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8 09:57: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反思

  吉老师在指导仉思越老师赛课说课时,首次独辟蹊径地提到了以把握课堂教学的“度”的角度来说课。一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有度,那么五年级的名著阅读课的度在哪里呢?再听吉老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我对把握课堂教学的“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反思

  一、目标的准度

  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年段目标不分,单课目标不清,课堂目标不明。目标制定也存在问题,目标泛化、虚化,与语文本身关系远,与教学过程不一致。

  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教学参考上的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严监生吝啬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们很少会去质疑教学参考,因为总是认为教参上的东西一定不会有错。可是教参毕竟是给全国老师的一个借鉴,范围这么大,肯定不太适合某一个老师、某一个班学生的实际。我们再细看这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假目标,因为目标中的“把握”和“体会”都是内心的一种感觉,所以我们无法去检测学生已经达到目标了。我们的语文目标一定要有外显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目标。第二个目标太大了,自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我们小学阶段,也是初中、高中阶段的培养能力目标,而不是我们这堂课的培养目标。信息处理能力就更大了,不光高中、大学了,连我们成人也都要训练这种能力。第三个目标太虚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有兴趣,究竟读什么名著?我们要怎么去做?都没有说明白。

  因此,作了如下的改进: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这个目标可以结合预习和第一课时来完成,目标中的“说出”就是个外显的目标,学生能够说出词语意思就说明达到目标了。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这个目标中“品读”是一种方法,目的是指导学生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说、写一段话”是外显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这些目标都是可检测的,可操作的。

  3、猜一猜严日常看似矛盾的行动,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短短四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学生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准确、说通顺了,也达到了说一段话、写一段话和把课文最精彩的部分也读好了的目标,所以课堂教学中把目标定准非常关键。

  二、达标的梯度

  一堂课中,怎么用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达标,让全班同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呢?

  1、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达标

  “临死前的严监生怎么个不可思议的行为?”第一个同学说“临死前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第二个同学说“严监生都快死了还惦记着两茎灯草”,第三个同学说“临死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手指头,他的大侄子以为他有两个亲人没有见,二侄子以为是还有银子没有分配,他们家的奶妈以为还有舅爷没有见着,只有赵氏知道他惦记了两茎灯草,随后挑掉了一茎,严监生就咽了气。”,第四个同学看着板书把课文内容说到位了,但是是不是一个同学到位了,所有的同学都说到位了呢?不是的,所以要求让学生学着这个同学的样子看着板书来练习说一说。最后提示舅爷也是诸亲六眷中的一个,把舅爷略去重新说一说。通过这五步的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正确、完整叙说课文主要内容的目标了。

  2、朗读的达标

  课前只读过两遍课文,今天在课堂上自读了一遍,听同学读了一遍,听老师范读了一遍,自己再练习读自己认为能读得好的片段,就达标了吗?不能,这里还要有个方法的指导,抓住严监生的神情、动作去揣摩才能读好。所以,朗读的到位更体现了一个训练的梯度,先自己读,再指名班里最好的一个学生读让学生有所感悟,然后老师设置了一个标,这个标就是能不能读得更好一些?老师通过范读,给学生引领,如果没有老师的范读,达到的效果会比预期的差些,第四步引导学生抓住严监生的神情、动作去揣摩,让人物在孩子心中丰满起来了,学生们再读的时候肯定会读得更好一些。事实上,学生们加上了自己的体会来读课文,不光读得到位,而且个个都非常积极地想展示自己的朗读。

  3、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的达标

  说话训练的时候,采用的是“举一反三”的方法。“举一”的时候,第一位同学只抓住了一个词来说,第二位同学抓住两个词来说,第三位同学抓住了四个词,那是不是这样训练就够了呢?五年级的孩子只抓住一个词语来说话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老师示范抓住了五个词语来说,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达到“三”的时候,指导学生开始写话,但是学生可能仍旧停留在一个点上,因为他分不清“狠狠摇”和“闭眼摇”的差别,“狠狠摇”说明严监生的内心十分地生气,“闭眼摇”说明严临生的内心十分地绝望,把这两个说到位了,学生写就不会偏离了,也就到了老师心中的目标了。

  4、激发阅读兴趣的达标

  上课伊始同学们阅读了严监生的课文材料,中间补充了严监生的日常生活中看似他非常可怜的文字细节,后来又补充了这个吝啬鬼守财奴在别人身上花钱非常大方看似矛盾的举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结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的活动,阅读名著就成为了这个学期的阅读主题,以后还会有更多走进名著的课堂,达到一个引导的目的,真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三、节奏的张弛有度

  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节奏是非常讲究技巧的。回顾我以往的教学,因为怕在课堂上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时候甚至在关键环节上也是匆匆而过,蜻蜓点水似的。可有经验老师的课堂则快慢有致,张弛有度,如何开讲,如何过渡,何时将气氛推向高潮等设计合理,他们在教学中不仅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在语速语调上,而且还体现在对时机的把握上。他们对一堂课的知识量,能力训练点的切割分布都颇有讲究。学生该自己掌握的、通过教师指导能掌握的、将所学知识加以训练巩固以形成能力的各占多少,分配合理。在这堂课上,吉老师不断地变化着自己声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或轻言细语,让知识犹如山涧清澈的小溪,潺潺地流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或慷慨激昂,让知识在亢奋激越的情绪之中,溶入到每一个学生的血液里。特别是当学生的回答不能到位的时候,老师也不牵着学生急着完成下面的教学任务,一个不能到位,启发点拨再请另一位,语言引导,甚至老师示范,学生再练习,直到每个同学都能达标。假如碰到问题匆忙而过,学生肯定来不及思考、咀嚼、消化,教师所讲的不能及时巩固,一阵风似的,如水浇鸭背,教学就没有实效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度”说说是容易明白的,具体把握起来却又不容易。但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自己的追求,且愈来愈适度。所以,要想课堂高效率,在课堂教改中,首先要注重一个“度”,尤其是语文这个弹性极大、结构松散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01-10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15篇01-10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03-04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03-29

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04-15

话说严监生的两个指头(教师中心稿)04-14

管教学生 怎样把握爱与严04-14

关心差等生教学反思05-04

《蚕的一生》教学反思03-14

《陈奂生上城》教学反思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