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后反思

时间:2022-02-28 12:09: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后反思

  做梦也没有想过,置身在村小任教的我能在市级课堂教学研讨会中与名师们同台竞技,面对面的交流。因此,非常感谢于科长给我们村小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观摩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更感激王主任给了我这样一次历练的机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与后面两节差距较大。静下心来前后对比,剖析根源,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前对学生的认知基础了解不足。

  教材中要求“学习两位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所以课前对学生旧知识掌握程度的状态了解非常重要。而我在课前熟悉学生时,只是简单的测试了学生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能力,忽略了对学生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及算理的回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叙述新知识的算理时造成障碍。假如再次上这节课的话,课前我还要补充一些两位数与三位数的笔算加法的复习,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中一位学生出现的两次相乘的积从高位加起的现象而节省时间,又对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课中对教学的环节处理不细。

  1.课堂预设没有踩准学生的思维线。

  在教学中,围绕买书的情景设计了三个数学问题,前两个数学问题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旧知识,第三个数学问题是新知识的呈现,学生能够顺利列式:24×12,我的此处预设是想让学生先口算,再估算,最后探索笔算,目的是想让学生感知解决生活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索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埋下伏笔。但是课堂实际脱离了我的预设,没有一位学生口算出结果。当时我脑海一片慌乱,一时不知如何引导,就舍弃此处马上进入了估算和笔算环节。与教材编者的意图不相符,导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突破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在想来,是我脱离了问题情境拉高了学生的思维线,如果当时能像于科长指点的那样,结合情境让学生尝试口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估算环节的设计目的性不强。

  “一堂好课精彩在课的设计,一堂高效的课重在学生从中收获了多少。”此时我才真正读懂这句话的含义。对比三节课,同样都有让学生估算的环节,但是每个人设计的意图不同,学生的收获也就不同。刘秀艳老师的设计意图重在让学生关注估算的应用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受需要估多还是估少。吴名老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通过估算锁定准确值的范围。而我的设计只是让学生“百花齐放”的估算了一把,没能给学生带来“估算”之外的收获。从中我也深受启发:在以后的备课中,每个环节设计前都要思考:到底能让学生收获什么。

  3.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巧妙。

  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刘秀艳老师用画箭头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感觉更直观、更易于学生理解。吴名老师采取了在竖式中找口算算式的方法,巧妙的引领学生加深了笔算的计算过程,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当然,在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会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努力学习,吸取新的教育理念,主动向名师请教,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让自己在这片肥沃的教育土地上茁壮成长!

  【总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的地位在于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在这一单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关键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本节课以算理教学为支撑,以算法教学为目标,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思考,具有浓浓的“数学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明”一“暗”两线并行,突出算理,掌握算法。

  陈老师在上课伊始,渗透两道复习题,两道复习题放在新授课之前,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两道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这不仅是对原来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教学的起点,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实际上,学生在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时,就已经蕴含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道理,这是一个“暗处”所指。学生在列出算式后,经过自主探索,让新知识与已有旧知相结合,逐步解决问题,明确了乘的顺序和第二次相乘和积放在“十”位这一道理,这是一个“明处”。通过两条线的相互结合,突出了算理,让学生掌握了算法。

  2.一“浅”一“深”相互交映,有效质疑,相机释疑。

  由于有效铺垫的渗透,学生对新知存在着兴趣。在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后,教师适时让学生在估算的基础上想办法计算出准确值,这是从一个很好的“浅入”的契机,目的突出学生自主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由于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第二次积的书写位置,因此,老师在学生质疑的同时,适时提出“第二个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可谓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到这一焦点上,并想办法积极解决。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是“深”的表现。

  3.一“加”一“减”活用教材,重视生成,达成目标。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载体,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的使用者、执行者转变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对例题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改进,即把例题改变成12×4和12×20的形式,这一“加”是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想办法进行计算12×24时,由于学生不善于运用口算的形式进行计算,即先算12×4,再算12×20,再将两次相乘的积相加,这个口算过程就是竖式的另一种形式,但在课堂上是没有看到的,陈老师并没有刻意的要求出现这一种结果,而是适时在学生都用竖式计算的基础进行交流、质疑,进而发现算理,掌握算法。一位专家说过,“课堂上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我想,这位专家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学生都这么做了,我们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回头思考口算的过程,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上课,这一“减“也是至关重要的,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最好说明。

  课堂永远是有着遗憾的地方,在这节课上也有着几点商榷之处,如在提升算法时再明确一些就更好了,教师的评价相对比较薄弱,这些都应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改进和加强。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05-07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设计05-1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05-0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说课05-13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2-07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0-10

《两位数乘两位数》听课反思范文05-0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05-01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05-05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