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意识突破高考瓶颈---破解高考语文单选题中的二定一难题

时间:2022-04-14 13:13:0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细节意识突破高考瓶颈---破解高考语文单选题中的二定一难题

陕西省榆林市  定边四中  王海瑞

用细节意识突破高考瓶颈---破解高考语文单选题中的二定一难题

内容摘要:高考语文考生要想实现120分向130分的跨越,九道单项选择题的高命中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考生常常遇到“四个选项中有两项能够做出准确判断,而剩余的两项反复斟酌,迟疑不定,最终选择了错误答案”---“二定一”难题。这是思维意识与辨析能力的问题。考生可以通过提高细节意识,熟练掌握破题方法实现这一瓶颈的突破。

关键词:跨越   “二定一”   细节意识   破题方法

高考语文备考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当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写作能力均已过关,需要由120分向130分跨越时,九道单项选择题的高命中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考生常常遇到的困境是,四个选项中有两项能够做出准确判断,而剩余的两项因其迷惑性更大、干扰性最强而反复斟酌,迟疑不定,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不说,还总是在犹疑后选择了错误的答案。沮丧之余,将之归结为命数。

依笔者多年来高三一线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当今高考绝对是能力与素养的比拼,绝无命数可言。这是思维意识与辨析能力的问题。考生通过提高细节意识,熟练掌握破题方法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瓶颈的突破,将单选题的高分尽收囊中。

以下,笔者依据近三年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的版块题型所做的有益尝试,效果颇佳,有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斧正。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关注细节性词句的更换与增删,审查文意是否改变。

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每题四个选项中,总有“显性信息”(原文文意的直接转述或浅显转述)选项与“隐性信息”(原文文意的综合或深度转述)选项两大部分组成。对那些已经能明确作出判断的两项,无疑属于“显性信息”选项,这些选项仅通过与文本有效阅读区间信息简单比对就可做出判断。而对于需要最终“二定一”的选项,简单的词句大意的比对无疑不见得奏效,那么就只能从“细节性词句的更换与增删”中审查文意是否改变。

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第一大题第2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其中AB两项符合原文意思,很容易排除,而其中需要“二定一”的便是CD两项。C项说“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其中“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是比对原文的要点信息。而原文说“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C项明显错误。D项说“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而原文相应语句则说“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显然,在语言表述上二者不完全相同。这时就只能从“细节性词句的更换与增删”中审查文意是否改变。原文中的“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能否转述成“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能否转述成“《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当比对了这些细节性词句后,我们发现,选项与原文在根本语意上没有变化。这样答案自然确定为C项。

二、成语、熟语辨析题,细节性角度应排查。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匹配对象、语法特征等。

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第五大题第13小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其中的D项“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这里的“指日可待”从词义上来看指“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似乎正确。但从感情色彩上,显然该词为褒义词,强调“美好的愿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三、病句辨析题应细化检索对象及范围。

    一般性的病句辨析选项,仅通过传统的“一读、二删、三查、四析”,从句中中主、谓、宾彼此间的搭配等方面就能发现问题,而对于需要最终“二定一”的选项,则常常要在“定语与中心词,状语与中心词,介词与其宾语”等细节方面去查找是否残缺或赘余,辨析其搭配是否合理。

     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第五大题第14小题“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其中AC两项较难确定。C项“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乍看好像没有问题,人们经常习惯上也这么说,但只要从细节处去排查,问题不难发现:“经过……临床试用”应该为“通过……临床试用”,属于介词应用不当;“80%反映确实有疗效”,数字怎么能反映有疗效?应为“80%的患者反映确实有疗效”。

诚然,在历年的高考中,能够实现125分以上突破的考生毕竟是少数。然而,值得我们高三语文教师思考的是,就是针对这些有望冲击一本或名牌高校的学生,我们到底通过怎样的思维意识去引领他们实现突破。以上所谈的“细节意识”不全在于它的方法、技巧性有多么强,重在一种思维与意识的引领。

参考文献:

① 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1-11页,第28-31页)

② 巧用暗示解题例说 (《湖北招生考试》2008年第19期,刘子颖,第3页) 

王海瑞

【用细节意识突破高考瓶颈---破解高考语文单选题中的二定一难题】相关文章:

三看二要,突破高考现代文阅读瓶颈04-14

上海: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04-14

发展学习能力 突破学习瓶颈04-14

潍坊破解新课程下的中考难题04-14

河北承德27名考生发错试卷 高考语文遇难题04-14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04-14

突破高考标点符号题的重点(网友来稿)04-14

高考语文:还会盛开第二朵恶之花!04-14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的几处失误(网友来稿)04-14

语文高考作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