做到不想清楚不落笔。 

4.落笔写作一定要慎重、从容、不慌不忙,一定争取做到不漏笔画不漏字,不错文句不错字。写完文章一定要通读检查。 

【病文展示】

不教乱花迷望眼

  韵羡的大学校园自由的芬芳,带着未知带着诱惑将如约而至。我局促地站在金光闪闪的大门前,神往,却盼不教乱花迷望眼。 

  大学本应该是学术自由的殿堂,是读书人心向往之的象牙之塔。在这里会有如胡适鲁迅那般的文人学者,也会有如华罗庚屠呦呦这般的理工专家。大学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之迈过泥泞不堪的道路,走过狭窄的独木桥。学习、探索、创新,美好的思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然而, 一起起救国惨剧上演,一桩桩陷害黑暗发生,甚至是一个个经历过高考而放松懈怠的学子,都在渐渐浸染着这本如一澄湖水的校园。而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图片中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也让人对大学产生了怀疑。 

  是啊,人心的提前成熟导致了大学的生活化,大学里已经不是纯粹的象牙塔。我们过早地看到了潜规则,看到了权术,看到了那些不该看到的东西。过分地推崇大学也导致了大学生们因内心放松而产生了安逸感,国学大师易中天曾说中国教育正在走与国外相悖的道路,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玩耍自理思想萌芽宏图大展。成长的必由之路被一种生活的急躁生生逆转。功利化利益化的社会氛围下,我想也不难看到学术被拿来招摇撞骗了吧。 

  林清玄曾说:“大国民的品质,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从容和有情何尝又不是莘莘学子应有的呢?大学四年,应是我们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大好机会,以从容面对权钱,以有情吸收知识。不教纷杂乱花迷蒙了双眼。 

  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真理的时代。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上曾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有光明,中国就不再黑暗。”是啊,我们每个人都身为中国的一分子,身为中国读书人的一分子,我们都应以自身对知识的追求,以自我创造的贡献,为改变大学现状而出份力。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站在大学门前,我、我们都不应该被乱花迷望眼。以脚踏实地,在大学里深深地留下自己的足迹。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我准备好了! 

  【病症表现】 

  这篇文章,总体上写得很有特色:主题鲜明,文脉清晰,视野开阔,思想深刻,态度积极向上,语言也顺畅恰当。但作为应试作文,对照作文材料的核心思想,对照命题意图,还是有些瑕疵需要指出: 

  1.前半篇文章对“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关系揭示不明晰,写作内容甚至稍有偏离。 

  2.后半篇论述如何走好“大学之路”时,笔力不足,显得空洞无力。 

  此文得分42分。 

  【病理剖析】 

  先看文章的前半篇: 

  开篇点题“站在大学门前,期盼不教乱花迷望眼”,写得不错,但是中间部分与作文的要求,或者说与作文材料的核心思想之一--“大学门”与“大学路”的辩证思考,关系不够显豁、明晰,有些偏离。 

  文章中间部分,分两个层次写: 

  第一层次先写“理想中的大学”:表达了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大学之门里文人学者、理工专家的仰慕,以及对走好大学之路艰辛泥泞的思想准备。再写“现实中的大学”:当下大学里出现的黑暗惨剧、大学里学子学习放松懈怠的状态、大学毕业后就业前景黯淡的现状。 

  这第一层次的内容进行了正反对比,呈现了大学让人渴盼也让人怀疑的两面性,呈现了大学让人迷乱双眼的特征,能为文章中心服务。但这层次的写作重点是在呈现“大学让人迷乱双眼”的特征,而不是为了揭示作文材料中“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辩证关系。细读你或许也能读出“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揭示,是隐蔽的,不够显豁、直接,作为考场作文,容易被误读。尤其是这层次中写“现实中的大学”的内容里“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图片中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也让人对大学产生了怀疑”这些文字,其实是与材料核心思想游离的。因为“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固然有大学之路走得随便、松垮、不踏实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它与“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辩证关系,不能直接对应起来。 

  第二层次分析“现实中的大学”现状产生的原因:人心的提前成熟,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化。 

  这层次的内容,为下文写自己如何坚定立场,走好“大学之路”作铺垫, 但这层次的分析,较多关注了外部原因,譬如“潜规则”“权术”“社会的浮躁”“社会的功利化”,没有特别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态度上找原因。如果能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原因,不仅能反映写作者思维的周密全面,更能凸显写作者反思的深刻程度。 

  再看文章的后半篇: 

  从林清玄对大国民的素质要求引出学子的素养,以卢新宁的话激励自己,要以知识的追求、创造的贡献,为改变大学的现状而努力,体现了一种历史责任感、时代的使命感。这部分,本来是全文重心所在,既能直接抒写出自己走好“大学之路”的态度、决心,还可以展示自己“如何走好大学路”的具体规划、安排,可惜文章在这部分对走好“大学之路”的思考涉笔不多,只有简单笼统地表达要“脚踏实地走好大学之路”一句,笔力明显不够厚重、有力,反而稍稍显得诚意不足。 

  【对症下药】 

  1.应试作文,要紧扣题意,而且立意要显豁、明确。为使阅卷老师在扫视文字的同时,就明白写作者的用心,避免误读误判现象的发生,写作“现实中的大学”部分时,可将大学让人失望、教人怀疑的种种现状,从当下学子推开“大学之门”之后如何走“大学之路”的角度进行改写,而且要在行文时强调“大学之门”“大学之路”这些核心概念,以示扣紧题意。 

2.文末如豹尾,需有力、刚健。后半篇写作时,应先深入思考自己将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踏上“大学之路”,然后,在最后两小节前,具体表述自己踏上大学之路的态度、行动、目标、原则,以强化笔力,彰显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病文展示】 

门与路(二)

门与路,永远相随。门可以阻挡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成功。推开消极的大门,走向通往积极、希望的道路。 

  推开抑郁的门,走向积极的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在遭遇了人生的变故之后,如果他没有走出抑郁的大门,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仙李白,在遭遇无数次的仕途不顺之后,他消沉了吗?没有,正因为他推开了愁苦的大门,通往了积极的道路,才有了“长安市上酒家眠”的闲适心情,走出抑郁的大门,走向积极的道路。 

  推开悲伤的大门,走向希望的道路。姚厚芝,一位平常的母亲,一次全身检查让她的人生终结了,她被查出患了乳腺癌,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她毅然决然地决定为孩子绣出“清明上河图”。三年时间,让一位母亲完成了她对孩子无限的爱,正是因为她没有因自己的病痛而感到悲伤,正是因为她推开了悲伤的大门,走向了那充满希望的道路,她才能够将自己那深刻的爱永远停留在孩子的身上,她才能够让自己为孩子贡献出自己最真挚的母爱,那是一条贯穿着全家希望的道路,那是一条充满爱的道路。 

  推开消极的大门,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学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说他不适合上学,他就是华罗庚,听到这些时,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而是更加拼搏向前,在别人休息时,他也不停地在做数学题,最终他成功了。很难想象,曾经一位英语不过二三十分的人,最终创立了一所响彻全球的英文学校,他就是“新东方英语”的创始人。试想,如果他们因此而消极沉默,停滞不前,他们还会被人们所熟知、被人们所赞赏吗?如果他们因此而颓废,他们还会被载入史册吗?正是因为他们推开了消极的大门,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的道路,流芳百世。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前方充满了未知,无数脚印在道路上交集,是否能够推开那扇未知的大门,走向那未知的道路,只由心生,推开消沉的大门,走向通往积极、希望、成功的道路。 

  【病症表现】 

  1.只关注试题材料中的第一段内容,而对第二段内容,特别是“大学”一词,一字无涉,内容严重偏离要求“综合上述材料”的题意。 

  2.形式上、内容上,均属于变体式套话作文,是加了貌似分论点的事例堆叠。 

  此文得分40分。 

  【病理剖析】 

  1.审题粗略潦草,碎片式提取信息,只关注了第一段材料“门与路,永远相连。门……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就匆匆构思落笔。 

  2.平时没有课外阅读,脑袋里只积累了一些文化名人的事例,不管与作文题目是不是适合恰切,就拿这些材料应付。 

  3.主体部分内容由“分论点+事例”构成,但分论点和事例的写法都有严重问题: 

  首先,三个分论点“推开抑郁的门,走向积极的路”“推开悲伤的大门,走向希望的道路”“推开消极的大门,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表述虽然不同,但仔细一看,发现角度并没有大的不同,属于同一平面上的观点。 

  其次,三个分论点都没有论述分析的文字,使整篇文章的议论形同虚设。 

  再次,分论点后直接叙述事例:王勃、李白、姚厚芝、华罗庚、“新东方英语”创始人。事例之后,还将分论点如标签一样贴上,为议论充数,一来犯了议论文“以叙代议”之大忌,二来犯了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相游离”之毛病。 

  【对症下药】 

  关于审题: 

  第一步:分解材料,找到每一部分材料表述的几个核心概念(材料反复出现的概念),弄清楚核心之间的关系,把握每一部分表述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二步:把材料每一部分的内容整合起来,明确整个材料表述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概念。 

  第三步:明确材料中核心思想、核心概念的相互关系。 

  关于构思: 

  前提:平时阅读文本,特别是佳作时,要养成梳理文脉的习惯,同时思考:文章的思路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好处?这些内容我会如何表达?我能从这个思路中学到些什么?还要养成辨别新鲜事例和精粹论述的习惯,及时做好摘记,写些随笔。 

  第一步:对考题仔细审题之后,在草稿上快速记录自己对材料核心思想和核心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思考、触发、感受、联想、想象…… 

  第二步:回忆之前对一些佳作构思的记录,看看是不是能获得一些构思上的借鉴和启发。 

  第三步:仔细审视、研究自己快速记录的文字,按照通常合理的顺序(譬如议论文的平行结构、层递结构等),挑选、组合、安排好自己行文的主要思想和大体结构,列出作文提纲。 

  第四步: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核心思想、如何证明分论点的理由,努力回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与观点一致的能够证明观点的名言、警句、歌词、事例等材料,甚至一些道理,仔细鉴别,确定使用。 

  第五步:回忆老师作文课中讲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论点与材料的关系、分论点的要求、分论点论述要求、事例选择与写作的要求……思考这些写作知识应如何落实在作文中,调整行文结构,确定作文提纲。 

  关于写作: 

按照既定的作文提纲,逐步展开,记得完稿后一定要通读全文,修改病句以及错别字。尽量避免文中“最终创立了一所响彻全球的英文学校”这样的病句。  

冯振启

【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问题作文诊断中--概念模糊、思辨力差的作文示例及诊】相关文章:

浙江高考作文11-06

浙江高考作文素材01-30

浙江高考作文6篇11-06

生活中的小事高考作文11-06

教研工作中作文模糊评价初探(网友来稿)04-14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解读:更侧重考察学生思辨能力04-14

兴趣问题创造力(网友来稿)04-14

200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早知道(本站论坛稿)04-14

古诗鉴赏中几组概念的辨析(网友来稿)04-14

教育孩子中的困惑问题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