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之秋反思

时间:2022-02-26 13:32: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园丁之秋反思

  我们一行七人于2008年10月11、12日两天到南宁参加了“‘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听了四节作文课,范围涉及到了低、中、高年段的作文教学,分别是:

园丁之秋反思

  戴建荣校本版二年级《春天的歌》

  于永正人教版四年级《有声有色》

  熊海滨苏教版五年级《学写新闻报道》

  张化万人教版六年级《第三只眼》

  还听了五节阅读课,高年段的阅读课教学居多,其中中年段的课有一节,而文章类型不仅有散文、童话,还有诗词,分别是:

  盛新凤人教版四年级《去年的树》

  虞大明人教版五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

  窦桂梅人教版五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

  戴建荣人教版五年级《古诗二首》

  胡兰人教版六年级《天净沙·秋思》

  先谈谈我听作文课的感受,以我印象最深的两节作文课为例来谈。

  先来看《有声有色》这堂作文课,它是这样上的:

  先听老师读两篇短文,并分别请学生听后说出短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如柳树、细雨、燕子、房屋、云、山等)哪些是作者听到的声音?(如细雨刷刷声、小鸟叽叽声等)从而使学生明白模拟声音的词是“象声词”。

  老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从而引出“有声有色”一词。

  接着启发学生说在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学生们抢着举手回答,有的说“白天车来车往的吵杂声”,有的说“鸟叫的声音”,还有的说“小河的流水声”……并模仿演示这些声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趣。

  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录相———早晨公园的景色。放了两遍,第一遍没有声音,第二遍加上了声音,老师在画外配以解说。看完后,问学生喜欢哪一次的录像?为什么?学生当然都回答说喜欢第二次。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既要写自己看到的,还要写自己听到的。

  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三组象声词,分别是:①轰隆隆、呼呼、哗啦啦;②咯咯、嘿嘿、嘻嘻;③啪、呜呜、啪、扑哧。请学生任选一组象声词,展开想象,并写下来。

  这样,学生写作的范围很宽,可以写公园景色,也可以看词写想象作文,想选哪个题目都行。学生写作时再不是唯一的了,可以有选择了。

  最后是学生写作和修改讲评阶段。讲评写公园的作文时,老师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题目?然后请一些学生念他们的作文;讲评看词想象作文时,也如此。

  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请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再来看看《第三只眼》这堂作文课,它是这样上的:

  第一个环节是“揭题激趣,质疑‘第三只眼’”。

  老师问学生看到课题后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是要写记叙文”;有的说“要用心看世界”……

  于是,老师就让学生以快速作文的方式把刚才自己想到的内容记下来。这是一次小作文。学生就动笔写,然后念作文,老师进行点评。

  第二个环节是“活动探索,寻找‘第三只眼’”。

  让学生蒙住自己的眼睛,尝试除了眼睛外还能用什么来感知世界?(如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接着做了一个小实验,请学生蒙着眼睛来品尝各种饮料,有醋、矿泉水、糖水等,并让学生说自己利用舌头尝到的是什么?其他学生还要注意观察品尝饮料的学生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同时,老师还让在座的更多的学生也蒙住眼睛来品尝。

  然后,让学生谈谈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事。

  再就是老师小结:“第三只眼可以是我们的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观。

  第三个环节是“回顾主题,感悟‘第三只眼’”。

  老师引导说:“下面我们研究如何把刚才的事情(实验)写好。”随着老师的讲述,写作的要求就提出来了,①有详有略;②可以写眼神、动作、神态、语言。

  学生开始动手写作文。

  第四个环节是“修改交流,写好‘第三只眼’”。

  老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同时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①用“·”标出好词;②用“”线画出好句;③用符号“∞”标出特别好的句子;④用符号“☆”标出好的段落。

  学生按要求互改作文,然后请学生念改好后的作文,老师当堂评分。

  于永正老师的《有声有色》利用了课件,张化万老师的《第三只眼》仅凭教师一张嘴,手中一只粉笔,都各有所长。

  但几堂作文课听下来,我发现没有一节作文课在课堂上教学生或提出要让学生写作文提纲,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写下来。无论是录像,还是实验活动,其实都是在为学生写作文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正如张化万老师说的“只有获得过成功体验的学生,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学会习作。”

  而除了体验生活之外,课堂上习作要求的提出,个人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达到简洁、清楚、明了,学生才不会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比如在《有声有色》这一课中,习作要求是这样提的:“写逛公园的作文,就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想象作文的,是任选一组象声词来想象写作文。”

  又如在《第三只眼》这一课中,习作要求是:“习作时要有条理、有顺序和有详有略地写下活动发展变化和自己的体验感悟的过程。写时要注意写清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

  而在《学写新闻报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板书就把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写作内容展示得一清二楚。它的板书是:

  学写新闻报道

  题目一目了然

  开头交待结果

  经过大致情况

  结尾相关信息

  说到这儿,还是如张化万老师所说:“到位的指导是成功扶手”。

  这样的作文教学法是开放式的教学。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孕育着作文。因些,引导孩子养成留心观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必将使其受益终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才来。”

  习作教学改革,是要使学生觉得习作是一件乐事,我想,这应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阅读课可谓各有千秋,根据课文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理念的不同,课堂教学风格也各有不同。

  盛新凤老师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渐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听她上《去年的树》这一课的时候,首先盛新凤老师的语调是非常温柔的,柔声细语,使人感到整堂课下来很平静,很温和,没有什么波澜起伏。老师的语调在调节着课堂的气氛。

  其次,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上,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如①在文中找出写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并互相交流,并引导学生设想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小鸟会给大树唱什么样歌,还让学生念歌词;②在文中找小鸟和大树分别时的对话;③重点练读了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和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并引导学生想象树根、大门、女孩都回答了些什么。

  再有在这堂课上,盛老师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最后小鸟找到了由大树变成的灯火,想象小鸟“盯着灯火看”时会说些什么

【园丁之秋反思】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11-02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春天—小园丁》04-09

《小园丁》中班教案03-06

《故都之秋》的硬伤(网友来稿)04-14

三峡之秋教案03-03

《三峡之秋》说课稿04-29

园丁颂写人作文01-17

《三峡之秋》教案范文05-02

导师乎?园丁乎?(网友来稿)04-14

三峡之秋教案的教学设计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