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喻的成语(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3:57: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巧用比喻的成语(教师中心稿)

湖南   杨智慧

巧用比喻的成语(教师中心稿)

字字精炼的成语,也活用着种种比喻。下面各举一至二例:

    一、多用比喻的基本类型

    1.明喻,有本体、喻体、喻词俱存的,如:肤如凝脂、归心似箭、人君优盂等,也有省略本体的,如:如箭在弦、如汤沃雪。

    2.不用或改用喻词的暗喻,如:笔头生花、挥汗成雨等。

    3.只有喻体的借喻,如:酒囊饭袋、寻花问柳等。

    这三种常见比喻为人们熟知,在成语中的运用不乏其例,笔者就不明释。

    二、变用多种比喻

      1.喻体在成语中充当补语的补喻,如:美如冠玉、皎如日星等。

      这里的补喻大多是用比喻的形式来补充回答中心语“怎么样”的问题,使之更明确,更形象。如“皎如日星”就是用“太阳”和“星星”来表明“胶”的程度。

      2.并用两个喻体的双喻。如:蝇营狗苟、如花似玉等。

      成语由于受字数限制,难有排比式的“博喻”,但又竭力从不同角度、方位、层次比喻本体,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和表达效果与之贴近的“双喻”。

      3.使用解释说明手段而形成的释喻,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吞舟之鱼,不游枝流等。

      释喻是由比喻和解释两部分组成,其解释部分主要是揭示喻体和主体间的相似点,减少读者的理解困难。如:“吞丹之鱼,不游技流”,这里仅用“吞丹之鱼”作喻,对读者来说,理解是多方面的,有了“不游枝流”的解释,才豁然明白。

      4.假设用喻,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

      假设用喻实质上是两个比喻。如上例成语中,  “刀俎”和“鱼肉”都是对敌我双方形势的两个生动比喻,这样用喻更真切透彻地展现我方的危险境地,它富有感染力。

      5.用否定形式构成的反喻,如:不甘雌伏等。

      反喻的本体和喻体没有相似点,但能以反衬正。“不甘雌伏”,不只是表达“不甘心默默无闻”的意思,而更多的是渗出“奋发有为”的壮志,这样可使比喻的内容更加鲜明。

    6.用比较的方式构成的较喻,如:功薄蝉翼、责重山岳等。

    较喻是在比较中突现本体特征。“功薄蝉翼”的“功”就是通过与喻体“蝉翼”作比较。让其渺小得具体可感。

    7.喻体在前,本体居后的倒喻,如:黄金时代,丝恩发怨等。

    倒喻是喻体对主体的修饰,把形象生动的喻体置于本体前,便于深刻理解本体特征。“丝恩发怨”是把有形的“丝”“发”置于“恩”“怨”前设喻,让人感知恩怨的细微。

      8.近似古诗“比兴”手法的引喻。

      成语的引喻大多是由喻体引出本体的比喻,又往往和对喻融为一体。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用培植树木需要十年,来引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这类引喻常常具备推理性,能深人浅出说明事理。

      成语中也有引喻是反面来衬托主体的,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在强烈的正反对比中,强调人的习性难改。

      成语变用比喻还有讽喻(如:守株待兔)、同位喻(如:黄花晚节)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赘述了。

      成语的用喻常有多种比喻融合的现象,更有比喻与他种辞格的结合。如:“冰肌雪肠”,即是双喻、倒喻、借喻三者的贯通,也是互文的应用,意思就是用“像冰雪一样洁白的饥肠”,来形容身心的纯洁;又如:“冠盖如云”也是比喻和夸张的相融。

大多数用喻成语还没有主体,形成无主体的比喻。从而拓宽成语的使用范围,使其具备更多切实的比喻义(有别于成语所固有的比喻义),替使用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对成语的广泛应用起着不可  低估的作用。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增刊

【巧用比喻的成语(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把握重点,巧用方法,搞好中考复习(教师中心稿)04-14

作文审题的元素比喻法(教师中心稿)04-14

师生妙语话文意--巧用方法,把握文意(教师中心稿)04-14

妆点语文人生--巧用幽默,教好语文(教师中心稿)04-14

质疑奇服的描写是比喻手法(教师中心稿)04-14

巧用事例论证增加议论文采(教师中心稿)04-14

幽默成语游戏(答案)(教师中心稿)04-14

《围城》中的比喻句初步整理(教师中心稿)04-14

巧用课前三分钟好处多(教师中心稿)04-14

成语检测题型例说(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