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出塞与闺怨(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3:24: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战争、出塞与闺怨(网友来稿)

235139 安徽淮北临涣煤矿中学 吴礼明

战争、出塞与闺怨(网友来稿)

谈到战争,经历或未曾经历的人们,都明显地带着一种深切的苦创意识。战争就是灾害与苦难。大多时候,分野很大的士林之间也都采取同一态度,孔子谈仁义,孟子无道齐桓晋文之事,墨子兼爱非攻,老庄处无为之世,行不言之教,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一无例外,对于战争,或因战争引发的社会动乱,这些智者都表现出共同的道德倾向与文化认同--那就是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

因而,战争越残酷剧烈,则其人文情怀与文化关注就越强烈。在谈到老子的思想与哲学时,有的学人指出这一学说所蕴涵的巨大的悲剧情结。同样,在谈到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可知南北朝时期战争的频仍与社会动荡的程度了。我们特别珍视魏晋时代。那是一个什么样混乱的时代啊!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空幻,对超越既有生存条件的追求是多么的认真而坦率啊!也因同样深沉而潜在的力的作用,人们谈到五代与宋的诗词中的“悲愁”主题,特别是在谈及宋人的“闲愁”情结时,(如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纵有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有什么力在起作用,但那时外在的生存环境的压力却是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宋人对谈玄问佛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在今天看来的大文豪都乐此不疲,他们从内心深处时时有着一种强烈的精神需求--感受到灵魂的归依实际上是多么的重要的事情!所谓的“归去”意识,(如范仲淹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王安石“相看发秃归无计,一梦东南即自羞”,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恐怕是这些名士内心最为强烈的精神指向。范仲淹有“期于古人”的感叹,欧阳修、王安石晚年,或隐于颖川,或退之江宁,都表现出了同样的心性情怀。

那样的意识与思想情怀,它载负着几千年的人世沧桑与苦痛的心灵历程,带着强烈的悲怆意识,似乎更直接于民族的心音。我们体味它,如同慢饮着一杯苦酒,也如细细地敲打着一段情绪的金饰。席慕蓉氏说:“我如金匠,日夜锤击敲打/ 只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蝉翼的金饰/ 不知道这样努力地/ 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 光泽细柔的词句/ 是不是也有一种/ 美丽的价值”(《诗的价值》)也许这种苦难所带来的人生的迷惘与遗憾,揭示出一种生存状态,让我们更深入地触及到世界的真在。当我们细细地品味这种感觉,在有节奏的韵律中,我们的情感似乎可以按时离开那挣扎而纷繁的甚至是偏执的所谓人世间,感叹着,历数着,抚慰着自己纯人生的路程与心灵深处的某一个颤动。于是苦难升华了,我们默认了这样的事实,反而丢下了包袱,顿然自觉轻松了许多。在病理上,这大约就是人类自我疗治的方法。并且在这种不自觉的疗治中,我们的心灵竟也受此感染,带着一种强烈的“自恋”而不能自拔。

当然,我们要摈弃一种观念,即“没有战争便没有人类美妙的弦音”的看法。美妙的弦音乃是治疗的手段,而非目的。

然而不能不承认,战争乃是一种事实,又是我们不能不正眼而视的。那么何谓战争?其兴何由?其实先人早就明乎此理。在智慧的古人看来,战争乃是社会的冲突,政治的延续;往往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内外在条件都有其本质上的同一性。因而历史著作从来都延着这条道路,认真的寻找,分析,并总结出引发战争与规避战争的那些因素与方法。我们的另一个圣人孟子把决定战争的因素归纳为三种--天时、地利与人和,并敏锐地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早期典籍如《左传》里,对于战争的记述就颇具有东方的特点。其叙述战争的方法决不同于西方尤其是荷马史诗。在荷马那里,描写战争事件的详细程度,描写整个战争的残酷与惨烈程度,都远在我们中国人的取舍之外,是为我们所不取。因为那毕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叙述方法,它可以无限地拉长故事情节,就像至今世界还在流传的许多部族的唱诗一样。这种是非不分,善恶莫辨的方法,极容易导致一种欣赏战争与酷爱好斗的不良倾向。在我们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著作中,行文很少正面战争的冗繁描述,因为我们的记述是为了避免战争,从而真正显示出历史价值中的人本与人文主义精神。显然,这些史述的圣贤们的用心是良苦的。(黑格尔曾经嘲笑中国,说中国没有历史。我想说的是,那时普鲁士还在“膨胀”当中呢。)

其实这样的思想又何止于史著呢?

例如王昌龄的诗歌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在他的诗中,寓意与教训的深刻性完全占住了诗作的主体,而一点也看不到所谓渲染占住的血腥气。我们从中也可见出中国古人对于战争的一般的看法了。下面就来看看他的两首诗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战争”确是可怕的,对于战争的双方来说,一次次这样的行为都是无尽的折磨与劫难。“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久远的时间,浩阔的空间,停滞的岁月与无休止的苦痛都历历于眼前,尤其那物是(“明月”“关”口)而人非(“人未还”)的凝重场景,其积怨又该是多么的深重!历史本来就是一场大混战,有谁能说明其中的是非曲直与恩恩怨怨呢?不要去谴责对方了,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万里关山,历史孤月,都是死寂沉沉毫无生气的印迹。那“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听起来是多么的悚然而堂皇,而谁又能度己量人去珍惜对方呢?“龙城飞将”仿佛一面伟大的旗帜,与高耸云霄的路标,爱兵如子,视民如伤,不像那些邀寇仇如兄弟、养恶患而别有用心者,他们就是要形成“胡马度阴山”的危势,就是要造成“长征人未还”的局面。如果有真正关怀生命、度己量人的将领的才,并尊重对方的生存权利,仅仅以勿犯我境为限,那么,千余年的积怨与现实中的悲剧也就可以找到一条比较妥帖的方式而得以解决了。

这样的分析,其实全部的内涵都在《闺怨》中。那少妇也许不知生活的真正的滋味,阅历还浅,虚荣还多,与丈夫新婚宴尔,总感到他还应该有所上进,有所追求,便迫不及待地催促他去从军,所谓建功立业,所谓封妻荫子,走那时普通人最寻常走的终南捷径。也许她的心情并不坏,并一直保持到来年的这个时候,她喜滋滋地登上层楼,看春来景色。而冬天关河紧锁,万物萧疏,是没有什么看头的,所以代在深闺的时候多。然而局促于一室之内,受尽了冬的淫威,走出闺室,喜迎紫气,尤其当杨柳吐新,新鸟啼欢,清流欢腾,万象更新之际,谁都会别有一番生命的体悟。而杨柳的吐新,泛绿,加荫又是多么迅速啊,使人有春光如此短暂的感慨!于是放大了的情思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她又看到了送别丈夫的那条小路,那路边的柳色,她忽然忆起了昨年此时折杨柳送别的情形,于是她感到了春光无福消受的遗憾。因为她现在登上层楼时无复有“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式的心灵交融与和谐的共鸣。是春天把自然吵醒了,是柳色把她惊醒了,并唤起她深藏在内心里的甚至是潜意识中的对生活的美的意识,爱的欲念与欢喜之情。你看她凝妆走上翠楼,心情是多么的好;但又是春天使她伤神,她感到了人生的苦短,生命的行暂,而美情的可珍惜。于是她后悔起了促催夫君去参什么军,弄什么功业呢。在那股强劲的所谓“盛唐气象”里,王昌龄能够冷静下来,不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所动,他看到了有比战争外在的诱惑更加值得珍视的东西--这是与生命紧紧相联的某种东西,是什么样的功业也不及的东西。一旦我们勘破了这其中的秘密,真正做那不侵人的凡夫俗子,就是在做了一桩同样伟大宏阔的事业:我们珍惜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也同样尊重了对方(国)的生存与生命的价值,因而其“善莫大”。

这就是中国人的战争观。我们有反省战争的深刻认知,这是鄙弃野蛮与愚昧,兼具宽大、包容与尊重的表示,它穿透千寻的时间隔膜,纵横万里的空间遐思,必然撇开近视与浮华的功利意识,这是对人的深切的认同与对生命在内的所有可珍惜的轸念。这种认同同时又深深的根植于对几千年文明的痛定思痛而作出的恒久选择,因而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王昌龄写塞上军旅之作很多,他最终的选择与定位所揭示的真理性与历史长河中的哲人与作家都是一样的,他们关注人类命运的存在与走向,他们虽然不能给这种关注以高妙的定位,但本能中的良善与所见所闻人间的惨像使他们看到人性沦丧所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次他们总是要诉诸可感可触的典型形象以警醒后人。这究竟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在今日,被两次野蛮的大战摧残后,又在冷战思维的阴影里,世界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与种族屠杀不断,人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身心的煎熬与苦痛,人们不得不面临全球无有宁时的流血与死亡,而人间与战争相关的其他惨剧就从来就没有停息而时有加剧的趋势,人类被迫寻求着和平与安宁的环境,并为此付出极大的辛劳与牺牲,同时还要承受着战争狂人一念之差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谁都清楚,世界战争一触即发而不可收拾。所谓的NMD,TMD是一场非常险恶的游戏,给正在艰难行进中的世界和平又蒙上了一片惨惨的阴霾。不过,有人开玩笑说,人类未来的战争将重新回到石器与弓箭时代,因为谁也不能轻易地开动每一件有毁灭别人的同时又毁灭自己的致命武器。这实在是具有讽刺意味了。

然而在作严肃的战争思考与历史与社会的批评时,我们曾经浅薄的嘲笑过古人的智慧,例如老子,他有“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太平社会的追想,只要对春秋战国的大混乱有较深刻洞察的人,在历经人世的沧桑与命运的劫难后,都会珍惜在人世间留给地球的美丽的幻影,都会在五千言的道德律中深涵智慧老人的人生执着与苦苦追寻,尽管那也许只是个吹不大的鲜丽的泡影而已;然而只要它能映出你我粲然的笑意,显现彼此快乐的心境,那么,我们便感到了不枉于一生一世的经历了。

在阅读历史还年少的时候,我常常困惑于有汉初期百年为何要选择黄老思想作为治国之本,以及魏晋六朝何以要奢谈老庄,并有那么多善男信女倾心于佛教,后来的阅世与不断的感悟,我渐渐的明白了其中的所在。

当然,社会要进步,人类生活的品质要不断的提高。但我们不需要战争,那只会增加人类的苦痛的煎熬与噩梦的折磨。走到今天的世界,应该有办法找到一条成熟的发展之路,而那些在全球起所谓“表率”作用的国家尤其要作出真正的表率,以实际行动捍卫全球的和平,而不是相反。

 作者邮箱: wuwlm@sina.com

【战争、出塞与闺怨(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落叶(网友来稿)04-14

鞠躬(网友来稿)04-14

分数(网友来稿)04-14

禅悟(网友来稿)04-14

太阳(网友来稿)04-14

守夜(网友来稿)04-14

举手(网友来稿)04-14

思念(网友来稿)04-14

红薯(网友来稿)04-14

生活(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