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配良药不言苦

时间:2022-04-15 00:58:0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巧配良药不言苦

巧配“良药”不言苦

--怎样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

程广才

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常有的事,但当众不留情面地数落,或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劝说,往往收效甚微。尤其是粗暴的训斥,最易导致压而不服、口服而心不服等师生感情上的严重对立。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奏效呢?

1.多表扬少批评或以表扬取代批评。

记得有一年的春季刚开学,我班接收了一个外地转来的男生。他头脑灵活,学习成绩特别好,但却自恃比别人聪明,上课常常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纪律涣散,经常旷课。我恨铁不成钢,经常数落他的毛病,心想他一定会领会我的苦心。谁知他不但不领情,反而认为我对他有成见。于是就故意违犯纪律,几乎天天找事,最后导致严重违犯校纪受到学校的点名批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位学生的变化使我感到震惊,深为自己的教育失误而内疚。后来,我改变教育方法,只要没有大毛病,一般不批评或少批评他,并向他解释了以前“只批不夸”的用意,使他深受触动。同时我刻意寻找他的微小进步进行表扬鼓励。时间不长,他又重新跃入优等生行列。

还有一个李刚,长得虎背熊腰,脑子灵活口才蛮好,可就是学习成绩差。他是班上小淘气鬼们的头儿,在校内的一个非正式群体中也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同年龄段的儿童服气他,比他大得多的学生也听他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能耐!我摸清了他的情况后与他促膝谈心,我首先真诚地肯定他有能力,然后,以提示性的口吻说:“要是你把眼光放在不仅仅是使少数伙伴服气上,而是把威信建立在广大同学佩服的基础上就更好了。”一席话使他触动很深,自此以后,李刚竟判若两人,不但不再恃强凌弱,还积极主动为班级和学校做好事。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在班上表扬了他的进步,而他也更加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他虚心学习和刻苦努力下,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不久即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和学校卫生监督员。

2.变居高临下地命令为平等地交流。

严厉命令往往会招致对立情绪的产生,特别是对当今早熟且自尊心极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班主任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尽量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们怎样做,而要用商量的口吻建议他们怎样做。

表弟找我诉苦说,他的独生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学习上还是懵懵懂懂,但却对电视情有独钟。家长不让看,他不听;家长生气地关掉电视,他总是赌气地站起就走--上别人家看。我受托找他谈心,他委屈地对我说:“我最烦他们屁样小事都大声小气地收拾我,我不听,看他们能咋着?”他对生养他的父母尚且如此,作为老师若当众命令他该会怎样呢?

我把得到的信息和想法转告了表弟,另一方面也和小表侄一起分析了他过于任性的后果。待他有所醒悟之时,我建议他找机会向家长做个检讨,并给表弟介绍了管教孩子的方法。后来的事实证明,家长虽然没少批评,但因方法得当,他从此没再抵制过。

学生小文铁嘴粘牙,绰号“鬼不缠”。一次课堂上他与同学互抢钢笔。科任教师点名批评他:“你为什么不听讲光捣乱?”小文反唇相讥:“他抢我的钢笔,你看见没有?”老师怒火中烧:“你乱了还挺有理呀?”小文又不示弱地顶过去:“你为啥光会批评我?看我好欺负了是不是?”结果,老师和小文之间闹得很僵。科任老师把情况反映给我后,我把小文请到办公室,和气地对他说:“我知道你不会有意在课堂上捣乱的,可如果你能听进老师的批评,不与老师硬顶,那该多好?你想想,因为你脾气犟个性强,弄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讨厌,‘脖子里围裹脚--臭一圈’,这样下去多不好呀!”小文对我这种推心置腹的劝告,十分感动,认为是对他的信任,主动找科任老师承认了错误。他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进步很快,可说与以前判若两人。

【巧配良药不言苦】相关文章:

抓细节 巧点睛04-14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反思03-04

师生巧沟通(教学反思)04-15

运用对比,巧解《故乡》04-14

巧辨实词(网友来稿)04-14

巧记字音(教学总结)04-14

《巧运水》大班教案03-14

大班体育《巧玩报纸》09-01

《皮巧根桥》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