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不学课外补 艺术教育怎么了

时间:2022-04-14 13:41: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内不学课外补 艺术教育怎么了

工人日报         “新华视点”记者 陈芳 曹滢 

课内不学课外补 艺术教育怎么了

 

     如果有一个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因为家长把音乐艺术作为追求成功的手段,功利心会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中断对艺术的攀登--牐 

     来自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全国城市中小学中有近52%的学生在学习或学过乐器。每逢寒暑假,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艺术考级,把上百万中小学生吸入到“考级大军”中。然而,一些家长和老师过高的期望,使本来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变成了许多孩子的沉重负担。 

     “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 

     林菱(化名)学习小提琴已有12个年头了,现在是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专业大一的学生。可即使是在联欢会上,她也从不演奏小提琴,她说“我要忘记和小提琴在一起的痛苦日子。” 

     林菱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一心希望女儿成才,管教也很严厉。在紧张的学校学习之余,林菱要挤出很多时间练琴。十多年来,她每个周末都要到老师家上课,风雨无阻。临近考级,父母还要陪她坐火车从邯郸到北京、天津,找名师指点。每年一次的音乐考级,林菱一连考了7年。 

     她说:“父母总说我赶上了好时候,他们的艺术梦想可以在我身上实现了,可我不明白我赶上了什么好。整整一个少年时代,除了学功课,就像个机器人似的,练啊练,考啊考,耳边还要忍受他们严厉的呵斥,为的就是给我升学、择业打基础。”也许是被迫花在小提琴上的心血太多了,音乐带给林菱的已不再是快乐。 

     中央音乐学院一位教授说,儿童学习乐器、练习书法,这是艺术教育的很好形式,既能感受文化熏陶、培养艺术特长,也有益于修身养性,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中的基本功训练强调的是持之以恒,这其实也是一项磨难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做事的恒心和毅力。但是,艺术教育毕竟不是竞技教育,家长们切莫死盯考级加分,把乐器当作万能教育机器。过多的功利主义,会抹煞艺术教育的积极意义,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文化部日前虽然公布了考级与升学脱钩的消息,但艺术教育早被赋予了浓厚的社会竞争色彩,甚至成为关系到未来生存的严肃问题。北京一位家长就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孩子一到周末、假期都学这学那,家长们一谈也是孩子过了几级几级,我的孩子也绝不能比别人差。再说,现在择校费那么高,孩子有一技之长也是为了在竞争中更有实力。” 

     著名钢琴演奏家托萨告诫:“如果有一个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因为家长把音乐艺术作为追求成功的手段,功利心会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中断对艺术的攀登。” 

     “艺术教育的致命缺憾,就是过于强调技术至上,似乎技术练好了就懂了艺术” 

     “要么不学,要么就学好”,这是时下不少家长对孩子参加艺术教育的期望。尽管家长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一定搞专业,但一定要按照专业、正规的教学来要求,而考级恰好成了检验孩子艺术水平的标准。 

     “我国艺术教育有一个致命的缺憾,就是过于强调技术至上,似乎技术练好了就懂了艺术。”北京师范大学钢琴教育博士生导师周铭孙教授谈及此话题,忧心忡忡。他认为,单纯的技能学习、过多的专业教学,会使孩子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降低。机械化的记忆,让孩子连滚带爬地往高级别蹿,无异于拔苗助长,这样练下去,再好的苗子也会毁掉的。 

     在国家机关工作的王女士,仅仅希望5岁儿子能通过学琴提高音乐素养,陶冶孩子情操。然而,在一个因辅导琴童考级闻名的钢琴老师那里,孩子4个月仅仅学了3个音,即按老师要求做数千次的“掉腕”练习,每天练琴多达3个多小时,为的就是让他的动作达到正规化的要求。“你自己的孩子难道不心疼吗?”听到记者的问话,这位家长顿时泪如雨下,“我也没打算让他成为什么演奏家,可人家说要学琴就得感受艺术的残酷性,我也是想培养他的学习毅力呀。” 

     的确,在当今的家庭中相当一部分是“溺爱型”教育,青少年中经不起挫折,受不住较大压力成为了他们的常见病。家长们寄希望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在长期的技术练习中承受挫折,在压力中成长的初衷用心良苦。 

     然而,“苦刑”似的训练未必就能打造孩子过人的成绩。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指出,像李云迪、陈曦那样有艺术天赋、能走上专业道路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他们成功虽然也经过了刻苦的训练,但还是首先具备了音乐才能的基本条件。对于更多的儿童来说,音乐才能并非很高,他们需要的艺术教育不是技能教育,而是一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民艺术教育,它与专业教育理应有所不同。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负责人说:“艺术本来就是追求个性的,并没有一律的标准。任何艺术最高的境界靠的不是技巧,而是心灵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对美的共鸣。业余教育的好坏不应以专业化的技术为标准,否则很容易削减孩子的艺术感觉,甚至对它产生畏惧心理。” 

     孩子们喜欢艺术,却不喜欢上学校的艺术课,这无疑暴露出现行中小学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缺陷 

     在北京海淀区一所小学,记者与五年级某班班主任刘老师聊起了天。她说,在实际教学中,音乐、美术课要么被“主科”挤掉,要么枯燥无味,让孩子们提不起兴趣。与此相反的是,班里一大半的学生却在课外报名参加了这样那样的艺术辅导班。练琴、学画、跳舞……占据了他们课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识识谱、唱唱歌,跟着老师画几笔。”这就是大多数学校艺术课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记者发现,如今的中小学音乐课上常唱的仍然是十几年前唱过的老歌,鲜有与时代合拍的佳作。教学内容的编排也只局限于识谱画图的技术练习。 

     不少多年研究儿童教育的专家对此深有同感:孩子们喜欢艺术,却不喜欢上学校的艺术课,少量的学校艺术兴趣小组也变成了精英教育,难以满足大多数孩子的教育需求。这无疑暴露出现行中小学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缺陷。 

     有专家提出,目前在学校教育中挫折教育几乎还是空白,而提倡人文精神为主旨的学校艺术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磨练,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据新华社电)

 

【课内不学课外补 艺术教育怎么了】相关文章:

课内比教学听课议课稿05-01

幼儿艺术课教案02-21

中班艺术课教案05-09

课内教学总结03-02

课内比教学总结05-04

课内比教学总结04-02

语文课教学结课艺术浅谈04-14

大班艺术教育教案03-18

小班艺术教育教案03-24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内容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