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3 15:49: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飘逸的南国风》是《多彩的民歌》中的最后一节,主题为南方民歌,包括云南弥渡地区的汉族山歌与温州乐清地区的汉族儿歌,还有湖北的天门地区汉族小调。本节课的重点应是: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地域特点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现将《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做如下反思:

  值得借鉴的几点:

  一、音乐元素很丰富。

  首先,在课堂中,授课老师准备了多段音乐,能够充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其风格。比如:在云南民歌中,引用了在讲江南民歌的时候,引用了《茉莉花》,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对鸟》的分格,选用了通俗版的《对鸟》,无形也让学生了解到很多通俗音乐的创作是离不开民歌这一音乐源泉的。湖北民歌《幸福歌》热烈、欢快,也是湖北民歌的风格的代表作品,这是和湖北地区的人民性格、生活环境相关联的,老师引入了对湖北地域特点、人民性格特点的分析,同时又欣赏了《龙船调》,这样一来,湖北民歌的风格便深入到学生的心里。

  二、注重用“唱”的方法来感受音乐

  歌曲最好的感受方法就是唱,唱的多了,学生自然就会有了具体的体会,否则,老师讲得再好,也都是纸上谈兵。在本课的三首重点歌曲中,《弥渡山歌》和《幸福歌》都是通过学生的歌唱来实现感受歌曲的,在《弥渡山歌》中,老师引导学生来想像:站在两个山头的阿哥阿妹来通过歌曲互诉衷肠,歌曲前面的悠扬的引子“咿哪”,就好像距离较远的人说话前的相互打招呼,并且老师让在教室两侧的学生用歌声相互模仿打招呼,这样一来,学生在唱这一句的时候,就很热情积极主动地表现了;《幸福歌》老师采用了领唱合唱互动的演唱形式,很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注重挖掘民歌当中语言差异的特点

  民歌的地域特点中,语言特点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在《弥渡山歌》中的“崖”字发(ai)音,“隔着”发(guozhuo)音;《对鸟》就更具方言特色了,老师叫学生来读歌词,在此过程中学习方言的意思,比如“吤呣”读(gaimu),是“什么”的意思,“阿尼事干”是“什么事情”的意思等等。《幸福歌》中的“歌”字读(guo)音,“出”字读(qu)音等等。叫学生在唱、听的过程中关注、学习方言的特点,也会比较容易感受民歌的地域色彩性。

  四、对于本地有特点的民歌进行拓展

  作为南方民歌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粤声”在课本并未提及,然而本校地处珠三角沙田水乡,咸水歌已经传唱了几百年,是我们身边丰富的文化宝藏,对于城市化日趋显现的今天,对于民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音乐老师应负的责任,因此,在南方民歌的讲述中,加入中山民歌的简介,教学生通过《对花》来感受本地民歌的特点,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三个地域风格各异的民歌各自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南方民歌”的大主题下,因此在设计目标时,首先是感受和对比,让学生通过感受与对比了解南方山歌与北方山歌的主要差异。在课堂中,老师抓住了感受和体验,通过聆听探讨、学唱等环节,对于三个独立的民歌的风格进行了学习,了解了歌曲的句式、调式、音色等更多音乐要素,总结了南方民歌的特点,然而,对于纵向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区别,则较少地探讨。如果抓住南北民歌的总体差异及其成因,让学生把在细节上的区别最终整合为整体感受,才能让学生更多的理解不同地域生长出不同民歌这一结论。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南地区的开发》教学反思05-0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03-15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03-12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人教版高二选修《鹏之徙于南冥》教学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