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确实需要心灵的选择

时间:2022-04-14 13:31:3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确实需要心灵的选择

北京青年报     2002-07-22     单士兵 

教育确实需要心灵的选择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心灵的选择》,由头是出题者讲的一个故事: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7月19日,四川省高考阅卷工作接近尾声,高考作文的评卷教师们经过一番争议,最终通过三次改判,将一篇名为《潘金莲的选择》判为佳作。据阅卷教师透露,这篇文章最初在评卷老师那里只得了20多分(满分60分),其原因在于考生将潘金莲在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选择的落脚点定在西门庆上,这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但是,又考虑到这篇文章文笔流畅、行文优美、引经据典,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最后又将此文提出来与整个阅卷室的数十位评卷教师讨论,结果争议很大,从20多分改成了40多分,继而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最终被认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给出了相当高的分数。 

     这位考生无疑是幸运的,他的那篇文章凝聚了阅卷老师们纵横交错的心灵电波,最终,阅卷者通过“心灵的选择”,被肯定为一篇笔触丰满、见识别致的佳作。在为这位考生庆幸的同时,我忽然想到,在这背后,又会有多少这类文章被视为异端、被判为低分呢?我相信,像这样能够经历三次改判的幸运的“异类”文章是微乎其微的。我能想到,在那些被误判的文章背后,留给考生们的是无尽的血和泪、悲和愁的痛苦。 

     这些年,高考作文评分的失误已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心中永远的痛,产生失误最大的原因就是阅卷的随意性造成的。产生这些随意性的失误主要在于阅卷老师的责任心较差,也与阅卷老师在改卷时的心绪有关。其实,每个阅卷老师都应该有一把对考生负责的“尺”,去丈量自己的灵魂,这样,在评判考生作文时,才能以清醒、认真、细致、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来做出自己“心灵的选择”。另外,现在的作文阅卷方式下,阅卷老师时间紧,任务重,我的一位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同事就说,每篇作文留给阅卷老师的时间只有两分钟左右,尽管这两年作文评分方式有所改进,但细则较多,操作很难,阅卷老师仍然有点疲于奔命之感,出现错判误判是很难避免的。出现作文误判也与阅卷老师的业务素质大有关系。阅卷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文化品位等都会决定和影响着对考生作文的评判。要知道,作文判分的公正与否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影响着高考评分的可信度,它也给现行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实,现行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也是产生作文错判误判的重要祸根。比如,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是采用僵化的套路训练模式,迫使考生走入预先设定好的轨道,写那些人云亦云的八股文。同时,作文的命题者已为考生界定了写作内容、价值取向,并以此束缚着考生的思维。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人。陈寅恪曾提出知识者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我们的教育和考试模式都在扼杀学生们的自由探索精神。上文评判《潘金莲的选择》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和忠告:“考生言他人所不敢言,在高考时冒的风险是相当大的,他们希望以后的考生在选择如何作文时还是三思而行。”面对这样的感慨和忠告,我深感悲哀,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是让考生们在写作时要符合一种意志规范,不要刻意创新。 

     显然,这些都是违背现代创新教育理念的,最终也只能豢养出更多惟命是从的庸才。一个没有想像力的人是没有创造前途的人,一个没有想像力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前途的民族。我们现在应该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求异发散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为民族培养出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才,使我们的民族赋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切还需要整个教育界做出“心灵的选择”。

 

【教育确实需要心灵的选择】相关文章:

贫困生需要心灵鸡汤04-14

学生需要爱的教育04-14

教育需要非典事件04-14

给孩子需要的教育叙事04-27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选择02-13

教育笔记-尊重孩子选择10-13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表扬10-01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鼓励11-07

教育随笔:了解孩子需要11-08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细心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