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5 08:47: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

  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篇1

  这堂课,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诵。诗歌教学就应该是以朗诵为主,不能作烦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又用优美的《在水一方》设置情境,课堂气氛好,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学生深入地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学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另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自读法、朗读法、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综合方式,效果不错。

  存在的问题:由于《蒹葭》诗歌文字较为古奥,教学中准备还不够充分,功底又浅,所以对诗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时课堂也略显散乱。

  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篇2

  今天早上把《蒹葭》讲完了,对比了一下《关雎》和《蒹葭》的人物形象和写法侧重点,这节课时间把控得比较好,讲完离下课不到一分钟了,这次倒是没漏什么,意境也提到了,诗经六义的比兴手法因为初中不是重点就顺带提了一下,毕竟要讲到借景抒情是绕不过的,舌头偶尔打结。

  学生方面,同一个班,这节课不如上节课活跃,回忆上节课内容的时候有些木讷。杨老师说我这节课比第一节课好太多,不是完全只照着教案讲下去,有自己的扩展内容,也能幽默一下,调动学生积极性,我想幽默的`地方大概就是我说蒹葭的女主人公有瞬移功能,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让男子光跑路,还有想象不来蒹葭苍苍的话可以把杜阳河边那稀稀拉拉的几支芦苇在脑中复制粘贴一下。上周去了杜阳河边,那里的确有芦苇,不过真心达不到苍苍这个程度,要看蒹葭苍苍得去湿地。突然想起来忘了介绍出处了!

  这篇课文出自《秦风》,是陕西地区的诗!上课前还记着怎么上课就忘了!

  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篇3

  今天讲了《诗经》中的《蒹葭》,看着孩子们被吸引了,很是高兴。现在大致回忆一下上课的过程:

  一、同学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确。(先个别读,再齐读)

  二、我把一些重点字词写到黑板上,让学理解记忆(近义词或反义词放在一起,以便学生掌握词义。)

  三、边读边口译课文,两人为一组交流。

  四、通过读,我们想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描绘一下,并写写自己通过读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们在回答时加上了一些想象。紧接着我让他们谈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说到了主人对爱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还谈到了他是惆怅的',对爱人感情是浓烈的,他是执着的。

  紧接着我又问可望而不可及是喜还是悲?孩子们说是悲,我谈自己的观点这也许是一种喜吧,因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这里的伊人仅仅是所爱的人吗?学生们能谈出这也许代表理想或者梦想。我说这又何尝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写照呀。一生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

  在本诗的重章叠句手法运用上,我以下面的文体形式引导:三小节的内容几乎是重复的,那能不能去掉两小节?学生说不行,那样感情就不强烈了。我说这样看似重复,实际又不是完全重复的写法就是“重章叠句”,它的表达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诗歌的音乐美。

  这时铃声响起,没有给学生们当堂成诵的时间了。本来觉得一节课处理这首诗时间会很宽松,结果时间很紧张。看得出孩子们是在逐步进入文章,没有当堂成诵实在是有些遗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许多年之后,他们经历一些事后,再想起这首诗会会意去微笑吧。

  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篇4

  曾经王有才总是教导我们说,课堂要有生成,课才会熠熠生辉。今天上了《蒹葭》,有些东西觉得还不错,稍作记录吧!今后重拾这贝壳的时候,或许会有珍珠孕育其中吧!

  此诗亦与《关雎》有着相同的地方,那便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追求。只是这女子在这首诗中称之为“伊人”。那么,这位伊人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自然她是美好的。但学生的回答让我更让我为之动容,“飘渺的”“神秘的”“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如神仙姐姐般”。那么如此的一些感觉又是通过哪些地方看出呢?老教师经常教导我们说,一定要细读细读,而今我亦是深深地感触从表面滑过与走进文本带来的质的区别,进入文本再走出来,带给你的将是全身心的愉悦,将是内心的释然,将是专注后的超脱。我想,此处学生定也在“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不停变换的位置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一份神秘、飘渺和神仙姐姐般的美好。

  那么,诗歌又是通过什么来引入伊人的呢?自然是蒹葭、白露、霜等等景物的描绘。那么,诗人描绘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这些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一个学生说,蒹葭即是芦苇,大片地生长着,带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一个学生说,清晨的露珠格外的晶莹剔透,象征着这美好的爱情。一个学生说,霜乃是深秋之物,带给人一种凉凉的感觉。故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如是或许便是课堂的生成。虽然未必是你想要的点,但是或许这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就会带给人无穷的快乐。那么,霜带给你凉凉的感觉,露何尝不是吗?大片大片的芦苇在深秋长在水边,不亦是带给人一种凄清之感吗?故一切的景语即是一切的情语。为何诗人不将情景设置在温暖的春日,而是有点凉凉的,有点凄清的秋日呢?或许这正昭示了诗中的男子他追求伊人而不得的那份落寞的心境吧!

  关于蒹葭的教学反思篇5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唯美而浪漫。但离孩子们比较远,尤其是农村孩子更是缺乏基础。孩子们都是喜欢唱歌的,而音乐又是万能的沟通工具,所以我在导入就采用了这首诗歌的优美歌曲来引起学生学兴趣,也能很好的营造诗歌中描绘的氛围。孩子们有了学习欲望,自然就没有了畏难情绪。

  在整体感知中我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扫清字词障碍,让孩子们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因为课本注释很详细,所以这个也不是很困难。在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导地位。在接来的环节中我依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体会诗歌内涵与意境,尽我所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唯美与浪漫。在这里我非常注重朗读。诗歌教学就应该是以朗诵为主,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有感情的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的文化美。情景交融是诗歌惯用的手法,在这首诗里景物描写也很好的营造了唯美浪漫的氛围,衬托传达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失望怅惘痛苦的心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

  所以在体会诗歌意境时我从景物入手,循循善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只有把主人公放到既定的情境中,在帮助孩子们重现当时画面时才能更好的体会诗中主人公的心境,所以我又一次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脑中浮现的画面,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更深,意境自现。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亮点在于用歌曲来辅助学习诗歌,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形式的辅助下快乐轻松的学习了畏难的古诗词。唱诗歌更容易记忆,也更容易理解,优美的旋律更增添了诗歌的美,让人陶醉。这节课在音乐声中开始,在音乐声中结束。孩子们对诗歌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了整首诗歌。下课了,他们还不愿离开,继续跟着音乐哼唱着……

【蒹葭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蒹葭》教学反思(精选3篇)04-16

《蒹葭》教学设计03-06

《蒹葭》鉴赏04-14

诗经蒹葭教案05-07

《诗经·蒹葭》教案05-07

《蒹葭》教案4篇01-10

蒹葭架设水中蓬莱--《诗经秦风蒹葭》折射的美学思想(网友来稿)04-14

《蒹葭》教案(通用8篇)03-09

实用的《蒹葭》教案(通用9篇)05-16

《蒹葭》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