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总关情

时间:2022-04-14 13:34:3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词一句总关情

                 文/项学著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的《项脊轩志》,是明代归有光的一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抒动人之情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对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情景的描写,通过对家庭破败、老妪忆母、祖母期待、亡妻故事等生活琐事的追述,表达了作者的绵绵情思。文章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贯穿全文的叙事抒情线索,一线穿珠,将诸多琐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凄然泣下。根据高中语文新教学大纲“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笔者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诵读、抓关键句(段)等途径整体感知文章,然后再进一步品读课文。现将笔者在品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ァ」橛泄馐敲鞔“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文章风格既推尊先秦两汉,又提倡学习唐宋文,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归有光的散文往往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来表达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切生动,其《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等散文,在这一点上,与《项脊轩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在品读教学中,从宏观上抓住归有光散文的总体特点,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来细品其字里行间所抒发的绵绵情思。我引导学生主要从“多可喜”“多可悲”这两个方面来感悟文章所抒发的感情。“多可喜”之情主要在第一段,是通过轩室修葺前后不同情景的对比描写表现的。“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这就是修葺前的项脊轩。学生用四个形容词修饰了这个小书房:狭窄、陈旧、残破、昏暗。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其苦状自不待言。修葺后呢?不但“不上漏”,而且“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轩室主人首先得到的是安全和光明,这是“可喜”之一。“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环境之幽美又是一大“可喜”之处。不仅如此,“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这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的天地里,作者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自由的人,与书为友,与鸟为伴,吟诗咏文,何其雅致!而“三五之夜”的“明月”和“桂影”更增添了轩室的诗情画意,“可喜”之情跃然纸上!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具体生动、细腻可感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宁谧雅致的读书人的生活画面,从而表达了“多可喜”的情怀。这段文字描述生动形象,句式短小整齐,文辞清丽典雅,比较适合齐声朗读,以便让学生在强烈的语音氛围里感悟作者的欣喜之情。这段文字的意境和情感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有一些相通之处,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进一步品味文意。

  “多可悲”之情,主要是通过家庭破败、老妪忆母、祖母期待、亡妻故事等生活细节来表现的。第三段开头写到家庭破败的情景,有“东犬西吠”一句,我在这里作了一下点拨:课本注释“东犬西吠”为“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难道仅仅就这些吗?学生经过讨论探究,终于悟出“东犬西吠”四个字是饱含着作者凄凉破碎的心情的,暗示着“诸父异爨”后彼此不和睦的情景,先前那融融一堂的大家庭生活已被紧张的隔阂所代替,这怎能不令人悲伤呢?在品读祖母的殷殷期待一段文字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祖母为什么要“自语”而不直接告诉孙儿呢?学生通过思考,也悟出这正是作者感到“可悲”的地方:“吾家读书久不效”的事实,若明告孙儿,无疑会在孙儿幼小的心灵上投下一个阴影,因此,深谙事理的祖母只是自言自语,自我感伤;另一方面,也怕惊扰了正在轩中勤读的孙儿。而祖母的“自语”又偏偏让细心的孙儿听到了,并且孙儿还见到了祖母珍藏着的上五代先祖的遗物,这正是令作者“长号不自禁”的关键所在!作者善于捕捉这些细微之处加以描述,看似寻常琐事,实则情真意切,看似闲笔闲谈,实则精妙良苦,这正体现了作者的文章风格。亡妻故事两段文字是后来补写的,总体上时间跨度较大。在这种大跨度的描述中,有没有细节描写呢?学生找出两处:一是“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一处从一个方面赞扬了亡妻的贤德;另一处是“小妹语”的记述,既紧扣了文章中心,又增添了生活情调。而这一切均与亡妻有关,现在却是物是人非了!“不思量,自难忘”,往事历历,怎不让作者肝肠寸断!尤其是结尾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引导学生认真品味两个字:“手”和“矣”。“手”是亲手之意,突出了这株枇杷树是亡妻当年亲手所植。“矣”表陈述语气,在该句也兼表感叹语气。一个“矣”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悲叹与无奈。这时,我便趁势向学生介绍一下归有光不幸的家庭生活:少年丧母,两次丧妻,儿女或早夭或长成之际猝然离世,这使得归有光在人生的旅途上体味到了太多的无奈和悲凉。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正统文人,归有光把这种对世道的不公的愤恨和无奈化作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淡淡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许多看似一带而过的描述,实际都饱含着作者深挚沉痛的情感和细腻丰富的心灵。这种写作风格,非经细品深研是难以体会和感悟到的。

  写“多可悲”的几段文字,细节真切,人物语言鲜活,情调凄婉感人,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注意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

  品读之后,我又播放一遍课文朗诵的录音磁带,让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浓浓情思。 

【一词总关情】相关文章:

莺啼声声总关情(网友来稿)04-14

玉笛声声总关情(网友来稿)04-14

秋月秋雨总关情----《琵琶行》、《山居秋暝》赏析(网友来稿)04-14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咏竹诗浅析03-03

大千世界总关情--象征义在作文立意中的应用(网友来稿)04-14

一丝一毫总关情--《项脊轩志》细节发微(网友来稿)04-14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弗郎士爱国情感的多侧面描写(网友来稿)04-14

胡说一词的由来04-14

走进心灵:班上45个鲜活的生命:45条评语,字字关情[吐血推荐](网友来稿)04-14

花前月下一词人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