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8 13:33: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5篇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篇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要学习的内容都是和溶解相关联的知识。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实验课。上午上完第一个班级的课后,让我有一些感触和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分析食盐,面粉,沙子等物质在水里的状态,来揭示什么是溶解。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以下几点,我进行了总结。

  优点:

  1、学生的纪律要照之前的实验课有所进步,因为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告诉了今后的每节实验课,都要选表现特别好的小组粘贴小星星,到荣誉墙上。然后累计给予奖励。

  2、学生们的状态特别好,做实验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远比枯燥的知识更吸引人。所以兴趣特别高。

  3、填写实验记录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往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怎么填,那怎么填,而这节课,学生们都是边看现象边自己填写,在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我在下面巡视,发现写的都很认真。都是小组自己独立完成,在写的时候,组员也帮助记录员一起分析。这与我的放手也有关系,这节课上课时候,我就说,报告单下课之前必须交上来,而且内容要填满。以前总是怕学生填错,或是时间不够用,留到最后填写,造成报告单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现在发现,及时填错了,这不正是一种反馈嘛?发现错误,才能及时纠正。再者,最后,汇报实验现象的时候,学生也能及时改正。

  缺点:

  1、即使这节课颁布了奖励制度。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遵守纪律,不能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还有当老师喊停的时候,置若罔闻。在上实验课的时候,特别考察学生的自律性。如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遵守制度,不但影响课堂,也会导致实验失败。

  2、这节课的第二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时间的分配,上实验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不够用。从准备,到操作,再到交流,汇报,记录。并且有的实验课真的很满,一堂课要做好几个小实验,一堂课下来,确实是很充实的结束,有时甚至完不成。没有实验员帮助准备实验用品,这就更需要把时间合理分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实验课,要加以改正,力求更好。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篇2

  四年级的同学带着期待的心情跟我一起准备做溶解实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兴奋和好奇…

  在上这一堂实验课之前,我就了解了一下,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放进水里会慢慢化掉,而把沙放进水里却不会化掉。就像有些学生听说过“溶解”这一个词,但是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溶解。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来发现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和特征。

  本课第一部分是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里的变化。文中提出了四个问题,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通过这四个问题,让学生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食盐和沙在水中不同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可面粉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面粉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再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引出过滤,用过滤的方法来说明面粉在书中是溶解了还是没有溶解。最后总结本课内容。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还有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描述食盐和沙子这一个环节不够充分,学生不做实验也能凭生活经验得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做这一个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观察到沙和盐在水中不同的现象,并能把它描述出来,为接下来观察面粉,理解溶解这一概念做好铺垫。但是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一下了说了盐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这一结论,而我也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什么现象,说盐在水中溶解?看到什么现象说沙子没有在水中溶解?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没搞的好。学生可能在这一学期第一次进实验室,过于兴奋,往往在我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动手去弄桌上的器材。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一堂实验课下来了,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自己讲的太多,对学生扶得过多,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过少。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实验常规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篇3

  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同学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并不简单。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同学在自身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念。

  首先从同学最熟悉的食盐溶解的现象动身,一定要注意引导同学加强观察,并学会总结溶解的特征。溶解的特征之一是“溶液不会自行沉淀”,特征之二是“看不见物质的颗粒”。但是我们在溶解食盐过程中,往往由于食盐自身含有杂质,在溶解后在杯底会有一些沉淀。为防止对同学发生误导,一是在实验准备时,把食盐溶液进行过滤,二是在同学实验出现类似现象是,要和时的解释。同学观察完溶解现象后,让同学观察沙在水里的情况,可以更好的做对比,从对比中找到溶解的真正含义。

  当同学对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同学根据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征来区分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面粉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所以同学较难判断,究竟能不能看见面粉颗粒呢?因为面粉溶解后,出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这就需要同学仔细耐心的观察,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很明显,面粉沉淀到了杯底。当我们靠近一些,我们还是能看到水中悬浮着的面粉颗粒。因此通过用眼观察,我们就可以判断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而后面的过滤实验则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同学在进行过滤实验时,出现较多的误差,如有的同学不会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同学太用力,从而把滤纸戳破了等失误。同学的这些失误是由于我在实验之前,没有给同学充沛的时间掌握过滤的要点,所以在实验之前应该多加强指导。实验过程中,需要把过滤纸很服贴的放入漏斗中。在实验中我把干的过滤纸浸湿了,这样就能很服贴地放入,这也是想当然的做法,不够科学。课后,我查了一下,原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把过滤纸放入要过滤的溶液中浸湿。虽然我课上的操作并没有影响实验效果,但这种操作是不够科学的,所以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同学树立良好的典范。

  总之,对于同学科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同学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加了同学的知识。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篇4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没有多大的感触,但这次在教完四年级四个班《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课后,再来咀嚼这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根据课表的安排,本节课分别是在周三、周四和周五上,因此我每上完一堂课,都有充分的时间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将其运用于接下来的教学中。

  在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不单单认识了多思和善思的重要性,同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

  (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3)过滤实验。首先,观察、记录物质的溶解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其次,过滤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实验,在学生操作前肯定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演示,因此若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不可能在35分中内完成如此大的课堂容量。

  于是,我将教材中的前两个活动合二为一,将三个活动变为两个:

  (1)食盐、沙、面粉溶解了吗?

  (2)过滤实验。将食盐、沙和面粉放入烧杯的实验一起展开、一起汇报,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二、视频播放代替教师演示。

  过滤实验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本质的理解,因此我对过滤的讲解内容准备的非常充分。但在第一个班级进行实验演示时,有一个坐在后面的同学提出“看不清”的问题,比如: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的那边、漏斗下端要靠着烧杯内壁等等注意事项,学生只能听,而看不清楚。

  于是,我在接下来3个班级的教学中,引入了视频,通过视频演示滤纸的折法以及过滤的操作。因为视频播放,录制的时候镜头可以拉近,所以学生十分清晰地看到了滤过的整个过程。

  我们不能死板地认为只有教师演示的`实验才是最真实的,必要的时候用视频代替,有时候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实验准备的重要性。

  判断物质是否溶解的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观察颗粒。对于面粉,许多学生在搅拌后看到其分散在水中,就会误认为是溶解了;但面粉不像沙,要观察到其沉在杯底,静置的时间需要很久。

  因此,我在课前不单单要准备好过滤装置、烧杯、沙、食盐、面粉和玻璃棒,还要准备静置好后的面粉与水的混合液,在汇报面粉是否溶解时适时展示,利于学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是更接近于食盐还是更接近沙。

  布瓦罗说过:“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写文章如此,教学其实也一样,多多思考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就如洛克威尔的见解: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篇5

  食盐和沙分别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当学生分别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逐渐发现,食盐缓缓消失,在水中无影无踪,而沙则没有,缓缓的沉到杯底。

  由这两个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初步的区分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溶解就是完全消失,不溶解就是没有消失不见。

  而第二个实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现象是为了什么呢?还是简单的观察面粉在水中没有消失不见吗?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本实验和沙水混合实验有什么区分呢?

  把面粉与水的混合物放到阳光下,会发现水不在是清澈的,在水中有了不少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既没有消失,也没有沉淀,它们会溶解吗?这类没有明显溶解现象,也没有明显沉淀现象的物体我们如何让学生知道,这不是溶解,它的水合物也不是溶液?此时,教材上安排的过滤实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过滤,学生们发现在近似溶液的液体中可以过滤出大量的不溶解物体,这些物体在水中,我们的肉眼难以发现,但这并不表示它们不存在,而是存在的.,正是这些物体的存在,使得面粉与水不是溶液而是混合物。

  由此,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判定是否是溶液的又一标准,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将液体与物质分离,如果可以则不是溶液,如果不可以,则是溶液。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04-22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8-24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3-28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4-08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反思范文04-18

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反思12-23

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02-14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反思3篇05-08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反思04-28

七年级《物质运输的路线》教学反思范文05-02